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的生猪精细饲喂系统设计

2018-05-14刘星桥蔡研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重

刘星桥 蔡研

[摘 要]为满足生猪养殖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精细饲喂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了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猪身份并测量其体重值。设计了一种利用PLC控制的自动开关门,确保猪在测量时不受其他猪的影响。针对个体猪在不同生长期对饲料的不同需求,提出了生猪的数字化精细饲喂方式,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建立自动饲喂控制器的模型,实现对猪的精细饲喂。通过半年对猪只生长信息实时观察,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验证了自动称重系统的准确性,其测量误差小于0.1kg,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喂养方式,本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智能化。

[關键词]RFID;精细饲养;开关门;体重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生猪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但很多生猪养殖依靠人工,自动化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家猪养殖业的需要。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养殖方式已成为现代养猪业的一种趋势。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家猪自动饲喂平台,实时监控猪的相关信息,进行精细饲喂,是提高家猪养殖现代化的有效措施。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在养猪场应用了现代化的养猪设备,如德国的 Big Dutchman公司的CALLMATIC2系统,加拿大JYGA公司的格式塔智能化繁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国内对于现代化养猪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大多数养殖企业无力购买猪场智能化装备,难以做到对每头猪进行精准饲喂,立足于国内养猪业的生产水平,研制一套可用于现代化养猪业的智能化饲喂设备具有重大意义。本系统通过RFID技术对猪进行标识,利用GPRS远程通信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猪相关信息做出决策,控制下位机进行相应的投喂,实现对猪的精细饲喂。

1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本系统将射频识别技术与PLC相结合,实现对猪的精细喂养。系统分为传感控制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传感应用层包括体重、饲料等传感器和设备控制部分。网络传输层是利用GPRS远程通信模块将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传送至服务器。应用层则是由本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构成。本地服务器主要负责现场管理,包括对猪的体重信息采集、开关门及投喂机的控制。中心服务器则负责统计分析多台本地计算机的数据,并进行综合管理。系统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电子地磅、称重料槽、阅读器等采集的传感器信息,经过PLC处理后利用GPRS模块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实现体重、采食量、耳标等信息的采集,同时服务器可利用GPRS模块将命令发送至PLC,实现执行机构的运转。

2 开关门设计

为实现猪体重的独立测量,设计了一种自动门。该装置设计为单向,即只能从一端进,另一端出,如图2所示:底座为电子秤,两侧竖立围栏,限制猪的活动,在双侧围栏距离后门30cm处悬挂着阅读器,用于识别猪耳朵上佩戴的电子耳标,识别距离为40cm。猪从秤上走过时,系统可以自动获取猪的耳标信息和体重数据。

自动门工作原理:自动门初始状态为前门开、后门关。当猪站在电子秤上时,阅读器识别到猪的耳标信息,将耳标信息发送至PLC,PLC以此为触发信号控制前门关(防止其他猪进入秤重),后门开,让猪测量完后进入采食区。当猪走下秤时,PLC监控到电子秤中体重值为0kg,控制前门开(让下一头猪进来),后门关。恢复到初始状态。

测量装置采用的是某公司生产电子秤,反应灵敏、读取速度快,经测试可在0.5s内读取猪的稳定的体重值。这种自动开关门设计的优势在于,它集信息采集、身份识别于一体,以耳标信号作为触发控制信号,相对于红外识别猪体,进而控制门的开关,这种方案无疑价格更加低廉,而且能满足实际测量需求。

3 精细饲喂系统设计

3.1 精细饲喂系统的基本组成

本精细饲喂系统根据猪的生长期及体重采食量等信息,实现对猪的精细饲喂。以100头种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FID技术进行标识,当猪从自动称重系统中走过时,系统自动获取猪的体重等相关信息,上位机根据接收到耳标序列编号,自动调用数据库中该猪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其品种与生长期信息,与规则库中的现有规则进行匹配,进而发出命令给下位机,进行相应的投喂。舍内安装一套自动上料系统并配备多个自动饲喂设备,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该饲喂系统由上位机、下位机(PLC)、RFID系统、步进电机、食槽、称重传感器组成。PLC监控到传感器的相关信息后,进行相应的计算并通过GPRS模块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计算出相应的投喂量后发送命令给执行机构进行投喂,当称重传感器测量到投喂量与计算值一致时,上位机发送停止命令,停止投料。由于饲料投放口距离食槽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实际投放量与计算值有一定的偏差。为解决落料的滞后误差,避免传统的控制方法的确定模型不能实现精确下料,这里提出利用模糊算法的思想,按照数据库和规则库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实现对猪的精准饲喂。

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饲喂系统主要是控制投喂量来适应个体猪只的需要,将实时投喂量与预设模糊逻辑推理量进行比较,来获得精确的料量。针对饲料的下落过程中存在滞后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Mamdani型的精细饲喂模糊控制器如图4所示,利用称重传感器获取落料量的静态实时值,通过与系统设定的料量值进行比较,得出实时的误差百分量e和误差变化率ec。在模糊控制算法中,将误差百分量和误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落料时间作为输出量。

为系统实现的方便性,采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分别确定模糊变量e,ec,u的赋值表,将模糊变量尺度归一化,根据知识库建立系统所需的控制规则条件(if…then)形式,然后系统根据模糊规则做出相应的下料量命令,完成猪个体精细饲喂的要求。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系统基本组成

系统软件主要分为猪只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四个模块,如图5所示。家猪管理模块主要记录猪的采食记录、进出栏记录等;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登录、注册、用户权限等相关信息;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包括采食曲线绘制,体重变化曲线,系统预警、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数据维护模块包括系统参数设定、数据备份以及恢复。

本系统软件以Visual Studio 2013 为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编写。采用多线程技术同时处理体重和耳标数据,利用ADO.NET访问技术将数据存储到SQL Server数据库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服务端,利用Socket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考虑到数据从硬件层的采集到传输整个过程可能出现错误,在编写上位机的时候,会过滤掉不正常的数据,然后提取正常的数据并进行计算,最终在Winform应用程序中显示,同时存入数据库中。

4.2 控制节点程序设计与实现

使用西门子S7-200PLC对开关门进行控制,在STEP 7-MicroWIN編程环境下以梯形图方法在PC机上编制,经调试编辑后下载至PLC中。程序可实现对开关门进行自动开关,控制流程图如下:

5 实验分析与测试

本系统在江苏省镇江市某试验基地进行了试验,以100头种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其生长情况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猪体况得到很大改善,省去了人工饲喂、人工称重等环节,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还进行了自动称重系统的测试,测量误差小于0.1kg,称重效率更高。

5.1 精细投喂系统性能测试

经过半年对猪场100头猪只的数据采集、记录分析,本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限位栏模式,在节省饲料和猪肉品质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其中无脂瘦肉率提高2.9%,料肉比提高3%,饲料浪费情况大幅改善,整体生产性能与限位栏模式比较如表1所示。

5.2 自动称重系统性能测试

为验证称重系统的可靠性,选取50头猪进行测试。将这50头猪分别通过人工和自动称重系统进行测量,测得部分数据如下:

表2的数据是2017年4月5日通过自动称重系统测量部分的体重数据,经计算该组50头猪的平均体重为85.92kg,为验证自动称重系统性能,在当日同一时间通过人工测量,强制将猪固定在秤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计算后平均体重为85.94kg,误差小于0.1kg。

6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家猪精细饲喂系统设计实验表明,猪生长状况良好,饲料利用率提高了7.92%,自动开关门运行稳定,自动称重系统测量误差小于0.1kg,省去了人工称重手动记录环节,节省了人力成本。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喂养,本系统可以大大推进家猪养殖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深树.湖南生猪养殖生产的发展趋势[J].饲料广角,2015(05).

[2] 周伟.浅谈生猪的养殖模式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06).

[3] 胡肄农,张启迪,黄小国.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平台的建立[J].物联网技术,2013(03).

[4] 白红武,冯国兴,丁维荣,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种猪管理平台[J].物联网技术,2013(03).

[5] 郭忠利.规模化养猪场群体母猪精细饲喂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2.

[6] 马洪伟,盛翊智.GPRS技术在无线传输数据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5(03).

[7] 江凌,杨平利,杨梅,等.基于ADO.NET技术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的编程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4(08).

[8] 夏玲.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Socket通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7).

猜你喜欢

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