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微创介入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22-01-22李玉华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2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神经元肢体脑梗死

李玉华(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400)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血管管腔狭窄或异物栓塞造成,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1]。该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早期康复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但该方式周期较长、起效缓慢,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2]。脑仿生电刺激仪可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低频仿生电流,对脑部进行无创刺激,以此启动颅脑神经保护机制,加速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修复[3]。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76例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探讨其对肢体功能、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2.15±6.32)岁,病程7-22d,平均病程(15.32±2.69)d;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12±6.27)岁,病程8-22d,平均病程(15.35±2.71)d。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述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经脑部CT及磁共振成像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③均为初次发病,合并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④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无视听功能障碍;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在发病前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由其他疾病因素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或肢体运动障碍;⑤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配合度、依从性;引导患者参与相应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仿生电刺激仪干预,具体如下:①使用仪器干预前,向患者介绍基本流程及大致原理,讲明注意事项。②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使用毛巾蘸取无刺激性水清洁其双耳后乳突、患肢一侧,清洁完毕后将皮肤擦干。③将脑电极片粘贴在患者双耳后乳突,粘贴时注意内弧朝向双耳;将躯体电极片顺应神经分布走向粘贴在患肢神经点上;粘贴完毕后需检查是否牢固,避免电极片在干预过程中脱落。④帮助患者戴上磁疗帽,调节弹力绷带,使患者前额正中对准前治疗体,双侧颞部对准两侧治疗体,双侧枕部对准两后侧治疗体。⑤开启电源,常规情况下给予高档强度电刺激,若患者为老年或体弱者,则先使用低档刺激,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大档位,电刺激过程中关注患者情况,出现不耐受反应需及时下调档位或停止刺激。⑥在患者入院3-7d后开始干预,30min/次,1-2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1周。

1.4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其中上肢功能满分为66分,下肢功能满分为34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②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在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总分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上肢功能评分 下肢功能评分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8 26.62±3.59 47.38±3.67a 12.69±2.37 25.92±2.13a 39.17±3.95 72.35±6.29a对照组 38 26.73±3.46 42.35±2.78a 12.53±2.36 21.18±1.37a 39.23±3.82 63.52±4.57a t 0.136 6.735 0.295 11.538 0.067 7.001 P 0.892 0.000 0.769 0.000 0.947 0.000

2.2 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 在NT-3、NGF、BDNF水平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水平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2 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s,ng/L)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NT-3 NGF BDNF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8 7.23±1.52 12.79±3.02a 6.39±1.46 12.65±2.76a 9.06±1.85 18.25±3.57a对照组 38 7.26±1.55 9.53±2.11a 6.37±1.53 9.57±1.82a 9.13±1.87 12.38±2.83a t 0.085 5.455 0.058 5.743 0.164 7.943 P 0.932 0.000 0.954 0.000 0.870 0.000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大动脉粥样化引起,该病会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使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运动功能丧失、视力改变、口齿不清等临床症状,极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4]。脑梗死所造成的脑细胞损伤通常存在永久性,临床上常利用微创手术清除患者脑内病灶,减少坏死脑细胞对神经的压迫,进而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仍需经历长期康复训练,促进认知及运动功能恢复[5-6]。

早期康复护理可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及认知锻炼,使其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但该种训练周期较为漫长,起效不明显,易使患者丧失信心,不利于其康复[7]。随着对电刺激仪产品的不断深入研究,脑仿生电刺激仪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该仪器主要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合成与人脑生物电类似的低频电流,使用时将电极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或相应穴位,能让仿生电流穿透颅骨屏障并刺激小脑顶核区,进而改善脑部血流循环,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8-9]。脑仿生电刺激仪可对小脑顶核区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进行刺激,该通路主要经过大脑血管舒张中枢,因此在受到刺激后,脑血管会出现扩张现象,进而加快脑部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使神经得到充分血液灌注及营养供给,促进其功能恢复[10-11]。此外,脑仿生电刺激仪还能调节脑内电磁活动平衡,使其趋于正常化、秩序化,在使用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电流大小及档位,可增加安全性,保障舒适度,避免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抗拒情绪[12]。在对大脑进行刺激的同时,仿生电流还可刺激患者肌肉,增强患肢部位肌张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3]。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脑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对患者肢体肌肉产生刺激,使其更快恢复活动能力,帮助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同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调动肢体协调。

NT-3可刺激、控制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支架构建,促进神经元生长、分化,维持其存活状态,对脑梗死患者外周神经修复起着重要作用[14-15];NGF是一种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脑、神经节等部位,该物质能调节神经元生长发育,延长其存活时间,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的再生也有重要调控作用[16-18];BDNF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内,是神经元维持生存及生理功能的必需营养物质,BDNF能保护神经元并预防其受损死亡,同时可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脑梗死患者受损神经元修复、再生[19-20]。本文中,观察组NT-3、NGF、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脑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增加脑部血流灌注及营养供给,调节NT-3、NGF、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帮助神经元修复、生长、分化、再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微创介入治疗患者脑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对患者肢体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可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神经元肢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肢体语言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肢体写作漫谈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