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2022-01-22郭文忠北京卫戍区朝阳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北京10002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室性耐力心功能

郭文忠(北京卫戍区朝阳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北京 100024)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常常因射血功能受损、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等因素而合并心功能不全,除此之外患者呼吸肌功能也会发生一定变化。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存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降低等现象,同时存在呼吸肌无力症状的患者人数大约为50%。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为病情发展、机体功能减退、伴各种基础疾病等因素,心功能受损程度比较严重,运动耐力显著下降,预后较差。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危重并发症,而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期间,运动耐力的作用非常关键。但是现阶段有关运动耐力与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希望能为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纳入标准:满足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1];具有完善的影像学及病历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排除标准:急性全身性疾病;过往存在心脏性猝死及复苏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全部110例患者中,71例男性,39例女性;其体重指数平均为(21.79±2.13)kg/m2;其年龄平均为(72.71±4.24)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53例患者为II级,40例患者为III级,17例患者为IV级。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每天2次,每次100mg;口服达格列净,每天1次,每次5mg,晨服。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段,对患者运动耐力情况进行评估,包括6min步行距离(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以及最大摄氧量(VO2max)。

根据《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中有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判断标准[2],对患者治疗6个月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耐力变化情况观察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的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均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见表1。

表1 运动耐力变化情况观察(±s)

表1 运动耐力变化情况观察(±s)

时间 例数 6MWT(m) 力竭时间(min) 最大功率(W) VO2max(ml/kg·min)治疗前 110 333.48±54.24 10.28±4.04 80.14±15.13 14.02±4.81治疗1个月 110 392.92±57.12 11.63±4.48 84.77±18.14 15.09±4.38治疗3个月 110 411.35±76.59 12.23±4.59 89.72±21.35 16.16±5.24治疗6个月 110 453.83±79.77 13.85±5.03 95.87±33.45 17.43±6.88 F 108.128 20.907 17.043 14.38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观察 全部110例患者中,治疗6个月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有45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91%(45/110)。

2.3 运动耐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水平低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运动耐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时,运动耐力是最常用的评估手段之一,具体评估指标包括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水平;患者各指标水平越高则表示其运动耐力越理想[3]。现阶段临床中主要是通过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病情进行改善,让其运动耐力提高,进而来对其预后进行改善。安静[4]研究结果发现,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增加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增强其运动耐力。本研究中,入院后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的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均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类似,表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让其运动耐力明显提高。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为心肌长期缺氧、缺血,进而导致多个机制出现变化,异位潜在起搏点的心肌细胞电位也会出现改变,增加心肌细胞兴奋性,缩短不应期,同时出现传导障碍,形成折返激动,进一步发生心律失常。梁见弟[5]等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有46例。本研究全部110例患者中,治疗6个月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有45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91%(45/110)。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耐力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6]。本研究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水平低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肌无力、肌肉萎缩、体质下降、运动能力受限等,导致心功能受损程度更加显著,进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增加。

总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中应制定科学和合理的措施及时干预患者,以提升其运动耐力,让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室性耐力心功能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