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跨理论模型进行干预对其自我效能水平与术后认知行为的影响

2022-01-22任凌燕边逸道陈佳圆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187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因性效能乳腺癌

任凌燕,边逸道,陈佳圆(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87)

乳腺癌是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近年来乳腺癌已跃居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病因[1]。目前,临床对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仍然以手术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疗法为主[2]。但不论手术方式如何微创,均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淋巴管等组织损伤,且还可能会合并有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肿胀等诸多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给予术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3]。有研究指出,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水平偏低、认知行为较差,因此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也较为薄弱,而乳腺癌术后预防性护理干预与卫生保健的实施均需患者自行开展,若术后患者无法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坚持规律性的治疗与康复训练,则可能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或永久损伤,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跨理论模型属于综合性与一体化的心理学干预方式,其主要的体现是个体对自我行为转变的决定能力,目的是协助患者,促使其行为朝指导的方向发展,并产生阶段式转换且能够一直维持此健康行为,从而实现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提升[5]。本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的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43例,其中年龄:20-60岁,平均(45.3±2.9)岁;病程:4.7-24.5个月,平均(13.6±1.6)个月;病灶位置:左、右乳腺癌依次有24例、19例;手术类型:单纯乳房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依次有15例、13例、15例。观察组43例,其中年龄:19-58岁,平均(45.4±2.8)岁;病程:4.4-24.8个月,平均(13.2±2.5)个月;病灶位置:左、右乳腺癌依次有23例、20例;手术类型:单纯乳房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依次有14例、13例、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防治指南》中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6];②TNM分期Ⅱ-Ⅲ期[7];③签署相关知情文件;④符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指征。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存在重要脏器(心、肾、肝等)严重功能不全者;③手术耐受性差者;④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者;⑤存活期小于6个月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乳腺癌术后健康教育,即给予术后患者及家属常规性的健康宣教,并叮嘱患者遵循医嘱进行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同时给予其出院后指导,并告知患者其重要意义。

观察组给予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措施。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主要是由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五个阶段构成。在对患者实施干预前,护理人员先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评估并明确患者目前的行为变化阶段,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且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前意向阶段管理:护理人员先为患者详细讲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术后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并与患者共同找寻其不进行行为改变的原因,并给予解决措施;鼓励患者进行不健康行为的转变尝试,创建与培养健康行为理念,协助患者重建自信心。②意向阶段管理: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就患者患病后的感受进行倾诉,让患者对功能锻炼、积极应对等的益处与代价进行总结与对比;同时采用正面鼓励干预方式意识性地向患者强调积极应对癌症、术后功能训练、自我护理管理等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增强其自我护理管理意识,促使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进行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与患者共同探讨其不健康行为与顾虑,并给予解决策略,同时邀请行为改变获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与患者分享术后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使患者意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其行为转变的信心与动力。③准备阶段管理: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目标和计划,并对此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还要求患者签署改变自身行为习惯的协议书,让患者承诺完成此计划和目标,提升患者行为改变的意志力与动力;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并要求其参与监督,以提升患者自信心。④行动阶段管理:使患者意识到行为改变需长久坚持才能收到显著成效,并对患者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与鼓励;对患者遇到的困难进行科学指导,尽可能协助患者使其计划得以持续;进一步提升患者持续行为改变的意识,强化其决心与信心,并督促其家属落实好提醒与监督工作,避免行为改变中断或返回上一阶段。⑤维持阶段管理: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与坚持行为改变给予奖励,并给予定期访谈、家庭监督与支持等强化形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创办的相关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其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应对方式、术后的自我照护知识、癌因性疲乏的缓解方式等的掌握;创建微信交流群,将护理新方式进行定期推送;对不依从的患者应鼓励其倾诉原因,并给予替代建议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奖罚计划,鼓励其保持维持阶段。

1.4 观察指标 ①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使用医用专业量角器测量干预后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内旋角度、外旋角度以及后伸角度,范围依次为0°-90°、0°-50°、0°-40°,角度与恢复情况呈正比例关系[8]。②自我效能与癌因性疲乏情况评估。自我效能评估标准: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该量表内容共涉及10个条目,每一条目以4级评分法(1-4分)进行评估,总分10-40分,得分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呈正比[9]。癌因性疲乏情况评估标准: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RPF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状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内容共涵盖27项,本次研究从行为(6项)、情感(5项)、感知(5项)及认知(6项)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共22项,使用11级评分法(0-10分)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明疲乏度越轻[10]。③应对方式评估。使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情况,该量表共20个项目,涵盖屈服(5项)、面对(8项)、回避(7项)等三个维度。每个条目均以Likert 4级评分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倾向于该种应对方式,面对评分越高,回避及屈服评分越低,说明应对方式越好[11]。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计数与计量数据依次给予百分率、标准差“±s”表示,比较分别行χ2、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内旋、外旋以及后伸等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相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n 内旋角度 外旋角度 后伸角度对照组 43 40.04±1.21 54.11±1.14 30.20±2.35观察组 43 57.06±1.18 64.10±1.23 45.22±2.30 t-66.035 39.061 29.953 P-0.000 0.000 0.000

2.2 两组自我效能与癌因性疲乏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与RPFS评分相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与RPFS评分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效能与癌因性疲乏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自我效能与癌因性疲乏情况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GSES评分 RPF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25.52±5.31 28.90±0.10* 110.00±6.42 100.50±0.19*观察组 43 25.51±5.42 37.51±0.12* 110.02±6.24 75.71±0.17*t-0.008 361.445 0.014 637.608 P-0.993 0.000 0.988 0.000

2.3 两组应对方式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情况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屈服、面对及回避等指标分值均有明显改变,且观察组的改变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对方式情况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屈服 面对 回避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8.84±1.25 8.11±1.67* 16.20±2.31 18.01±2.17* 17.40±1.13 15.38±1.34*观察组 43 8.86±1.26 7.10±1.34* 16.22±2.25 23.02±2.10* 17.38±1.24 12.37±1.30*t-0.073 3.093 0.040 10.879 0.078 10.572 P-0.941 0.002 0.967 0.000 0.937 0.000

3 讨论

乳腺癌指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症状为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癌细胞脱落后会经血液蔓延至全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目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以化疗、手术治疗等为主。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其术后患侧肢体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众多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13]。临床上常规护理对其功能康复训练方面的干预较为薄弱,加之部分患者因不良情绪的影响,易出现自暴自弃意向,因此护理干预效果欠佳[14]。

跨理论模型归属于心理学干预范畴,是一种健康行为转变方式,主张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针对性且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从而促使患者发生一系列连续渐进性的行为改变,最终使患者的不良行为得到转变并保持此健康行为方式[15]。有研究指出,跨理论模型的功能锻炼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与锻炼能力[16]。还有研究表明,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17]。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经跨理论模型干预后,其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与自我效能感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且有助于癌因性疲乏与应对方式等情况的改善,说明跨理论模型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获得显著的干预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这与上述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的护理干预中,其措施与患者个体需求相互脱节,且针对性不强,因此干预效果欠佳。跨理论模型属于动态综合行为改变理论模型,不同于传统一次性行为干预,其将护理过程分成了前意向、意向、准备、行为以及维持等五个阶段进行干预,并于各个不同的阶段实施相应的干预策略,使得干预措施具有针对性、连续性以及阶段性,从而有效帮助患者转变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18]。跨理论模型中,对患者的行为转变是采用循序渐进的干预方式,持续且不间断地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并给予其鼓励、劝导、督促与指导等干预措施,患者功能训练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且其维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而确保其功能训练质量,有助于患侧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自我效能指个体对于自身特定领域完成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或信心,也是对自身能否获取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掌握患者所处的行为变化阶段,进而为其提供相对应且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满足患者特定时间段与特定阶段个性化需求,并加以积极的鼓励等措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患者自信心,使其坚信自己能行,同时能有效促进患者行为与认知的动态改变,使其在面对疾病时能保持客观且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愿,从而改善其应对方式。癌因性疲乏属于持续性的主观感受,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自我效能感。而随着护理干预过程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念得到增强,其心理与生理的应激水平随之下降,进而能有效缓解其癌因性疲乏。

综上所述,选用跨理论模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与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并有效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从而实现更理想的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因性效能乳腺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