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分析
2022-01-22韩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韩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随病原菌抗菌活性改变,加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使用和基础疾病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它的耐药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使得其感染引发的淋病治疗成为了难点[1]。故进行淋球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前哨监测有助于耐药菌株传播的预防和保证抗菌疗法的有效性。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我院200株淋球菌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等情况,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有效性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株淋球菌分离培养自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妇科、皮肤病与性病门诊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所有菌株经革兰氏染色、观察菌落形态、行氧化酶和糖发酵试验鉴证,分纯后再纯代培养一次,然后洗脱保存于脱脂牛奶中,-80℃冻存备用。
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7种抗生素和WHO标准菌株C、J、K、L、P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2 方法 将所有临床分离菌株和WHO标准菌株冻融后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培养18-24小时,培养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取菌落配成1×107CFU/mL菌悬液。高压灭菌淋球菌基础培养基,冷却至50℃时加入10%新鲜无菌脱纤维绵羊血。取7种倍比稀释好的抗生素工作液(青霉素浓度为0.06-8mg/L,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浓度为0.002-1mg/L,四环素浓度为4-16mg/L,阿奇霉素浓度为0.016-8mg/L,环丙沙星浓度为0.008-16mg/L,大观霉素浓度为1-128mg/L)0.2mL置于20mL淋球菌基础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后倾倒入平板。取各株菌悬液接种在各浓度平板上,在37℃、5% CO2环境下培养20-24小时,观察和记录MIC值。判断各药物对菌株的敏感性,四环素MIC≥16mg/L即为TRNG菌株。纸片碘量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若蓝色滤纸颜色变为无色即为PPNG菌株。
2 结果
2.1 淋球菌抗菌活性和TRNG、PPNG菌株检出情况 所有菌株对大观霉素敏感性最高,对环丙沙星耐药性最高。见表1。
表1 200株淋球菌抗菌活性结果统计[n(%)]
2.2 多重耐药检测情况 多重耐药菌株占比75%。见表2。
表2 多重耐药检测情况[n(%)]
3 讨论
2012年疾病控制中心将淋球菌从形态学角度将其分类为革兰阴性双球菌,且极具普遍易感性的淋球菌被列为了“超级细菌”,其可通过对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改变药物作用靶点、产生抗生素灭活酶等多种机制而使得抗菌药物易感性降低。因此,须对淋球菌耐药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从而降低多重耐药菌株的发生率[2]。
本文研究发现,所有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99.50%,这与李明[3]等人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故环丙沙星已不适合推荐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统计发现200株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1.50%,高于李明[3]等人报道的73.80%,与黎小东[4]等人的报道结果大体一致,说明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具有地域差异性;且本研究检出PPNG占比达45.50%,高于黎小东[4]和李明[3]等人报道的35.00%和38.50%,表明青霉素不能用于本地区淋病的治疗,且应注意出现使用其他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的情况。检出91.00%菌株对四环素耐药,其中TRNG占比38.00%,提示四环素也不适合用于淋病的治疗。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验性使用青霉素和四环素治疗时进行PPNG和TRNG流行率监测仍具必要性。阿奇霉素是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本院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7.50%,与国内大多数地区的耐药情况相符合[5],但分析多重耐药情况发现与阿奇霉素相关的多重耐药率高达31.50%,表明阿奇霉素联合其他药物用于淋球菌治疗可能效果更佳。本研究发现200株淋球菌的多重耐药率为75.00%,与杨寒淞[6]等人的报道大体相同,故加强对淋球菌的多重耐药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大观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5.00%、92.50%和100.00%,且未发现相关多重耐药情况出现,表明这3种药物可用于淋球菌的一线治疗,但也应该密切监测耐药情况以防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