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风景区桂花季游客出游行为的时空格局研究①
2022-01-22王东昱胡广刘立明
王东昱 胡广 刘立明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地域性特色植物景观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以及湖西群山中的茶园和竹林,构成了西湖四季轮转、生生不息的景观格局。每到这些植物景观的观赏季节,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对西湖景区的接待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即使在2020年3~4月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前往西湖周边的太子湾公园赏花人数仍突破22万[1],公共交通和安保满负荷运转。植物观赏季不仅给景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同时也改变了景区客流的时空分布。2018年西湖景区最热门景点为灵隐寺、断桥、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公园,但春季赏花季和秋季桂花季,太子湾公园和满觉陇的客流量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超过热门景点。因此,有必要对特色植物景观观赏季游客出游行为的时空分布格局展开研究,既有助于了解游客对各植物景观的偏好情况,也可以为景区游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由于西湖春季有多种植物景观[2],游客出游行为较为复杂,桂花作为杭州市花,是西湖景区秋季特有的植物景观,受其他植物景观的干扰较少,因此选择西湖景区桂花季作为研究时段,分析桂花季中游客出游模式的时空分布格局。
空间位置大数据能提供大量时空动态信息,可快速、直观、真实地反映人口聚集的时空特征[3],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准确了解游客的时空行为模式。百度热力图(Heat Map)是利用连续颜色梯度显示访客热衷页面区域和访客所在的地理区域图示,能表达瞬时人口分布的空间信息[4]。利用百度热力数据,结合GIS,王录仓[5]分析了武汉主城区人口的流动时空特征;刘维维等[6]利用热力数据,结合实地观察,分析了兴隆热带植物园的空间使用情况;于丙辰等[7]利用腾讯热力图提供的庐山核心景区定位数据,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等方面对景区客流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利用百度热力数据提供的杭州西湖风景区桂花季各景点的游客分布情况,分析桂花季对游客出游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景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概况
西湖风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总面积为49.0 km2,其中湖水面积为6.5 km2。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雨水多,非常适合桂花生长。根据《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分区,将西湖风景区分为环西湖片区、灵竺片区、龙井虎跑片区、北山片区、吴山片区、植物园片区、凤凰山片区、钱江片区以及五云片区。
西湖风景向以湖山之胜和植物景观见著,桂花景观是西湖景观中极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图1)。西湖桂花种植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西湖志》中记载灵隐寺创建时就种植了桂花。与其他植物景观不同,桂花与西湖有极深的文化渊源,景区内有许多名胜古迹都与桂花有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香林洞和月桂峰。宋朝后以满觉陇桂花景观最为著名。当前,灵隐、云栖、龙井虎跑、满觉陇一带100年以上的古桂花树还有20余株。1983年,桂花被确定为杭州市花,1984年,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中,“满陇桂雨”为新十景之一,体现了桂花在西湖景观中的重要地位。根据西湖风景名胜区和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2019年西湖文旅大数据(https://report.amap.com/download.do)显示,九月份的桂花季是西湖风景区客流高峰期之一。
1.2 调查方法
1.2.1 实地调查
选取西湖风景内客流量大,具有代表性的桂花景观公园作为调查对象,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现场访谈,确定调查路线,以各桂花景点为调查单元,于2020年6~8月记录调查单元的桂花树数量,绘制桂花树分布地图(图2)。
图2 西湖风景区各景点桂花树种植密度
1.2.2 空间位置大数据的获取
拥有超过1亿用户的百度,覆盖面十分广阔,空间位置大数据主要来自百度热力图数据。百度热力图通过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百度及其衍生产品时所携带的位置信息计算各地区内聚集的人群密度和人流速度,具有快速反馈、时效性高的特点[8‐9]。从百度热力指数可以展示地图上不同位置的人群密度[10],通过ArcGIS软件将百度热力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呈现出同一时段景区内主要桂花景观游客访问量差异。虽然数据不具有绝对意义,但可以作为比较空间差异与时间动态的基础。通过Python程序获取9月5日到10月20日(桂花花期)每天10点、13点、16点西湖风景区瞬时游客空间密度分布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5 m)作为本研究的空间位置数据,进而分析桂花景观对游客出游模式的影响。
1.3 研究尺度选择
本研究基于片区与景点2个空间尺度。选取西湖风景区21个景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图2),各景点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公园类、宗教类、道路类和村庄类。如灵隐寺、法喜寺是宗教圣地,满陇桂雨公园、杭州植物园则为深受游客欢迎的公园。片区尺度主要研究对象为钱江片区、五云片区、植物园片区、环西湖片区、虎跑龙井片区和灵竺片区。景点尺度数据主要是通过百度网站的热力数据确定各景点的游客访问强度,片区尺度数据为片区内各景点数据总和。
1.4 空间位置大数据分析
1.4.1 游客访问量
将获取到的百度热力数据导入GIS软件,利用栅格计算器功能对搜集到的栅格图像进行统计,得到景点范围内的百度热力指数均值,以此作为游客访问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后续处理。为了更直观地观察桂花季对游客出行行为产生的影响,避免景点本身吸引力的干扰,以非桂花季数据为基准(非桂花季以桂花末花期数据作为代表,其游客访问量主要受景点本身影响,而非桂花景观影响),计算相对人口热力指数,即初花期(或盛花期)热力指数与末花期的热力指数比值,以此表明桂花季游客访问量与非桂花季相比的情况。当相对热力指数大于1时,说明桂花季增加了游客的出游意愿,指数越大,意愿越高。当相对热力指数小于1时,说明游客出游意愿有所下降。
1.4.2 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Arc GIS将西湖风景区不同花期的百度热力指数和相对热力指数,在片区和景点两个尺度上空间制图,比较各图,可以直观表现桂花季对游客出行行为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借助SPSS 26.0软件,对游客出游行为与景点内桂花种植密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空间类型游客的行为偏好特点。同时结合游客的景点访问情况,选择桂花种植密度较大的3个景点(满觉陇、满陇桂雨、长桥公园)与种植密度较小的3个景点(灵隐寺、太子湾、茅家埠),通过T检验,分析不同花期游客访问量在桂花高密度景点和桂花低密度景点时间动态差异。
2 桂花季游客出游行为的时空格局
2.1 桂花景观游客访问量整体概况
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各7 d(去除干扰较大的国庆假期数据),计算不同景点在7 d内的百度热力指数平均值,绘制游客访问量在景点尺度上的时空动态分布(图3)。游客在桂花不同花期,对于桂花景点的选择差异显著。满陇桂雨、钱王祠、满觉陇、长桥公园这类桂花树种植密度高,特色比较突出的景点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游客访问量要明显高于末花期;而灵隐寺、雷峰塔、太子湾公园、曲苑风荷公园末花期游客访问量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桂花盛开时节,游客倾向于选择桂花体验较好的景点。在末花期,游客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景点。
图3 不同花期景点尺度游客访问量情况
线性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初花期时桂花的密度与百度热力指数没有显著相关性(图4a),而盛花期时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图4b),说明盛花期,游客出游行为受到桂花季的影响最强,更倾向于选择桂花体验性较佳的景点。
图4 桂花密度与不同花期游客访问量的关系
2.2 桂花季游客出游模式的时间差异
如图5(a)所示,初花期时各桂花景点的访问量和非桂花季的访问量基本持平,甚至有所下降,桂花高密度景点和低密度景点间相对热力指数没有差异(p>0.05),这可能和初花期正好处于暑假后,游客出游意愿在夏季已得到满足所致。而盛花期高密度桂花景点周一至周六的游客访问量均高于非桂花季,周日的访问量基本持平;低密度景点的访问量则于非桂花季基本持平。桂花高密度景点游客访问量增长明显高于低密度景点,说明盛花期游客对桂花景观的出游意愿较为明显。盛花期景点的相对热力指数在周五达到峰值,周六回落,说明桂花季游客在周五对桂花景观的访问数量和非桂花季相比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且工作日的游客增长量一般高于周末的游客增长量。这可能可能是由于非桂花季游客一般选择周末出游,工作日游客相对较少;而盛花期,部分游客,特别是本地游客考虑到周末游客量过大,影响观赏体验,选择工作日出游,导致桂花季工作日时游客出游意愿增加。
比较不同种植密度桂花景点相对热力指数的日变化如图5(c)所示,初花期高密度和低密度桂花景点游客访问量低于非桂花季,且从早上到下午表现出均匀递减趋势,不同桂花密度景点间没有差异。图5(d)则表明在盛花期的上午至中午,高密度桂花景点的相对热力指数有所增长,游客倾向于在早上前往桂花景点,尤其是在桂花景点体验午餐具有强烈的意愿;但是桂花景观的游玩体验持续时间一般仅半天,下午前往桂花景观的游客数量大幅降低。盛花期的桂花低密度景点,游客访问情况和初花期类似,桂花季对桂花低密度景点的游客访问量没有明显提升效应。
图5 不同花期游客访问量变化的时间动态
2.3 桂花季游客出游模式的空间差异
在片区尺度上,图6(a)表明初花期虎跑龙井片区与五云片区桂花景观访问量较高,图6(b)表明,盛花期所有片区的游客访问量较初花期有所提升,且虎跑龙井、环西湖、植物园、五云片区等桂花数量较多的片区为盛花期最受游客欢迎的片区。如图6(d)所示,景点尺度游客访问量变化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满陇桂雨、满觉陇、虎跑、茅家埠、苏堤、钱王祠、柳浪闻莺等桂花较密集分布的景点在盛花期的游客访问量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景点。
图6 桂花景观不同花期的游客访问量空间分布
将西湖风景区各景点中的桂花景观按照空间表现形式分为6大类,表1可以看出,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庭院类型桂花景点的游客访问意愿最高,滨水类型景点的访问意愿最低。说明庭院形式桂花景观,由于空间围合度高,桂花香味聚拢,同时提供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桂花体验,是桂花季游客出游的首选。而滨水空间过于开敞,导致桂花香味不够浓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
表1 不同类型桂花景观的游客访问量
3 结论
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秋季特色植物景观——桂花景观给人带来多重感官体验,广受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欢迎,但桂花季带来的客流高峰也在不断挑战景区管理极限。因此,了解西湖风景区桂花季的游客出游规律,可为景观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本研究通过空间位置大数据对西湖景区桂花季游客的出游行为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桂花季改变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游客出游行为的时空分布格局。桂花盛花期,桂花密度越高的景点,游客访问量越多;与非桂花季相比,游客出行意愿大幅增加,主要体现在工作日早上到中午增加,周末和下午略有下降。桂花盛花期,游客的出游目标转移到具有代表性的赏桂片区和景点,其中庭院类型景点最受欢迎,而在花期过后游客出游意愿又重新回到传统的西湖景点。
以上研究结论揭示了西湖风景区客流在桂花季的时空分布格局特点,可为景观管理部门发布客流预警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客流控制措施(如通过多种活动将客流分配到下午时段)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植物观赏季或重大节日的游客客流情况分析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