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价值与现状研究①
——以贵州省盘州市妥乐村为例

2022-01-22林楠罗永忠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州市村落景区

林楠 罗永忠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被誉为中国乡村自然遗产的“活化石”[1]。以传统村落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等新型绿色消费越来越受欢迎,旅游发展为传统村落带来了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不同层次的消极影响,比如,逐渐商业化,同质化的建筑风格、商业模式,千村一景,历史遗迹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因此,全面客观评价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盘州市妥乐村为例,通过对妥乐村实地考察和访谈,梳理相关政策,分析旅游开发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 研究区概况

妥乐村位于盘州市东南部石桥镇,气候条件相对稳定,无极端天气,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处云贵高原之上,属喀斯特丹霞地貌;特殊的地貌特征虽造就了妥乐村坡陡谷深的生存环境,却带来了丰富的石材与林木资源[2]。妥乐村的生态自然资源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在不到3 km2的范围内生长有1 400多棵古银杏树,其中树龄最大的银杏树1 500年以上,平均树龄有600年[3],被称为“世界古银杏之乡”。2014年被列入我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妥乐村旅游发展阶段见表1,现已发展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图1)。

图1 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规划图

表1 妥乐村旅游发展阶段分类

2 妥乐村旅游分析

2.1 妥乐村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分析

2.1.1 旅游开发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

如表2所示,旅游开发后妥乐村民年均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从2010年以前3 t下降至2021年的不足1 t。由于旅游建设政府大面积征地,耕种面积大大减少,年轻劳动力选择在外务工,旅游发展中期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回乡从事旅游服务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表2 妥乐村民年均粮食产量情况

由表3可知,旅游发展以来,产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第一产业由原来占地方经济的80%以上降至2021年的30%。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近几年占地方经济比例下降速度逐渐放缓,预计下降至一定生产量后将保持平稳状态。第二产业由2005年占地方经济比例14%降至2020年的2%,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据调查,目前周边仍有一家煤矿正在营业中,随着保护力度加大,在旅游发展成熟期将会全部关停。与旅游服务业相关的第三产业高速发展是该村产业结构变化最大的一项指标,占地方经济的比例从2005年的1%上升至68%以上,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占据村落及周边区域产业主导地位。旅游开发对该地产业结构带来巨大影响。

表3 妥乐村产业占地方经济比重分析

2.1.2 旅游开发对当地收入的影响

表4是对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情况的整理。数据显示,2017年,妥乐旅游总收入146万元,门票收入93万,仅门票收入就占总收入六成以上,说明此时该地旅游业态过于单一;2018年,此时妥乐景区酒店民宿激增,旅游总收入达1 655万元,是上一年旅游收入十倍多。据相关数据统计,至2019年底,酒店民宿共20余家,商店100余家,其中高级星级酒店一家,共接待旅游国内外游客6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 400万元。由此可见,旅游收入及游客会随着旅游业态的丰富而大幅增长。

表4 2017~2020年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及游客人数情况

2.2 妥乐村旅游开发社会价值分析

2.2.1 旅游开发对当地知名度的影响

2016年,政府投资3.9亿元在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建成与东盟十国合作峰会的主会场。2016年11月16日,在妥乐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的代表展开讨论,这是东盟十国在成立的25年里第一次选择在县级城市召开会议。自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妥乐论坛已经成为盘州市乃至贵州省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友好交往的“妥乐渠道”[4]。2019年,妥乐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万人,盘州市借助东盟消费潜力,更好的利用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引来多家电子企业入驻盘州市,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对内与对外开放互相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5]。

如表5所示,自2016年首届妥乐论坛举办以来,关注度逐年上升,国际产能合作也逐渐增多。由此可见,旅游开发让妥乐获得举办合作峰会的机会,借助国际性的产能合作,让其得到大量曝光的机会,妥乐及盘州的名字在潜移默化中被外界所熟知,促进外来企业的引入及更多发展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表5 2016~2019年妥乐论坛召开情况

2.2.2 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

由表6可知,旅游发展以前,妥乐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高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发展旅游业之后,本地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口数达673人,说明旅游开发让与旅游服务相关的第三产业成为村民谋生的主要手段,有效改善妥乐村空心化问题。同时,旅游建设项目也为部分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包括77个保洁员岗位,景区建设期间临时务工人员500人等。调查统计,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本地村民占85%以上,外地人口占一定比例,而且这一数据往往会随着景区建设不断发展而有所提高。说明旅游开发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外来人员提供商业契机。

表6 妥乐村旅游从业及外出务工情况

2.2.3 旅游开发对当地扶贫工作的影响

妥乐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变”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古银杏树群作为发展的核心区域,并以此带动了周边地区14个自然村寨发展,实现了周边地区人均年增收入4 800元[6],将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为助推农旅一体化发展,该地区还为周边村寨提供了18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77个保洁员等稳定工作岗位,解决了68位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妥乐村共1 503户人家,4 7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9户,共511人,2019年4月24日,盘州市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7],包括妥乐村之内已实现全面脱贫,妥乐村委会数据表明现居民人均收入到达13 500元左右,届时正是妥乐旅游发展的高峰,说明妥乐的旅游开发迈出了旅游富民的第一步。

2.3 妥乐村旅游开发文化价值分析

2.3.1 旅游开发对地区文化符号的影响

盘州市被外界称之为“世界古银杏之乡”,而这个称号正是源于妥乐的古银杏树群。盘州市以银杏果为官方城市IP设计,城区红果主街道路灯、路标等以银杏叶为主要设计元素,已然成为盘州市的文化符号。

2.3.2 旅游开发对当地传统建筑的影响

2012年,盘州市投资2.9亿元用于修缮妥乐村清朝建筑西来寺,89栋木屋的维修,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土地征拆等工作,2016年总投资9.6亿元用于包括核心区建筑保护及环境升级,西来寺改扩建等工程[8]。由此可见旅游开发为重要历史建筑的维护提供了资金,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2.3.3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影响

借助旅游发展的传播与影响力扩大,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传播,如妥乐村银杏果的独特食疗法、烹饪方法。妥乐村早期的石作工艺丰富,留下了许多精美作品,旅游开发后,这些作品被作为著名的景点供游客参观,更成为各地学者考察研究的对象。2011年11月,妥乐村被西南林业大学授牌为“古树文化”研究基地,各大学校曾多次组织到访活动。

2.3.4 旅游开发对村民思想观念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转变无疑是本地村民的重大突破,调查过程中共获得211份有效问卷,通过对土著村民、外来从业者及游客的主观感受调查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多元的文化交融使得当地居民的对经济、环保、消防、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2.4 妥乐村旅游开发环境价值分析

2.4.1 旅游开发对居住条件的影响

一方面,对于部分木质传统居民建筑,2012年政府斥资进行统一勘察和维修,降低了居住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于景区建设搬迁户,修建了搬迁安置房进行统一安置,2018年盘州市投资5.6亿元用于170户安置房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大提升了居住条件及生活配套设施。旅游开发促使村民居住条件得到大幅提高。

2.4.2 旅游开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一般的景区建设过程中,前期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地区道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当中[9]。2015年,盘州市投资3 280万元用于妥乐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18年,共投资8亿元规划建设长10.8 km、宽20 m的金色大道建设项目;水塘互通至妥乐景区连接线快速通道,项目全长6.8 km,路基宽度20 m,已于2017年10月底全面完工,该路线的建成不仅为妥乐旅游提供快捷的交通便利,更为当地居民提供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

3 妥乐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旅游业态单一

秋季为妥乐村旅游旺季,游客的激增伴随着零售摊经营者的爆发式出现;据统计,每年秋季搭建临时摊位售卖人员达300人以上,多数为无证经营,卫生条件管理难度大。如表7所示,餐饮小吃及酒店民宿分别占据该地经营业态的58%及22%,缺少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

表7 2020年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商业类型

3.1.2 传统的民居建筑老化严重,住房紧张

核心景区内存在大量传统民居建筑,据调查,房龄为20~60年,由于房屋老化严重,80%的房屋出现倾斜与漏雨现象。为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核心景区内禁止任何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自2008年起,规定不能改变老房屋形态,三代、四代共十几口人同住一栋老民居已成常态,住房紧张成为极大问题。

3.1.3 景观设施维护差

调查发现,景区内存在景观设施遭到破坏并且长时间未得到修缮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水体景观长期处于干涸状态,或由于水体植物的坏死成为一滩“死水”,景观状况令人堪忧。环境及景观的维护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管理不到位和不重视难以维持其景观活力。

3.1.4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旺季游客爆发式增长,给村落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大量的游客涌入,对村落自然生态资源无疑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耗损。古银杏树具有不可再生性,遭到任何形式的破坏无疑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树王”作为游客必打卡的网红景点,总是围满游客,让这棵1 500年树龄的半生半枯古树不堪负重。2020年10月1~4日,短短4天景区累计接待2万多游客[10],村落内游客密度过高,不仅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感降低,更对部分文化资源造成破坏。

3.2 建议

妥乐村因生态而闻名,目前仍处于建设发展期,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原则,建议:(1)管理部门与村民合力保护生态环境,定时检修及维护景观设施,学习消防知识,消除安全隐患;(2)加强监管,统一划分零售摊经营区域,并要求从业人员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及健康证明;(3)旺季限制景区游客人次;(4)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多元旅游业态;(5)凝聚村民集体力量,拓宽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产品,产业融合发展;(6)摒弃旧思想,制定营销策略,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开发是发挥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不但有利于提升地区知名度,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居住条件,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及时抓住发展机遇,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负面影响,保持其生命力,不断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州市村落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魔方
『摘牌』
“摘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某景区留念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