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2022-01-22唐海燕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态圈红色旅游红色

马 勇,唐海燕

(湖北大学a.旅游发展研究院;b.旅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0 序言

红色旅游将“红色元素”与传统旅游有机结合。其中,红色精神是内核,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资源记忆并承载着我国革命历史、先进人物、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1],是支撑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对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3]、助力乡村振兴、加快产业结构高质量升级转型有着重要影响。自2004年党中央推进开展红色旅游以来,红色旅游市场呈上升态势,全国红色旅游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14.1亿人次,市场规模达万亿级,成为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国现今培育建设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①、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②和588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③,推出10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④。但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多数景区合力不足[4],配套软环境建设水平不高[5],存在片段化、破碎化开发[6]等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指出要深化红色文化价值挖掘和创新利用,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品牌⑤。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活力⑦。在“十四五”规划新时期,红色旅游面临新的发展契机,探究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而加快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构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解决方案。

“生态圈”概念1875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 Suess首先提出。根据相关学者的定义,生物圈是由生命物体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整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强调了组织或个体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征。随着对生态圈学术研究的推进,生态圈被广泛拓展应用到经济、社会、旅游、企业管理、互联网、科技创新等领域,构建了金融生态圈[7]、平台生态圈[8]、创新生态圈[9]、产业生态圈[10]等。其中,产业生态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以某产业为主导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多维网络体系[11-12]。相关学者对物流产业生态圈[13]、茶产业生态圈[14]开展了研究。在旅游研究领域,2014年,马勇教授等学者将产业生态圈引入旅游研究[15],并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16-18],但关于旅游产业圈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尚处于初步阶段。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虽亦是对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有益延伸探究,但目前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研究较为稀少[19]。从当前红色旅游的研究看,随着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先后出台,有关红色旅游研究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学者们围绕红色旅游概念范畴[20]、功能价值[21-22]、品牌建设[23]、资源开发[24]、市场竞争[25]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讨论。这些研究局限于红色资源自身价值提升、旅游开发等问题,尚未涉及从红色旅游产业视角研究其高质量发展路径,难以深入探索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圈层”结构和产业多维网络体系的构建。在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和旅游消费需求升级转型驱动下,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与市场消费者、政府、旅游服务商等联动,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高效利用。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辨析,基于对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价值的探析,构建了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机制模型,并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创新策略。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在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构建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新格局的有益尝试,对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一,在理论层面上探索式地界定了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概念内涵、一般构成,将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相关要素、作用机制框架模型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解析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循环共创、协同发展的新兴路径,拓展了生态圈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其二,在实践层面,有助于旅游企业、政府部门等通过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作用机制和创新发展策略不断培育、壮大红色旅游发展新动能,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财富,实现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未有明确定义,本研究参照有关学者对生态圈、产业生态圈概念内涵的剖析尝试界定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概念。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促进红色旅游发展作为核心,通过与其他相关产业、部门良好有序协作,依托相关环境不断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网络。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和理论解读,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理论:一是共生理论,共生是指不同产业基于生存、发展需要,在一定共生环境中遵循某种共生模式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产业生态圈作为一种共生现象[26],构建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产业系统的持续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二是产业聚集理论,产业生态圈是产业集聚的高级表现形式[27],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资源的优势性、共性和互补性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协同合作产业群。一定空间内产业的数量和种类越丰富,企业越容易获得相关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可持续竞争力。

1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价值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的成功经验,承载着宝贵的历史积淀,彰显了鲜明的时代主题与特色,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作为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旅游形态,红色旅游在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增强人民精神文化力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新时代红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活力,以消费者新观念、新期望、新需求为主的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加速发展。

1.1 价值理念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本着主客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强调共建、共创、共享、共生。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镌刻着中华民族在百年沧桑中奋起抗争、百折不挠的奋斗征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与宝贵传统,凝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实践探索,传递着丰富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精神,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吸引点。红色旅游不仅增强了红色文化亮色,更凸显了红色精神底色,是继承发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目前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有力地带动了国内经济复苏。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消费者重温红色记忆,增强精神力量提供途径。但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景区间合作交流薄弱、忽视红色文化内核等问题。

遵循旅游产业圈主客共享、共同发展的建设理念,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打破区域划分界限和行政壁垒,立足区域整体发展效益,以协同发展思想进行产业布局。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建设通过深挖红色优势资源、协调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功能,能够在市场与消费者间、主客间、经营主体间建立共建、共创、共享、共生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区域的多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中,社区居民深入参与是主客共享的基础。需要充分围绕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价值挖掘、红色文物保护,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精神继承与当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活动;区域协调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保障。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多数地处较为偏远的革命老区和乡村地区,在其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的情况下,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路径。红色旅游作为红色资源较丰富的贫困地区扶贫富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形式,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价值传承

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指出要加强组织宣传系列活动,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价值的内涵,设计推出一批精品展出展览、学习体验线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⑧。要在红色旅游活动中感悟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结合。近年来,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消费年轻化特征凸显。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在场景体验中切实感受革命历史和时代变迁,增进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成为年轻一代重温革命历史、追思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之一,展现了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的价值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从个体角度看,通过旅游活动体验能够激活个体潜在红色基因,进而提升个体的情感归属需要、心理安全感以及自我完善感;从社会角度看,红色旅游能够引起社会情感共鸣,促进社会团结,承载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特殊功能;从国家层面看,亲身参与红色旅游活动能够将临场体验内化为个体的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从全球视野看,红色旅游体现了全球价值观,彰显了人类反对战争、谋求和平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同时也包含“人性”“理性”“民主”等价值。而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为红色文化价值传承提供了有效保障机制,促进社会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资本对红色旅游建设的投资,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1.3 价值提升

红色旅游既是社会文化活动,也是消费过程,在满足人民休闲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关注度持续提高,红色旅游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红色旅游价值提升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深化。近年来,国家持续增加红色旅游的资金投入,有效引导和支持全国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并不断拓展深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通过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搭载丰富多样的体验形式,将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进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第二,红色品牌价值凸显。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一些地区最核心的旅游资产和最具吸引力的品牌,当地不断加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满足了持续增长的红色旅游需求,在供给端为提升红色旅游品牌价值提供了坚实基础。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在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上持续发力,推出“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等十条精品线路,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品牌。第三,红色IP价值提升。红色IP是构建中国特色符号、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新时代文旅融合深化发展。红色IP的创新传播,充分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活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打造经典红色IP来展现红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仍需要深度挖掘。旅游产业生态圈为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提升产业价值提供强有力支持。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技术支撑体系能够强化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的支持作用,不断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提供与红色旅游活动相配套的应用体验场景。依托大数据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结合先进的AI、VR、AR等技术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将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需求体验。

2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构建

在国内旅游消费与供给需求驱动下,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具备形成细分市场的基础,正成为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红色旅游产业体量不大,发展合力不足。目前红色旅游产业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政策推动,虽初具规模但市场吸引力存在局限性。红色旅游区域联动发展探索有限,未实现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二是红色文化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作为将红色精神和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特色吸引物,红色旅游有其相对优势,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但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出现陈列展览形式传统、开发利用不足、“红色”内核展示不充分等问题,使游客红色旅游体验不深刻,未能将红色价值和红色精神很好地传递给大众。三是红色旅游产业配套要素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地区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市场投入不足,旅游接待的基础条件与设施不完善,是限制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红色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水平不高,而发挥好红色旅游育人传薪文化工程、凝神聚力民心工程、改善民生富民工程作用需要不断创新其形式与载体。

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板块,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备,在国民旅游需求不断高涨的带动下,红色旅游正逐渐成为文旅经济新热点。面对管理机制不完善、产品竞争力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瓶颈。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优化则离不开以产业融合为主线的产业生态圈布局设计。因此,将红色旅游供给主体、红色旅游消费主体、红色旅游生态圈功能活动、红色旅游要素等纳入一个“产业生态圈”中,从概念内涵、体系框架、作用机制等方面出发探索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应是当前及未来红色旅游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参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方式构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能够增强红色旅游产业内各要素间的联系,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由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向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而建立一个系统化、多元化、多维度、高效益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概念的提出聚焦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为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指明方向,丰富了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的研究,同时也为后续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1 构建导向

推动构建产业生态圈是打造地区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体系建设。探索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健康有序发展道路,首先要明确构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第一,坚持正确导向。要把准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和着力重点,即以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力量。要用好用足用活红色资源,达到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最大化。第二,强化规划引领。要坚持统筹规划,加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重大项目要重点谋划,因地制宜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明确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流程,指导各地区有序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和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建设。第三,推进深度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的发展迎来巨大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智慧经济时代到来均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奠定了发展基础。要推动红色旅游实现产业融合、区域融合,聚焦重点区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实现红色旅游产业统筹发展。第四,加快创新赋能。要加强红色旅游产业形式创新、载体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业态创新。积极围绕构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目标导向,把握好发展机遇,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感染力。

2.2 要素分析

按照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规律,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四大部分。模仿生态圈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功能运行,将产业按照各类主体进行系统划分被学者广泛认同。治丹丹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支撑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组成要素[28]。何里文等分析指出,政府、文化企业、消费者以及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是特色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相关主体[29]。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红色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结合生物圈的特性,本文从相关主体、相关环境、功能构成这三个方面归纳分析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要素(如图1)。

图1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要素

2.2.1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相关主体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主体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为满足消费者红色旅游消费需求而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是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有序运营和高效运转的实施主体及参与者。消费者可以划分为两个层级[30],中间商是一级消费者,他们将在生产者处购买的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旅游者,并不直接生产有形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二级消费者即红色旅游消费者,购买相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是满足自身旅游需要,其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能够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分解者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管理协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平台等组织或机构,对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起到监督管理、调节控制的作用,保障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稳定、协调、高效运转。这三个构建主体围绕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信息交流、物质转换、能量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2.2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相关环境

相关环境是指影响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发展的各种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涵盖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环境等,对生态圈产业运作和发展走向有着重大影响。政治环境是指国家政府部门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红色旅游是推进革命教育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一种形态,具有特定的政治性。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构建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制定政策文件,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动力都朝着更高级、更优化的方向发展,能够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生态环境是指社会生态环境文明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要与生态环境协调。“红色”是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绿色”是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必然要求。文化环境包括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提供文化土壤。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公众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等,而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对培育塑造社会价值观与引导公民坚定国家信念、民族信念、文化信念有着重要意义。技术环境是指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当前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5G等技术快速发展,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新发展时期,政治环境决定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经济环境决定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生态环境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文化和社会环境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技术环境决定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跨度。

2.2.3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功能构成

物质、能量的流动构成了物体间的“营养关系”,而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有效运行同样离不开“营养”的供给。市场之间的信息、资金、人才、技术不断循环流动,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其中,信息流是指与红色旅游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输,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传递渠道日益广泛。资金流是指随着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而产生的资金往来,多发生在相关主体间。人才流为推进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流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流动、产品流通、金融支持等,诸如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在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中起着桥梁作用,是红色旅游产业合理运行的驱动力,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任何一条“营养流”的缺失都会使生态圈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在相关主体间、产业环境中能够畅通流动,让生态圈实现稳定运转。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环境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为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提供路径。产业生态圈中各要素有序竞争与合作,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够促进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价值最大化。

2.3 机制模型

2.3.1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机制模型的构成维度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指围绕红色旅游产业形成的以红色旅游为主,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协同发展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多维结构体系。因此,参照学者袁政提出的产业生态圈的多维构成体系[11]36和有关学者的实证分析[30]346,本研究从生产维、服务维、资源维、驱动维、公共维这五大维度入手更好地理解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机制模型。其中生产维是指从事旅游产品开发的生产企业和行业机构,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相关主体提供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服务维主要体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满足消费者旅游需求提供的服务产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休闲等服务。资源维是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情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富集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沃土。驱动维包括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是生态圈发展的驱动力。人才资本、金融资本、信息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注入使生态圈畅通运转,保证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优化升级。公共维又叫政府维,为维护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在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做出重大努力,一方面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打造舒适的体验环境。

2.3.2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模型作用机制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圈内的各部分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生态圈内资源共通互享,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创造价值,促使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内循环运作和稳定发展。如图2所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一种循环共创、竞争合作的作用机制。

图2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作用机制模型

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首要特征,生态圈的循环共创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一方面,生态圈的核心思想就是为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主体提供交流平台,使得参与成员能够通过平台获取收益,从而不断发展生态圈的覆盖范围,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另一方面,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生产维、服务维、资源维、驱动维、公共维五大维度构成的循环体推动生态圈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维持红色旅游产业的正常运转。循环机制不仅指整个生态圈内部的大循环,还包括每个部分组织内部的小循环。生产维是服务维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服务维是对资源维的转换利用,驱动维和公共维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智力支持、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等。这些维度在各自的内部循环中推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流动,同时维度之间的循环又为产业圈的良好发展疏通道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环发展脉络。生态圈的循环作用使得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各个成员间联系紧密,推动产业稳定协调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竞争是生态圈中各个成员间的基本关系,而合作是实现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式。生态圈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能够促进生态圈的良性成长。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中的各个成员都存在着竞争者和替代者,面临着资源、市场、产品、服务、顾客的竞争压力。竞争使得生产者的危机意识加强,生产者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更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应对市场的优胜劣汰,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市场活力和运转效率。同时,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各个成员的有效合作能够实现价值传递,优势互补。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圈层间、成员间的合作包括纵向的上下游合作和横向的同业合作,他们共同组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构架,使得各个要素通过这个合作网络流通运转。竞争合作机制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协同发展、优化升级蓄势增能,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3 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创新策略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由传统的大众旅游时代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消费需要转型,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内涵和体验深度。红色旅游热的出现折射出游客对精神文化需要、品质型旅游的追求,实现了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统一。然而,当前市场上大多数红色旅游产品并未跟上消费需求的脚步,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创新创意不足、产品服务雷同等问题,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共情感和参与感不强。红色旅游必须在新时期谋求突破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优化红色旅游产业布局,构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既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把握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向,也要立足于各地的文化和资源禀赋。品牌引领策略、融合推进策略、价值共创策略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3.1 品牌引领策略

红色旅游是一项挖掘激活红色资源、保护展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重大工程。因此,要利用好红色文化,激活红色资源,以品牌引领为导向,以建设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为目标,推进红色旅游品牌建设,让红色旅游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加强红色旅游品牌引领作用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第一,拓宽红色旅游产品线。目前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静态展示的初级阶段,不少红色旅游产品注重形式,忽视质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体系较为单一。丰富的产品供给为旅游品牌的打造奠定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资源,开发有亮点、有深度、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将红色历史和旅游充分结合,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了国民休闲旅游和精神文化需要。第二,深化红色旅游产品内涵。深挖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能够提升放大红色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当前文旅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地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表面化、红色文化价值利用不够深入等问题。如何正确把握红色文化内涵、传播好红色故事是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研究,挖掘好“红色”内涵,为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动力支持。第三,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品质。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质就是要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丰富红色旅游体验形式,推动红色旅游由传统的“场景参观”到“活化旅游”的转变,实现旅游动态化体验。例如,技术加强是提升旅游品质的主要路径。可以充分利用新兴科技手段进行配套设施智能化建设,如智慧地图、全景VR、智能语音广播系统等技术的融入将极大增强红色旅游体验感,提升消费者红色旅游消费品质。第四,扩大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目前红色旅游品牌传播媒介覆盖面较窄,缺乏对数字媒体的充分利用。要拓宽红色旅游宣传渠道,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红色旅游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可以通过红色旅游网站、旅游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形式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实现品牌宣传多维发声。

3.2 融合推进策略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的融合推进策略需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第一,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构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全域旅游时代,区域间的协同合作是推动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能够优化红色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主体共享资源、共拓市场、共赢客源、共创品牌,不断强化红色旅游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信息交流平台互联、市场管理互动,从而构建有序化、统一化、特色化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二,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多位于偏远的革命老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发展相对落后。而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惠及当地群众,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地区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为当地带来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能够用好用足当地资源,丰富产业链,有力提升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对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将红色旅游产业融入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全局中。第三,坚持“红色旅游+”,建设功能融合载体。融合性是旅游最突出的特征,要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产业生态、延长产业链、助力新发展。坚持“红色旅游+”就要深入融合多元业态,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促进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探索“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康养”“红色旅游+演出展览”“红色旅游+科技”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消费体验、消费场景,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3.3 价值共创策略

近年来,价值共创受到管理学、营销学研究的广泛关注。根据传统观点,生产者是产品和服务附属价值的创造者,而消费者是价值的享用者。但价值共创重新定义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固有的关系,双方不仅仅只是产品和服务的买卖方,更是合作共赢的伙伴。价值共创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把生产者、消费者融合起来,增加双方的互动程度,推动双方交流合作,成为价值的促进者和价值的创造者。Prahalad等提出的“DART”模型强调价值共创需要沟通(dialogue)、体验(access)、风险预估(risk assessment)和透明化(transparency)[31]。因此,根据价值共创的主体逻辑,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价值共创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第一,生产者间合作实现价值共创。红色旅游产业的生产经营者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展跨生产领域、跨开发领域、跨营销领域的合作,通过生产者之间的持续合作实现价值共创,最终外显为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红色旅游品牌塑造、红色市场共拓的价值产出。第二,消费者参与实现价值共创。红色旅游的生产者的责任是提供体验平台,为游客创造具体的体验场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消费者将自身的时间、精力、知识、创意、技能等资源投入到产品开发中,通过开发式参与把消费者价值创造和生产者价值创造紧密联系起来,在对话互动、创意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共创。第三,消费者间互动实现价值共创。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减弱或者停止,而消费者之间通过社群和社交圈平台,不断交换意见观点、分享知识,促使新价值的产生。消费者之间互动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是其基于使用体验之后产生的衍生价值,与旅游产品的再生产、价值再造有关。以上三种价值共创方式要求红色旅游产业价值的创造者树立平台思维、共享思维,敏锐捕捉消费者需求,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兴旺发展。

4 结语

红色旅游一方面传承弘扬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承载着铸魂育人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我国旅游业的壮大培育了新增长点。新时期红色旅游品质化、多样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逐渐显著,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数智化时代更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活力,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建设迈上新台阶。以主客共享、共同发展为理念的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是实现产业融合、统筹发展的积极模式,能够实现红色资源共享、红色价值共创、红色产业共建。构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必须加快品牌化建设、坚持融合推进策略,围绕价值共创有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注释

①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gongzhongyang/201202/t20120222_513800.shtml,2012-02-22.

②全国已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红色旅游蓬勃兴起.http://www.gov.cn/xinwen/2019-08/07/content_5419596.htm,2019-08-07.

③中宣部新命名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www.gov.cn/xinwen/2021-06/19/content_5619600.htm,2021-06-19.

④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展示.http://www.redtourism.com.cn/hstt/content/2021-06/01/content_105216.html,2021-06-01.

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29/content_5310268.htm,2018-07-29.

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0/content_5587874.htm,2021-02-20.

⑦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hjh/202106/t20210602_924956.html,2021-04-29.

⑧中办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tt/202105/20210500034162.shtml,2021-05-25.

猜你喜欢

生态圈红色旅游红色
优化人才“生态圈”——延安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追忆红色浪漫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