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优化研究
2022-01-20黄晓琳董荣建
◎ 黄晓琳,董荣建
(平阳县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400)
近年来,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1]。如2021年“3·15”曝光的河北青县的“瘦肉精”羊肉,继2011年“3·15”曝光的“瘦肉精”猪肉后卷土重来;2021年贵州等地出现大批量泡过波尔多液的“蓝色香葱”并流入其他省市市场;韭菜中腐霉利农药残留超标;淡水鱼(草鱼、黑鱼)中恩诺沙星兽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居民的身心健康[2]。农贸市场作为居民食物的主要来源场所,因其监管难度大及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突出[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4]具有快捷性与先进性的优点,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能直接、及时、全面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是保证食品安全最基础的手段[5]。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的风向标,在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不仅能保障居民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保障食品农产品市场的有序运行,在食品类执法办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7]。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快检试剂盒的准确度及精确度、检测不合格的后续处理问题等都将影响食品快速检测的效率[8]。因此需优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体系,完善快速检测工作体制,针对农贸市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食品快速检测体系,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9]。本文通过对温州市平阳县食品快速检测工作体系展开研究,阐述快速检测工作的意义及目前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快速检测工作的优化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快速检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 参考。
1 温州市平阳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现状
1.1 创建食品安全县的情况及免费快检室的认定情况
自2016年5月平阳县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乡镇、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能,扎实推进创建各项工作。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秉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创共享、必创必成”的总要求,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县创建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于2019年顺利通过食品安全县的考核。
为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有效保障居民菜篮子安全,全县共设立25个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配两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根据每个月制定的计划对平阳县各个乡镇进行流动检测。快检车上的检测人员为平阳县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该研究院是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平阳县食品流通、生产和餐饮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及风险监测,年检测能力超2000批次,同时也是快速检测不合格样品转定量检测的单位。
1.2 平阳县农贸市场快速检测的数据
县域内食品快速检测开展的项目有农药残留、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硫酸铝钾、甲醛、吊白块、挥发性盐基氮、盐酸克伦特罗、孔雀石绿和硼砂共10个项目,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的快速检测数据结果统计见表1。
表1 平阳县食品快检主要检测项目批次、检出不合格批次及不合格批次检出率汇总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贸市场快检结果分析
由表1知,自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 平阳县25个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及2辆食品快速检测车检测抽取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干制品、腌制品、米面、畜禽肉和海鲜等样品共计112801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585批次,不合格率为0.519%,其中农贸市场检测室快检105549批次,不合格率为0.096%;快检车快检7252批次,不合格率为6.67%。从整体上看,平阳县的快速检测体系的检测能力基本满足农贸市场日常的检测需要。但从开展的快检项目看,种类偏少且开展的项目主要针对农药残留、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甲醛和吊白块等检测项目,这并不能完全覆盖农贸市场的产品。此外,数据表明农贸市场检测室的快检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快检车的结果。
由图1知,通过分析不同种类不合格样品在每个月的检出数量,发现各食品的不合格批次量都在发现2—3个月达到最高值后开始逐渐下降,表明食品快速检测能快速及全面地对市场上的不合格样品展开调查,能明显的遏制不合格样品的出现,开展快速检测具有震慑不法分子滥用添加剂或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的意义。
图1 2020年5月—2021年4月不合格样品月趋势图
2.2 农贸市场检测室快检能力分析
对25家农贸市场快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8%拥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其余均为中学学历,且多数身兼数职。这些人员在从事快速检测工作之前均未有过食品检验检测相关经验,仅仅通过短期培训即持证上岗,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现率低,是农贸市场快检不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10]。
2.3 不合格后续处理办法快检结果分析
各农贸市场检测室及两辆快检车上的快检人员在每日快检完毕后需将结果录入系统,并在农贸市场的公示栏对快检结果进行公示。若检到不合格食品则由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责令经营户予以下架销毁处理,或对该食品进行进一步定量检测。经统计2020年5月—2021年4月 不合格样品共585批次,其中采取责令下架销毁535批次,转定量50批次。针对不合格样品的后续处理大多采用简单下架销毁处理,对不合格样品做进一步定量仅占8.53%。转定量的样品经检测不合格共26批次,为转定量样品总数的52%。这一现象可能与试剂盒的假阳性、取样的规范性、色卡临界点的判断等有关。
2.4 居民对快检工作的认知调查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居民对快检工作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民众对快速检测工作并不知情和也不关心,极少数人会主动将食品拿到快检室检测。社会民众的不重视会导致快速检测工作只流于形式,对食品安全无法产生实际保障作用。
3 分析与建议
3.1 优化快检工作体系,提高快检结果准确性
3.1.1 争取财政资金,工作规模化
开展食品快速检测,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快检试剂盒价格昂贵,检测硬件及配套设施需不断完善更新,资金不足会使采购的试剂盒种类及数目受到限制,影响检测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争取财政资金投入,根据每年的快速检测任务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经费使用[11]。
3.1.2 采购和验收的规范化
市场上快速检测试剂盒品类繁多、标准不一,需通过准确度、假阳性、定量比对等指标对采购的试剂盒进行评估,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评价体系[12]。筛选出质量合格且价格优惠的产品,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1.3 检测人员专业化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13]。检验知识和技能不全会导致检验质量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安全发现率。建议监管部门不定期开展检测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14],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及发现问题食品的概率。
3.2 完善快检工作制度,提升快检工作效率
3.2.1 完善对快检人员的考核制度
对农贸市场快检室的工作人员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检测批次、不合格率等挂钩。根据考核结果支付额外的劳务津贴,如对检出不合格批次的检测人员采取奖励机制。科学制定考核制度能调动快检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快速检测的工作效率。
3.2.2 完善不合格样品后续处理制度
若检测到不合格食品,检测人员在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本辖区的监管部门并让市场负责人将不合格样品暂时保留,避免更多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应咨询食品的进货渠道,寻找源头。数量多情形严重的必须送至食品检验中心进行定量检测。为提高办案效率,应与食品检验中心衔接好,对快速检测不合格的食品样品必须第一时间予以安排检测,尽快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以免延误案件的进一步调查。此外,要提高快检工作曝光度,每月在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平台对食品监督抽检结果予以公示,扩大食品快速检测信息传播面。
3.2.3 建议制定标准,统一工作
食品快速检测缺乏相关的标准细则,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然而该法并未对快速检测不合格样品的后续处理进行详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快检人员的要求、检测环境、样品提取以及数据结论的认定等都缺乏可执行的详细依据。因此,省级部门应落实食品快速检测室建设标准、食品抽样要求以及操作规范,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食品快速检测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快速检测的效力和地位,全力保障基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15]。
3.3 扩大快检工作覆盖面,全民参与
向农贸市场的经营户宣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到违法添加的危害,并提供技术支持,告知他们在出售前可将进货食品送至市场免费快检室或快检车做检测,避免有害食品流入市场,也保障了经营户的经济利益。对市民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引导全民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建设,如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在各乡镇的农贸市场周边开展类似“你点我检”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营造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人人参与的氛围,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4 结论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特别是我国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快速检测体系,使食品安全的监管更加科学和具有权威性,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食品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分析了温州市平阳县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期望能为快速检测体系及工作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