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20周立娜吴金道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共情肝胆外科

周立娜 吴金道 郭 韵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

近年来,全球原发性肝癌超过一半发病数在我国[1],其他类型肝胆病处于发病率上升期[2],引发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及代谢合并症等仍会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3]。作为肝胆病科护士,需要长期面临本科室各种急性意外及肝癌晚期等死亡事件或直接护理临终患者,易导致护士出现死亡焦虑[4]。死亡焦虑是指当人类面临死亡威胁,启动防御机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5]。死亡焦虑在国外的研究较多[6-7],但在中国可能因文化差异使相关研究比较缺乏,目前集中在老年人、大学生群体[8-9],而针对临床死亡率较高的科室较少。护士在处理死亡患者时,因自身无法接受死亡或者缺乏积极的死亡态度,会出现角色冲突,心理压力加大,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队伍稳定性[10-11]。本研究旨在调查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降低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影响、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 年7 月至12 月便利抽取南京市4 所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382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职在岗的注册护士;工作半年及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因外出进修或休产假期等护理人员。全部护士均签署了关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龄、学历、宗教信仰、职称、患过重大疾病、参加过亲人或朋友临终处置、近5 年有亲人/挚爱离世、接受过死亡教育课程等。

1.2.1.2 死亡焦虑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empler-death anxiety scale,CT-DAS)马明丹等[12]学者根据美国教授Templer 开发的T-DAS 汉化后适用中国文化背景的版本。量表由15 个条目,4 个维度(情感、压力与痛苦、时间意识、认知)构成。选项采用否/是,分数为0/1 分,总分为0~15 分,7 分作为高死亡焦虑标准,分值越高其死亡焦虑程度越重[13]。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2。

1.2.1.3 共情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IRIC)该量表最初由Davis 创制,后经台湾学者[14]汉化引入。量表由22 个条目,4 个维度(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构成。评分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从“不恰当”到“非常恰当”分别赋分0~4 分。分数越高,提示被试共情能力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4。

1.2.2 调查方法

与医院护理部取得联系,经由统一培训的资料收集员到医院科室,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目的解释说明后征得其同意现场发放问卷,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是否存在规律答题、漏题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共发放问卷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382 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与共情的相关性,多元线性阶层回归分析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的影响因素。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指标护士死亡焦虑得分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82 例,年龄19~55 岁,平均(28.48±6.26)岁,死亡焦虑得分为(7.46±1.89)分。结果显示,不同工龄、接受过死亡教育、近5 年亲人/挚爱离世、患过重大疾病的护士死亡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不同指标护士死亡焦虑得分比较(分,)

2.2 护士共情与死亡焦虑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肝胆外科护士共情得分为(57.65±10.30)分,护士死亡焦虑与共情呈负相关(r=-0.643,P <0.05)。死亡焦虑与共情各维度得分及相关性见表2。

2.3 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阶层回归分析

以死亡焦虑总分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变量以及共情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阶层回归分析,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工龄、接受过死亡教育、近5 年亲人/挚爱离世、患过重大疾病、共情是影响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2.1%。多元线性阶层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护士死亡焦虑的多元线性阶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总体水平偏高

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得分为(7.46±1.89)分,处于高死亡焦虑水平,与同类研究结果得分基本一致[10-11]。情感、压力与痛苦是肝胆外科护士死亡焦虑表现最为突出的2 个方面,提示护士在应对死亡时缺乏有效的应对途经,主观感受多为恐惧,同时也会将对死亡的恐惧放大反复思考,更容易出现岗位胜任力降低、共情疲劳的现象,提示护士高死亡焦虑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工作质量及带给患者及患者家属不利的情绪。

3.2 死亡焦虑会随着工龄增加而减轻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护士工龄的不断增加,死亡焦虑趋于积极化。工作时间更长的护士,对待死亡更加宽容。这与国外学者[12]研究一致。一方面,年资长的护士参与了更多的本科室危急重症患者的疗护工作,了解患者在严重疾患时遭受的痛苦,理解受限于客观条件而无法成功抢救的患者离世的遗憾,能够以正确和客观的状态面对死亡[13];另一方面,工作年限的增加会降低护士对死亡的敏感度。随着接触与照顾临终患者的增加,护士对死亡所带来的无奈感和负担也更容易释怀,不再轻易受到死亡事件的负性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多关注入职时间短的护士,通过“老带新”的模式,年长护士定期与年轻护士开展经验交流及临床训练,帮助年轻护士较为顺利的度过死亡焦虑阶段。

3.3 死亡教育可改善护士的死亡焦虑

死亡教育是指引人们科学、人道地认知和看待死亡,通过教育使其对死亡的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以正向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14]。研究结果发现,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护士,在面对临终患者或突发死亡事件的时候能够以坦然、稳定的情绪处理。他们对死亡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态度高于死亡教育前,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于未受过死亡教育的护士,这使患者在临终关怀、护理等情形下表现出更高的同理心与更贴切的关怀。也有研究发现,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死亡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接受和认可程度[15]。然而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中死亡教育培训多数不足[16],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传统文化忌讳谈论死亡,致使人们本能的选择逃避关于死亡的话题;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课程师资短缺等因素,使护士在最初培养过程中便处于该项教育缺失状态[17-19]。因此,有关部门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死亡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情景模拟训练,使护士能平稳度过工作中的死亡焦虑期。

3.4 与死亡有关的个人经历会影响死亡焦虑

有学者[20]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参与调查的群体中得分最高的是“害怕离挚爱而去”,提示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拥有亲密关系离去带来的伤痛。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本人曾罹患重大疾病或亲身经历了亲友死亡,其死亡焦虑水平很高。这可能是由于自身有重大疾病的护士,即使是在常规治疗或急救过程中也会时常联想到较差的预后,加之其了解疾病可能发生的负面变化,所以会加重焦虑状态。经历过近期亲人离世而再次面对临终患者时,护士会联想出丧亲悲痛时的感受和行为,进而增加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心理学认为上述两种情况的产生均属于应激障碍创伤的范畴。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减轻应激障碍带来的心理伤害,从而减轻死亡焦虑水平[21-23]。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对于曾经遭受过应激创伤的护士,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外还要注重其心理层面的修复,可定期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及心理评估,适时引导其多参加临终关怀服务使其逐步走出死亡焦虑的阴影。

3.5 良好的共情能降低死亡焦虑水平

在本研究中发现,肝胆外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与死亡焦虑呈负相关,这可能与该科室患者情况有一定关系。肝胆外科护士经常面对慢性应激或创伤性情境如护理肝硬化、肝癌或其他重症患者,长期透支共情而缺少时间调整,使护士面对死亡常有无助感,这种无助感长期以往便会转化为焦虑感并呈现进行性加重,这与何月月等[2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提示医院及护理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护士共情能力训练,可以提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法、叙事教育法,让护士聆听患者的故事,走进患者的世界,提高共情能力,进而减缓死亡焦虑水平。还可以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来院进行共情能力培养讲座,开展减压放松训练,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同时配合死亡教育等课程以提升护士共情水平,继而降低护士的死亡焦虑水平。

4 小结

肝胆外科护士的死亡焦虑水平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工龄、接受过死亡教育、近5 年亲人或朋友死亡、患过重大疾病、共情等。护理管理者除了注重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外还应多的关注其死亡焦虑状况,针对其表现突出的情感与认知方面,可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护士进行死亡教育讲座,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同时针对护士群体可开展团体训练,加强其团队协作性,增强群体之间的社会支持度,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稳定性与持久性,从而促进护理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本研究由于科室工作性质,研究主要选取了江苏省4 所三甲医院肝胆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本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扩大调查范围,增大样本量,同时可以进行死亡教育和共情能力培训,形成专科化、系统化的教育内容,提升护士的死亡焦虑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共情肝胆外科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