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点滴可入史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动力学教育视角下的“班级史记”初探

2022-01-20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回目雅号史记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崔 莹

“动力学教育是一种整合化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它重视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性,从而获得了信息动力;另一方面,它重视思维模型、知识模型的建构,从而获得了思维的操作动力和知识的生成动力;再一方面,它还重视学习和行为的兴趣、意志、事业心、成就感的培养,产生学习动力或行为动力,这就是素质教育所说的主动性。这一切都在动力学、生成论、生长论的教育理念下有机地整合起来了。这是一种人文性和科学性相整合的统观论当代教育思想新理念。”(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在此观念指导下,我们办起了作文周报《怡美之境》,其中特色专栏班级史记已经实施了2年有余。从两个班学生的反馈来看,整体效果不错。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动力学的教育观,通过“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何为“班级史记”

班级史记的名字灵感来自司马迁的《史记》,结构灵感来自《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

所谓班级史记,是指用纪传体“史记”的形式记录班级点滴生活,具体来说,就是以“史记”方式,用“章回”体连续记载班级生活、班级故事,用以记录师生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中真实有趣的学习与生活。

班级史记与课文单元习作不同,班级史记会让学生从单元习作中拓展开来,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变得兴趣盎然。班级史记与一般的周记不同,是一种变形了的周记,因为有其自身的创新点而深受学生们喜爱。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回目式标题

“回目式标题,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回目特点的作文标题。回目式标题对主题立意进行了赋形,使之结构化,形成了一种审美空间。因此,回目式标题克服了一般作文题目僵化、平面的特点,而是更丰富立体、直观形象,能包孕文章主题,具有了当代文章标题复杂化、结构化的特征,从而具有张力空间,对文章主题、立意、材料等都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空间。”

借题目的雅致,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关注小日子中的鸡毛蒜皮。

首先,分章叙事,分回标目。年级比较低时,对回目不进行过高要求,到了五、六年级,学了古典小说单元以后,可以对回目提高要求。如《第七回 绘美景动静映衬 析诗句推敲成趣》《第九回 炼金术士荐名著牧羊少年追梦想》。其次,正文内容其实是对回目的具体化描写,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再次,在结构上,保存了宋元古典小说的特点,开头以“话说”(却说、且说)起首,结尾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

通过回目的形式,使故事具有了连续性,回目次数越多,里面人物的故事情节就会越丰富。以这样的形式写作,给学生一种新颖有趣的感觉。故事情节的未知性,让写作具有无限可能,每一天都有每一天发生的事情,这样也就增加了写作的趣味性。

(二)有趣化雅号

雅号,即绰号,是每一位成员的典型代号。我们提倡一种正能量的绰号,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特点起一个喜欢的绰号,运用于班级史记的写作。约定俗成之后,一个个具有绰号的鲜活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如老师的绰号“炼金术士崔牛”“火眼硕士谢金睛”;学生的绰号“杨巅峰”“刘星雨”“糖果王”“竹竿”……人物是故事的灵魂,每一位有个性的人物都会成为班级史记的热点,而这些人物使得班级史记趣味盎然。故事的展开有赖于对人物的刻画,人物特有的绰号、语言、动作、事迹往往成为班级史记的绝佳素材。

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给别人起绰号不是什么好习惯,但却是实际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给同学们起正能量的绰号,真是大费脑筋。“音乐大神徐分母”“足球大将刘大师”“烤全羊”……取绰号是困难的,但也是有趣的,它让我们更关心同学,也让我们更留意班级里面的事情。每一个绰号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三)特色之三:第三人称叙事

区别于传统的以“我”为主进行叙事的周记,班级史记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小作者跳出事件本身,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记录包括小作者在内的班级中的有趣的事、印象深刻的事、有意思的事。通过第三人称方式,更加具有小说的意味,有助于把故事讲得更加有趣味,也能够增强孩子对事情看法的客观性,更有助于进行创作。讲故事的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二、“班级史记”的具体操作路径

(一)动力学激趣

1.树立目标意识,讲清史记要求

通过多种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写作胃口,比如拿上一届学生的班级史记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写好后可以发表或能够出书,给他们树立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能够出书的目标感,让学生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史记”中的主人公,他们其实就是自己班级史记的主角,也是班级史记的创造者。

给孩子们讲清楚写作要求,具体如下:

时间要求:每周末写一篇,下周一交。每周一可以让孩子们相互看班级史记,相互评价修改。

格式要求:里面不出现人物真实姓名,一律用“雅号”代替;标题尽量用回目式;开头用“话说”,结尾用“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内容要求:只要是在学校、班级发生的事都可以。

2.同学获取雅号,体现人物特征

“雅号”往往突出了相关人物的特点,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可以发挥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起取雅号;也可以由自己起好雅号,向其他同学公布;还可以请学生回家后和父母商量一起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雅号必须是具有正能量,必须经过这位学生的同意认可才可以。有学生这样认识雅号:

上了六年级之后,每周都会写一篇班级史记,虽然是作文,但我觉得班级史记还是挺有趣的。班级史记就像周记一样,记录在班里发生的一些事。由于不能出现真名,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取了一个外号。自从这样之后,班里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有趣了,比如每天上学,同学们在班级里嬉戏打闹,都会叫同学的雅号,这就变得有趣好笑。快小学毕业了,当然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把这些事写成班级史记以后翻开来看,也会非常留恋,所以我觉得班级史记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般说来,学生们起的雅号往往突出表现人物某一特征,常与人名、物体、学习、形象特征等有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借助物体名称,例如“糖果王”“刘星雨”。

借助动物名称,例如有位同学喜欢猫,自号“阿猫”;还有“叶猴子”,因为像猴子一样好动。

借助历史人物、神魔人物,例如一位学生很能说话,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因此“姓卢,名本伟,号祖安居士”。

借助人物的身份、职业或技能,例如“炼金术士崔牛”希望教好每一位学生,像炼金术士一样能够具有点石成金之技;一位学生是班里的学霸,自号“陈学霸”。

借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例如“竹竿”,因该同学又高又瘦,形似“竹竿”。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雅号记录道:

“善与人交之者幺幺零”:因为我很喜欢交朋友,我的名字中有个“霖”字,与“零”同音,再把它“化妆”一下,就化成幺幺零。

“佳心饼干”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个“佳”字,而且我很喜欢吃夹心饼干。

“小古文”吧!因为自己的“叶”姓从左边看是“古”字,我自己心里一阵阵为自己发笑。

因为性子太急,我写作文半天写不出来,结果妈妈和我都生气。她冲我大吼,我斜着眼睛,歪着嘴巴瞪着她,所以我给自己取名“杨巅峰”啦。

有时,有的雅号会概括故事情节。随着时间的推进,班级的人物之间会衍生出一系列的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都会成为班级史记的有效素材。这些雅号与雅号拥有者所参与的故事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人物雅号概括了故事情节,一想到雅号,就会想到这件事情。如“徐分母”的来历。

从此,班里的同学都不叫他“徐宇睿”了,而是叫他“徐分母”。他真是“因祸得福”。

3.巧借回目之形,妙生标题之花

班级史记的回目式标题分为正对式标题、反对式标题、串对式标题三种。

正对式标题即标题上下两句各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崔牛叛变蹭空调 马老赐字寄希望》。反对式标题即标题上下句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开幕式短暂简朴 数学课漫长“有趣”》,它能把主题立意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具有一种张力之美。串对式标题又叫流水对标题,上下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身穿汉服闹元宵 室内欢乐做游戏》《非遗表演进校园 节目精彩获点赞》。这种标题,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是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恰如行云流水。

由于学生水平有所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可以师生共同拟定回目式标题,或由老师示范标题的写法。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其生成回目式标题,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一开始可以在要求上放松一些。实践表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写出比较好的回目式标题。

回目式标题主要通过因果思维、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四个方面的路径生成。由于班级史记是以故事演义为主,以叙事形式记叙班级事情,所以主要以构成思维和过程思维为主。

(1)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将班级事情运用构成思维分解成为两个主要方面的要素或元素进行概括,生成前后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立意的标题。如《绘美景动静映衬 析诗句推敲成趣》《曹老板模仿猪猪侠 谢金睛教训小河神》《牛娃拍毕业照 笑点满怡美园》等。

(2)通过过程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将班级事情运用过程思维分解成为两个方面的过程、关键环节,生成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事件或主题的标题。如《起绰号各显神通 盼周报心急如焚》《钛金钟因祸得福 牛奶糖受罚挨批》等。

(二)操作化示范

1.示范史记内容

故事性、演义性是班级史记写作的关键。班级史记内容以日常性为主,往往趣味性会成为学生们的首选。学生在写班级史记的时候,能够观察学校班级发生的事情,并能够以“史记”的形式展示出来,至于主题思想什么的,倒是其次的。随着班级史记故事一回一回地展开,就会在无形之中形成一个有趣的故事网络,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也会呼之欲出。在班级史记的写作过程当中,学生们的创造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各种语文素养都会得到充分的滋养和生长。

如《祖安居士斩飞蛾 子灵芊雨流长泪》写的是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一只飞蛾给踩死了,班里两位女生竟然为此流下了眼泪,她们认为,生命是无价的、公平的,没有分高低贵贱,小动物的生命也是命。再如《教室现蚕惊众人 崔牛语录乐翻天》《神兽一归笼 作业满天飞》等,都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

2.加强平时观察

班级史记的书写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可以增强平时观察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如老师上课的场景、同学们上课的表现……从中找出有意思的可以写的话题,写入自己的班级史记。在创作意识上学生更加关注现实人生;在表现题材上,从学校班级大事到日常生活琐事。

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这本来就是人类的一项能力。运用班级史记的形式来描述班级同学以及自身的经历,这样就做到了让孩子们都有话可讲,有素材可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刚开始写班级史记,我总是想着怎么凑够500字,怎么让老师给高分。但渐渐地,我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写作素材从平时班级里发生的事,就能找到、想起来,不像之前那样,抓耳挠腮,现在写起来也十分顺畅,心里还很欢快、很愉悦,

提到班级史记,心中不仅发出许多的感慨。每当我翻开班级史记,脑中满是一些平常的琐事,都被我给记录到了一张张原稿纸上。翻开看班级史记时,那些不好的事也变得有趣起来。

3.创造“史记”热点

有时候,这周没有学校公共的活动,如元宵节、教师节、跳蚤市场、运动会等,老师也可以创造班级史记的书写内容,比如说举行一些有趣的活动等,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素材可以选择。比如举办一次护蛋活动,这一次的护蛋就可能成为写作史记的核心。如《一人一蛋温馨可爱 一人破蛋鸡飞狗跳》一文中写道:

刚好,这天下午,“佳心饼干”带着她的宝贝蛋轻轻走回位子,小心翼翼地把蛋放在桌上。

突然,一声尖叫——“佳心饼干”尖叫了起来,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不,是炸开了一个蛋。

“小邓子”把作业往“佳心饼干”的桌子上一扔,“佳心饼干”的蛋当场炸开,蛋黄、蛋清与“佳心饼干”的尖叫同时爆了出来,周围几个同学也惊讶地往后一仰。

“佳心饼干”哭丧着脸,在黏上一大块蛋液的作业本上擦擦,“小邓子”和“钛金钟”到处找拖把和扫把,周围的同学擦擦飞到书包上的蛋液,“佳心饼干”的桌上还残留着碎壳。

比如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为“舐犊之情”,围绕父母亲情而展开。在单元设计的时候,笔者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要求在场景、细节中感受父母之情,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于是在班级史记《三个一不期而至 三重感溢于言表》中就有了生动地记录:

这天,“崔牛”老师略有些激动地让同学们做“三个一”,“至于是哪‘三个一’,很快就会知道。”崔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件事、一封信、一篇文”三个字,并神秘兮兮地说:“做这是这个星期的任务哦!”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抱怨起来。

当崔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康熙何”心里有了两个问题:“三个一”?哪三个?他正想着,这时,崔老师说:“一件事,感恩父母,体会父母之艰辛,感悟父母之情深;观察父母日常点滴,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一篇文,情到深处,自然抒发;给父母写一封信并请父母回信。”同学们叫苦连天。原来崔牛老师想通过“三个一 ”——一件事、一封信、一篇文发现生活中的自己与父母之间感动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感激之情。

4.联系课文智慧

进行读写结合,将课文中的写作智慧有意识地引导向学生班级史记的创作之中。我们可以有两种类型的班级史记写作方式:一种是自由随笔式,即不对写的内容做任何要求;一种是随课微写式,即将课文的写作智慧,有意识地运用到本周的班级史记写作中。

学习不同的课文,可以借鉴不同的写作智慧,填充孩子们的文章图式,让学生建构写作的一般思维操作模型,从而生成实用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如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物描写,就可以要求学生在班级史记中有意识地运用写人的基本方法将人物写鲜活:可以运用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可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学了《父爱之舟》就可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几个场景来刻画人物形象;学了《开国大典》就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场面描写;学了《穷人》就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环境描写……

(三)成功感发表

在班级史记写完之后,让学生自评互改,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发表激趣,给孩子提供一个广义发表的舞台,让他们尝到习作的成功感,由此不断地调动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形成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1.互评自改,增强读者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但大多数人都不会把信息分享出太多,而在互评互改班级史记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进行很好的信息交流。刊登在周报里的班级史记,班级学生是第一批读者,有些学生的事迹第一次在周报上亮相,往往获得很多人的关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隐形的读者意识会一直存在并影响孩子的写作。

2.分享史记,提供发表平台

如我们班级周报《怡美之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发表平台。孩子们写的优秀的“史记”会发表在《怡美之境》,这就像报刊一样。一旦在报刊里面看到自己的文章,就会感到很强的成就感,更有动力写好文章,期待再次发表。

在班级周报开辟个人专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如“糖果王”,她善于从日常生活当中发现生活之美;“刘星雨”,其文平易,简朴而不简单,独特而富有个性;“阿猫”,语言凝练,幽默风趣,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书风”的文章在语言活泼中不乏生动,幽默之中不乏思考,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透露出对生命的思考……

3.积极投稿,参加征文比赛

通过投稿、参加征文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发表的成功当中享受写作的喜悦。如在《新作文》等杂志发表了作品,孩子们有了发表的成功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写作兴趣,从以更高的热情而投入到习作当中。“在班级周报或杂志上发表你的作文,你认为有用吗?”据统计,班里的学生67.39%认为非常大,提高了作文的兴趣。

4.集体合作,体验出书过程

通过班级学生的集体智慧,集体合作,“出版”班级作品文集,让他们体会出书过程的乐趣。如我们共同“出版”的班级文集《崔牛和他的牛娃们》,分为正史篇、人物篇、野史篇、作品篇四个部分,人物篇分别介绍了班里有鲜明特点的老师和学生,正史篇和野史篇中的班级史记和“个人史记”因其形式新颖、活泼有趣,深得学生喜爱。

5.编辑成册,颁奖激励激趣

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立创作,引导学生自编个人作品集,学生把自己的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组合,根据自己对这些文章主题的理解,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积累的几十篇文章分类,然后编辑成册,每个人都有一本流淌着自己思想的美文集,如《天天天蓝》《笔尖上的童年》《皮蛋周的一年》等。

我们再对每人自己参与设计并“出版”个人作品集进行评奖颁奖,评出“最美的书”“最厚的书”等奖项。这样一来,就更加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公开展示,增强荣誉自豪

通过自媒体、公众号等对班级史记进行展示,图文并茂为小作者进行宣传,这样能够不断地增强其荣誉感和自豪感,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力和“事业心”,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投入接下来的习作,产生良性循环。

三、“班级史记”的实践效果

(一)学习兴趣最大化:全面提升

班级史记的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热情,产生了心理动力;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选择写作素材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为写作提供了材料信息,生成写作的信息动力;在写的过程当中建构起了一般的思维操作模型,生成了活生生的写作能力;在广义的发表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成就感,增强了写作心理动力。

你最喜欢哪种写作形式:[多选题]

有71.74%的学生喜欢班级史记的写作,比单元习作的热情要高。通过班级史记,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行为兴趣,孩子们可以树立小作家意识,有了一种习作的事业心,实现写作价值。他们习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不仅仅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更多的是为了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留下自己的珍贵记忆。这样就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行为技能的心理动力,使他们喜爱写作,乐于表达。

(二)学习习惯日常化:勤于观察

很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我们班大部分学生把习作当成一种乐趣。有学生说,以前写作文时没有写作素材,抓耳挠腮想半天,但是现在每周都要写班级史记后,同学们变得爱观察这几天所发生的事,渐渐地班级史记写多了,有什么好玩、有趣的事发生了,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写班级史记。班级史记让同学们更会留心观察,发现素材了。

在调查问卷中,“你对作文不再恐惧的原因是什么?”58.7%学生认为是老师讲解的方法得当,掌握了写作的方法;63.04%学生认为是平时练习得多,熟能生巧;76.09%学生认为是每周都写班级史记,能积累很多素材;47.83%学生认为作文有了很大进步,每次写时都有感觉。由此可见,每周都写班级史记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叙述事情故事化:善于表达

有故事的语文将成就儿童的人生。班级史记以故事演义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写故事是习作的核心动力,运用回目式标题、以第三人称进行故事的讲述,通过故事的形式串联起了学生碎片化的生活情节,融入了不同学生的雅号,本身就具有了趣味性,很多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把一个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在叙述故事中很多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表达具有个性化。

(四)习作行为良性化:有成就感

通过互评自改,分享班级史记,提供发表平台,集体合作,体验出书过程,自己出版作品集等多种广义发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与行为活动成功感和成就感。这样他们就会对写作有更大的兴趣,培养起强烈的写作事业心,投入到日常的班级史记写作中,使整个学习行为系统进行了良性循环,周而复始。有位学生这样评价写班级史记:

写班级史记,可以让我有成就感,每周一份的班级作文周刊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登上去,赢得同学们的称赞和讨论。因此激发了我对作文的热情,每次都会认认真真去写,不会想着如何敷衍,这样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班级史记可以当作对小学生活的回忆和同学间的趣事的回忆,它记录了我们六年级一年的喜怒哀乐,以及奇闻趣事。长大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曾经快乐幼稚的行为,童年时的种种回忆,那就是我们曾经的美好的生活。

动力学教育视角下的班级史记,通过周报的形式发表出来,实现“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良性循环,使学生乐于表达、勤于观察、善于表达、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动力性对学生的写作是有帮助的有效果的,如何保持动力的持久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系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2019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小学中高学段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19GDZZ019)及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学段非构思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GDXKT23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窗外,草地发蓝

从卖气球的人那里

每个孩子牵走一个心愿

——北岛《代课》

猜你喜欢

回目雅号史记
古典名著导读的“回目”联结策略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红楼梦》泰译本回目翻译美学研究
谈如何通过“回目名”提升名著阅读效果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意味隽永之雅号
“雅号”趣谈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