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系统性角度审视副词“有点(儿)”的语义色彩*

2022-01-20朱庆祥

关键词:褒义单句中性

朱庆祥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一、引言

马真指出现代汉语有两个“有(一)点儿”,一个是述宾词组,一个是副词。①参见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4期,第207页。本文研究的“有点(儿)”是副词性的。既然“有点(儿)”是副词性的,那么后面“X”就是谓词性的,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性成分。汉语本体研究较早提出副词“有点(儿)”具有贬义色彩倾向,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有点儿[副]表示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有点儿+形(动),形容词、动词多半是消极意义的或贬义的。②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59页。“有点(儿)”及其句式具有贬义色彩是倾向性特征,并非绝对,这个特征吕先生把握的很到位,该观点影响广泛,后来的学者基本都持此观点。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普遍是这样教的,例如冯胜利和施春宏说:“用来表达程度上稍稍超出一般情况或预期情况。多用于不如意的情况。”[1]例如:

(1)a.疏韵和间韵都有点儿“哑”。(朱自清《新诗杂话》)

b.穿得也有点儿不体面。(林语堂《京华烟云》)

c.那老头矮个子,背有点儿驼。(浩然《夏青苗求师》)

对于这个问题,上述认识可以总结为:“有点(儿)X”句式多用于评价,语用上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贬义),排斥褒义性质的谓词性成分。③前贤/时贤所使用的术语类型多样,如“如意、不如意”“褒义、贬义”“积极、消极”的对立,本文统一描述为褒义色彩、中性色彩、贬义色彩,引用其他学者的除外。我们的问题是:

首先,副词“有点(儿)”自身具有贬义色彩吗?怎么论证?

其次,副词“有点(儿)”在不同句式中的贬义色彩分布类型相同吗?怎么论证?

最后,贬义色彩倾向究竟是来自“有点(儿)”,还是整个构式,或更高层面?

上述三个方面的诸多问题有内在的紧密关联,我们认为,如果从系统性角度看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研究得更加透彻和清楚。

二、副词“有点(儿)”的语义色彩要放入句式系统去审视

副词性“有点(儿)”来源于动词性短语“有点(儿)”的词汇化④参见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83页。。如果是动词性短语“有点(儿)”,那么“有点(儿)”自身不具有褒贬倾向,这个毋庸置疑。如果是副词性的,那么“有点(儿)”是否一定自带贬义色彩?副词性“有点(儿)”在不同句式中的贬义色彩倾向是否一致呢?虚词研究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方面,一个重要弊病是把本来不属于某个虚词的语法意义或语用特征硬加到这个虚词的身上去。陆俭明和马真指出:“一个虚词在话语中的使用频率越高,它的用法也就越复杂,它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就越不易为人们所把握。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规律。因此,这样的虚词也就容易让人把本来不属于它的语法意义误认为是它的语法意义。”[2]

另一方面,分析某一虚词不宜只是孤立地看一种句式、一种分布。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说:“语言既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他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3]施春宏提出,一个特定句式的研究不能光看该句式本身,而要把该句式放在相关的句式群里去考察,要有系统性。①参见施春宏《从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语法意义》,《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3期,第291-309页。张谊生认为:“不应限制于抽象的结构关系与句法成分,而应该从更为广泛领域去调查与观察。”[4]所以,无论是句式,还是词语,都应该纳入系统看问题。无论是上个世纪结构主义盛行的时代,还是当前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类型学流行的时代,“系统性”的理念都不应该抛弃。

有些学者发现,如果句式变成“有点(儿)X了”或者“有点(儿)小X”,那么这些句式并不排斥褒义性质的“X”。②参见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4期,第208页;陈一《说“有点儿小(不)A/V”》,《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第157-161页;孙鹏飞《形容词谓语句中的量级共现》,《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期,第86页。本文秉承系统性理念,把具有同一性的副词“有点(儿)”放入句式群中去,比较下面三个句式:

句式1:有点(儿)X。

句式2:有点(儿)X了。

句式3:有点(儿)小X。

本文的重点是研究“有点儿X”的语义色彩,所以主要从词语的语义色彩出发进行研究。

三、句式1“有点(儿)X”的语义色彩类型分析

句式“有点儿X”具有贬义色彩倾向,褒义性的“X”受到排斥。这种排斥一般是就单句而言的。褒义性的、贬义性的和中性的三类词语进入“有点儿X”单句最小对比对如下,其中竖列a组是贬义谓词,b组是中性的,c组是褒义性的:

(2)a1.有点儿脏→b1.有点儿大→c1.有点儿帅③这种最小对比对的例子成立与否没有标明来源出处,下文类同。主要因为:一是借鉴前贤/时贤的例子,参见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4期,第207-210页;二是语料自省;三是调查了十九位汉语是母语的本科生,有十位及以上觉得不正确的,标记为“*”,有7-9位认为是不正确的标为“?”。不成立是就一般独立作为单句而言的。汉语存在非自立单句现象,以对举或其他复句现象来说明单句是否成立是不可取的。因为单句不成立的现象,是可以作为复句的一个小句存在的,参见孔令达《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中国语文》,1994年第6期,第434-440页;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中国语文》,1994年第6期,第441-447页。

a2.有点儿暗→b2.有点儿小→c2.*有点儿稳

a3.有点儿迟→b3.有点儿高→c3.*有点儿准

尽管上面是举例性质的,但是从上面三类分析也可见:

首先,当贬义性谓词性成分进入“有点儿X”句式后,句式往往呈现贬义色彩。

其次,当中性的进入“有点儿X”句式后,由于受到构式的压制作用,句式也往往呈现贬义色彩。

最后,当褒义性的进入“有点儿X”句式后,句式很多不合法,也就是说“有点儿X”句式倾向于排斥褒义谓词性成分。但是不绝对,例如“有点儿帅、有点儿可爱”就合法。

肯定和否定存在对立。如果用否定词“不”先否定“X”,再与“有点儿”匹配,构成“[有点儿[不[X]]]”,原来被排斥的褒义性“X”构成“不X”就变成贬义的了,就可以与“有点儿”搭配了。下面竖列a组是贬义的,b组是中性的,c组是褒义的:

(3)a1.*有点儿不脏→b1.*有点儿不大→c1.?有点儿不帅

a2.*有点儿不暗→b2.*有点儿不小→c2.有点儿不稳

a3.*有点儿不迟→b3.?有点儿不高→c3.有点儿不准

从肯定到否定可见:

首先,如果谓词是贬义的,那么a组“不X”就是褒义的,因为“有点儿X”排斥褒义的,所以这种情况“有点儿不X”多数不合法。

其次,如果谓词是褒义的,那么c组“不X”就是贬义的,由于“有点儿”容纳贬义的,所以大多数“有点儿不X”就成立了。a组和c组的肯定和否定就正好构成镜像。

最后,如果谓词是中性的b组,情况有点儿复杂:其一,“不X”没有语境限制的话,也很难判断其色彩倾向,比如“不大”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就很难判断;其二,如果“不X”是贬义的话,例如“不大”,反倒不如直接说出其对应的成分“小”更经济,因此从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角度讲,也没有必要这样说。所以,中性的谓词构成的“不X”既没有明显的贬义倾向,又不经济简明,结果出现震荡,很多中性的谓词不宜进入“有点儿不X”。少量的也成立,在一定语境下甚至可以构成语义色彩相反的句式,如贬义“个子有点儿不高”,褒义“这个人有点儿不简单”。

这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最小对比对的互相验证,实际上也在说明,“有点儿X”句式确实包容贬义性的成分,而排斥褒义性的成分,这个倾向是成立的,尽管有例外。

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都可以进入“有点儿X”句式。“有点儿X”既可以用在口语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中。葛锴桢对北大语料库(CCL)和北京语言大学口语语料(BJKY)进行统计,发现:口语的381例子中,“有(一)点儿”后的谓词性成分贬义(消极)的占67%;书面语的9 955个例子中,谓词性成分贬义(消极)的占74%。①参见葛锴桢《“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语义、语用对比》,《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3期,第88-95页。见表1:

表1 葛锴桢“有(一)点儿”语义色彩类型统计

我们对郑林曦所编的《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收录的480个形容词(见附录)②参见郑林曦《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增订本),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7年,第120-134页。逐一考察,发现由于影响“X”进入“有点儿X”句式的因素较多,但是还是可以说,从“X”的自身语义色彩看:贬义色彩形容词绝大部分可以进入“有点儿X”句式表达贬义;中性色彩形容词大部分可以进入“有点儿X”句式表达贬义;褒义色彩形容词大部分受到排斥,不宜进入“有点儿X”句式。少量也是可以的,例如“香、嫩、巧、乖、细腻、细致、暖和、老实、谨慎、小心、温和、可爱、新鲜、凑巧、好玩儿”等。

综上可见,句式1“有点儿X”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倾向,排斥褒义性X。

四、句式2“有点(儿)X了”的语义色彩类型

马真较早发现,如果有句尾“了”,那么贬义词语或者褒义词语进入“有点(儿)X了”单句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③参见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4期,第208-210页。下面从三种类型单句最小对比看,其中竖列a组“X”是贬义的,b组是中性的,c组是褒义的:

(4)a1.有点儿脏了→b1.有点儿大了→c1.有点儿帅了

a2.有点儿暗了→b2.有点儿小了→c2.有点儿稳了

a3.有点儿迟了→b3.有点儿高了→c3.有点儿准了

根据上面描写分析,可见:

首先,当贬义性谓词进入“有点儿X了”后,句式往往呈现贬义色彩。其次,当中性的谓词进入“有点儿X了”后,但是由于构式的压制作用,句式往往也是呈现贬义色彩。最后,当褒义性谓词进入“有点儿X了”后,句式往往呈现褒义色彩。

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都可以进入“有点儿X了”句式。“有点儿X了”既可以使用在书面语中,也可以使用在口语中。进入北大语料库(CCL),我们统计到224例“有点儿X了”,其语义色彩倾向(不是“X”的自身语义色彩类型)归类见表2。

表2 “有点儿X了”句式的语义色彩分布

我们对《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收录的480个形容词逐一考察,发现尽管影响“X”进入“有点儿X了”的因素也较多,但还是可以说:大部分的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中性色彩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有点儿X了”句式,没有排斥褒义词特点。从语义色彩类型上看,由于中性色彩的“X”进入“有点儿X了”也多呈现贬义色彩,所以“有点儿X了”呈现贬义色彩的还是占多数。

但是和句式“有点儿X”比较,“有点儿X了”具有三个疏远贬义的特点:

特点1:单句“有点儿X”排斥褒义的“X”,但是“有点儿X了”并不排斥褒义的“X”。

特点2:使用频率上,“有点儿X了”的贬义色彩使用频率明显比“有点儿X”低。

特点3:“有点儿X了”尽管具有贬义倾向,但是这种倾向无法解释为什“有点儿X了”根本就不排斥褒义的“X”,大量的褒义“X”进入“有点儿X了”比较自由。

如果把褒贬色彩看作一条线的两个端点,那么相比“有点儿X”而言,“有点儿X了”就往褒义方向靠近了一步。

五、句式3“有点(儿)小X”的语义色彩

“有点(儿)小X”的层次划分是“[有点(儿)[小[X]]]”,而不是“[有点(儿)小][X]”,由于“小”是常项,所以该句式写为“有点(儿)小X”,以区别句式1和句式2。近二十年来,句式“有点(儿)小X”流行起来。例如:

(5)a.这位还真有点儿小高雅,满脑子都是诗。(沃兹涅先斯卡娅《女人十日谈》)

b.不过从那儿以后,还是有点儿小改动——领结不打了——因为有一位老观众来信,说窦文涛打领结像小日本儿的翻译官,会激起民族仇。(《人民网》2005-12-05)

c.心里还有点儿小得意。(《人民网》2011-02-22)

孙鹏飞说:“与‘有点儿’相比,‘有点儿小’与不同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搭配比较自由。”[5]下面从三种类型最小对比看,其中a组“X”是贬义的,b组是中性的,c组是褒义的:

(6)a1.有点儿小脏→b1.*有点儿小大→c1.有点儿小帅

a2.*有点儿小暗→b2.*有点儿小小→c2.有点儿小稳

a3.*有点儿小迟→b3.*有点儿小高→c3.有点儿小准

根据上面描写分析可见:

首先,当贬义性谓词进入“有点儿小X”句式后,已经不像“有点儿X”“有点儿X了”那样呈现容纳绝大部分贬义词并具有贬义色彩,而是分化了,可以再分为三小类:1.有的成立,例如“有点儿小脏、有点儿小冷、有点儿小悲伤、有点儿小不情愿、有点儿小粗心”,还是略带贬义色彩。2.有的不成立,例如“*有点儿小暗、*有点儿小迟、*有点儿小瞎、*有点儿小胆小、*有点儿小小气”。3.有一部分尽管成立,但是语义色彩明显有所改变,已经不是贬义色彩了,而是带有轻松可爱、俏皮的特点,略带褒义色彩,例如“有点儿小坏、有点儿小淘气、有点儿小顽皮、有点儿小马虎、有点儿小可怜”。

其次,当中性的“X”进入“有点儿小X”后,句子已经不像“有点儿X”“有点儿X了”那样呈现大部分可以变中性为贬义的特点,有些中性进入不成立,例如“*有点儿小大、*有点儿小小、*有点儿小低、*有点儿小长”等。

最后,当褒义性“X”进入“有点儿小X”后,大部分句子成立,句式往往呈褒义色彩。

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X”都可以进入“有点儿小X”句式,根据陈一的研究,能够进入“有点儿小X”的词语类型主要是:心理类动词和形容词,“变量义”动词和部分表症候或状态的动词,表人的态度或性情的形容词和说明创作风格的形容词,表某种不如意的动词、形容词或其否定形式。①参见陈一《说“有点儿小(不)A/V”》,《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第157-161页。结合我们对《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的480个形容词逐一考察,可以说:大部分贬义色彩的形容词可以进入“有点儿小X”句式,但是部分“有点儿小X”变成了褒义色彩;大部分中性形容词不宜进入“有点儿小X”结构;大部分褒义形容词可以进入“有点儿小X”结构,呈现褒义色彩。

“有点儿小X”(“X”是谓词性的)可以用在书面语,也可以用在口语,但是与“有点儿X”“有点儿X了”明显区别的是,“有点儿小X”主要用在口语随意的场合。北大语料库(CCL)数量极少,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文学”“报刊”“科技”语体中也只有极少量,“有点儿小X”大量出现在BCC“微博”语料内。“有点儿小X”随意的口语风格与“微博”这种语域是非常匹配的。综合“CCL”和“BCC”语料,我们总共统计到392条“有点儿小X”,三种色彩“有点儿小X”(不是“X”的自身语义色彩)的类型统计见表3:

表3 “有点儿小X”的语义色彩分布

从实际语用频率看,尽管贬义色彩的比例最高,但是也并没有明显超过50%以上。我们又对19名在校中国本科生调查,这个句式也比较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发现他们基本上认为“有点儿小X”使用的效果具有轻松、俏皮的特点,略带褒义色彩。即使就贬义色彩的例子而言,很多贬义色彩也只是略带贬义色彩,究竟是褒还是贬,作者和读者有时都觉得难以判断,例如:

(7)a.也许就是《堂吉诃德》里那个仆人桑丘的表情,有几分恶作剧,有点儿小奸小坏,捉弄别人也被别人捉弄,不知道是可爱还是可恨。(莫言《蛙》)

b.其时高明在演技上很有点小狡猾,经常为一本正经的人物增添不少人情味。(许光灿《从“有点小尴尬”谈起》)

孤立的看“有点儿小奸小坏、有点儿小狡猾”似乎都带有贬义色彩,但是看了上下文语境,语境主要呈现轻松可爱、俏皮的色彩,并没有明显的贬义,如上下文相关词语“有点儿小奸小坏:不知道是可爱还是可恨”“有点小狡猾:为一本正经的人物增添不少人情味”。

研究发现,“有点儿小坏、有点儿小羞、有点儿小霸道、有点儿小顽皮、有点儿小马虎”等即使去掉“有点儿”,这里的“小X”已经可以变贬义为轻松可爱的色彩,请比较:小坏→有点儿小坏;小霸道→有点儿小霸道;小羞→有点儿小羞;小顽皮→有点儿小顽皮;小狡猾→有点儿小狡猾;小马虎→有点儿小马虎。①“小马虎、小调皮、小霸道”等单用可以述谓,也可以指称,但是加上“有点儿”后,其述谓性增强,这里侧重述谓性的一面,但无论是述谓还是指称,其语义色彩都因为“小”而有所改变,倾向于和“指小”的可爱、俏皮特点有关,不是绝对的贬义了。也就是说,尽管该句式也存在很多表达贬义色彩的,但是该类句式总体并没有绝对的贬义色彩倾向。又如语料库中的例子:

(8)a.果子朝姐姐小奸小坏一笑,但眼睛是羞怯的。(李樯《孔雀》)

b.也有点儿小奸小猾,却尽量地,不让弟弟们受委屈。(《人民网》2007-03-10)

(9)a.BOBO是个小迷糊美女。(《人民网》2006-01-28)

b.她工作努力,对人热心,有点儿小迷糊。(《人民网》2010-11-27)

在说话人的认知心理上,事物的“小”与某些性状程度的“小”具有相似性,用修饰名词的“小”来修饰形容词、动词,表示程度的“微小”,既有具象感又有新鲜感,因此主观的新异追求便成了超越“常规”的主导力量。从语言类型学上看,语法成分语义功能上指小,语用上倾向发展出来可爱色彩。②参见刘丹青《方言语法调查研究两大任务:语法库藏与显赫范畴》,《方言》,2013年第3期,第200页。也就是说,指“小”的成分跨语言普遍具有语用上表达轻松可爱的倾向,所以这种色彩的扭转起主导作用的是“小”的作用。由于“小”的加入作用,陈一指出“有点小(不)A/V”在实现低程度含蓄委婉地表达细腻化、新颖化追求的同时,常常传达出说话人“淡定、从容、轻松、洒脱”的言说态度,突破了“有点儿X”的贬义倾向限制,营造了“小清新”风格。③参见陈一《说“有点儿小(不)A/V”》,《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第158页。

综上可见,句式3“有点儿小X”并没有绝对的贬义倾向,也不排斥褒义成分。

六、三个句式语义色彩系统性比较分析

这三个句式并非随意选择,从句式1到句式3,实际上就打破了单纯从“有点儿X”这种单一句式来审视“有点儿”语义色彩的局限,进入句式群系统性看问题。从作为单句是否倾向排斥褒义词、是否能变中性“X”使句式带上贬义色彩、句式是否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倾向看,三种句式语义色彩类型特征见表4:

表4 三种句式语义色彩类型特征

根据前文分析和上表可见:

首先,句式1有点儿X:a.单句有排斥褒义词的倾向;b.可以变中性“X”为贬义的,句式带上贬义色彩;c.贬义色彩倾向很明显。

其次,句式2有点儿X了:a.单句没有排斥褒义词的倾向;b.可以变中性“X”为贬义的,句式带上贬义色彩;c.基本上还是具有贬义倾向,但是不如句式1强烈。

最后,句式3有点儿小X:a.单句没有排斥褒义词的倾向;b.不能变中性“X”为贬义,反倒排斥部分贬义和中性词进入;c.不具有明显贬义倾向,反倒略带轻松、俏皮的褒义色彩。

从句式1到句式3褒义色彩不断增强,如果贬义和褒义色彩位于一条轴线的两端,那么三种句式呈现连续统走向,见图1:

图1 三种句式的语义色彩倾向

若认为上述三个句式中的“有点儿”是同一个“有点儿”,那么就不能说“有点儿”本身自带贬义色彩。程美珍说:“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事实上,‘有点儿’能够用在多种场合。可以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也可以用于称心的事情,还可以用于很难认定是不如意的还是称心的事情。”[6]所以,贬义色彩不能说来自“有点儿”自身,准确的说,应该是句式1“有点儿X”强烈倾向用于贬义事件,而句式2“有点儿X了”基本倾向用于贬义,所以使人感觉“有点儿”因为语境感染上了“贬义”色彩;但是从句式3“有点儿小X”看,并非绝对如此,“有点(儿)”自身并没有绝对的褒贬色彩倾向。

七、“有点(儿)X”贬义倾向动因与总结

通过对三个句式的系统性研究可以看到,副词“有点(儿)”自身并没有绝对的褒贬色彩。但是在三个句式中,句式1“有点儿X”贬义色彩倾向最凸显。对这种贬义倾向动因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下面分别分析。

(一)“反预期”的观点

范晓蕾认为“有点儿X”贬义倾向主要源于“反预期义”,“反预期义”容易带上贬义色彩的主观意义。①参见范晓蕾《“有点儿”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2期,第81-90页。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该文确实展示了很多新的事实,很有价值。但是“反预期义”是否容易和贬义色彩的主观意义有联系也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转折、疑问、感叹”等都具有反预期特征,又如“X不必Y·Z”和副词“就”“才”都有反预期特征,②参见吴福祥《试说“X不必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第222-231页;郭锐《共时语义演变和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151-159页。显然这些具有反预期特征的范畴、词语或句式并没有带上贬义色彩。同样是反预期成分,为什么有的“容易”带上贬义色彩而有的就不“容易”带上?这还需要继续挖掘的,不能止步于此。反预期成分会发展为元话语标记成分,语义上会从概念意义发展为程序性意义为主,“元话语”“程序性意义”等也基本决定了很多反预期标记不可能呈现贬义趋势,这是谷峰指出反预期研究的误区之一就是“负面评价色彩=反预期”的主要原因。③参见谷峰《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14年第4期,第84页。

研究发现,“有点儿X”有时候不仅不是反预期的,反倒是符合预期的。从句法匹配的形式标记角度看,“有点儿X”句式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和合预期标记词语“自然、当然、必然、果然、难免”等匹配,这也证明该句式也可以用在合预期的语境中。例如:

(10)a.朱小姐头一次来,自然有点拘泥,你不要去戳她。(白先勇《一把青》)

b.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女儿,果然有点像严威。(《作家文摘》1996-06)

c.骤见生客的来临,自然有点讨厌。(俞平伯《风化的伤痕等于零读书》)

总之,很难说反预期标记都容易带上贬义色彩,也很难说“有点儿VP”一定是反预期的,也有可能是符合预期的。即使是合预期的,“有点儿V P”句式仍然是以贬义倾向为主,这从反预期的角度就根本无法解释了。

(二)“委婉策略”的观点

即使是反预期,反预期标记那么多,为什么选用副词性“有点儿”?这从“反预期”本身也不好解释,相比较而言,沈家煊的“不如意的事情就往小里说”观点更具有解释力。④参见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88页。“乐观原则”和“礼貌原则”遇到消极事件,都要求使用“委婉策略”,二者异曲同工,本文主要用“礼貌原则”来说明。我们赞同沈先生的观点,但是该观点有点简略,值得细化说明。

在分析动因之前,有必要把限制条件说清楚。根据上文分析,造成“有点儿X”贬义倾向的条件有多种,主要条件有两条:首先,大量“贬义”词语进入可以促使句式“有点儿X”具有贬义色彩;其次,由于构式的压制作用,“有点儿X”可以改变中性“X”使句式具有贬义色彩。但是,上述两条并不能充分解释下面的现象:一个是,在单句中,“有点儿X”排斥大部分的褒义形容词;另一个是,“有点儿X”高频使用在贬义色彩语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解释这种不如意倾向的动因必须有两个前提:

前提1:要限制在“有点儿X”单句中,而不是“有点儿X了”“有点儿小X”单句中。

前提2:“有点儿X”绝大多数使用在互动评价语境中。

语言运用的本质在于互动,由于“有点儿X”主要用于互动评价的语境中,而互动评价要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沈家煊把“礼貌原则”表述为:“用言语进行评价,尤其是评价人的社会行为时,对坏的要说得委婉,对好的要说得充分。”[7]126

沈家煊解释说:“人总是倾向好的一面,令人如意的事情就希望往大里说,不如意的事情就往小里说,这种说法固化的结果就是程度副词‘有点儿’只修饰贬义词。”[7]188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点儿X”高频使用在贬义语境中,在单句中排斥褒义性质的“X”。也就是说,在互动评价的语境中,评议句的贬义表达倾向于采用“有点儿X”,排斥褒义性质的“X”,这是由其互动的语义语用交际功能决定的,遵从礼貌原则,消极事件倾向委婉表达。

沈先生用“委婉策略”对“有点儿”贬义倾向的阐释很有解释力,但是最后得出程度副词“有点儿”“只修饰贬义词”这个结论太绝对了。前文的分析和统计已经表明这是一种倾向。又如“有点(儿)”用于如意的事情,呈现褒义色彩的例子:

(11)a.现在都似乎有点可爱。(老舍《骆驼祥子》)

b.她的声音有点儿甜。(《人民日报》2001-02-22)

c.姚佳池有点儿兴奋。(《人民网》2018-02-08)

“有点(儿)”还可以用于中性色彩的句式中,例如:

(12)a.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喇叭口。(《人民日报》2017-08-18)

b.今年形势会有点儿变化。(《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08)

c.那个枯瘦僧人,姿势竟然便与自己目前有点儿相似。(金庸《天龙八部》)

总之,分析副词“有点(儿)”的语义色彩倾向是不能光看句式“有点儿X”自身的,要有系统性观念。副词“有点(儿)”自身并没有绝对的褒贬色彩,句式“有点儿X”只是具有贬义色彩倾向,而不是只能用于贬义语境中。本文通过系统性论证揭示出:在这个问题上,吕叔湘先生的倾向性描述和沈家煊先生的“委婉策略”的解释是相对较为完美的结合。

猜你喜欢

褒义单句中性
女绅士
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点”的觉醒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