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肺性脑病抢救中的应用
2022-01-19邓世忠王龙吴登锋冯健
邓世忠,王龙,吴登锋,冯健
高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区2,广东 高州 525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式发展,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给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随着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肺功能持续恶化,会产生肺性脑病等多种心肺并发症[1-2]。当前,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BiPAP)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3]。然而合并肺性脑病的COPD患者往往神志不清且伴有意识障碍,而BiPAP需要患者一定强度的自主呼吸触发压力,使其在治疗肺性脑病的应用上存在争议[4]。有研究显示,纳洛酮可起到促清醒、镇静作用,联合BiPAP使用可改善患者通气[5]。本研究通过对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采用BiPAP和纳洛酮联合BiPAP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治疗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期间收治的5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6],且符合肺性脑病相关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1)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2)年龄<75岁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类疾病者;(2)不愿参加或积极性不高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5~73岁,平均(63.2±4.3)岁;病程2~21年,平均(15.8±2.3)年。研究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4~71岁,平均(61.6±3.9)岁;病程3~23年,平均(16.3±2.6)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如给予化痰、吸氧、平喘、控制感染等,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方法:利用口鼻面罩进行正压通气,吸气压力控制在16~22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力控制在3~4 cmH2O,2~3次/d,2~5 h/次,共3 d。研究组患者则同时采用纳洛酮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方法: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将2 mg盐酸纳洛酮(国药准字H20059407,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0.4 mg)加入到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4020785,广东怡翔制药有限公司,250 mL:2.25 g/瓶),并静脉滴注,2次/d,共3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包括意识障碍改善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8]显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有明显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在治疗后24 h内由昏迷、嗜睡、躁动变为清醒,喘息、咳嗽等相关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有所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在治疗后24~48 h内转为清醒,咳嗽、喘息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在治疗后无改善甚至有所恶化,咳嗽、喘息症状未有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值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5 25 PaCO2(mmHg)62.5±2.3 61.3±2.2 1.885 0.145 PaO2(mmHg)52.1±3.1 52.6±3.3 0.552 0.472 pH值7.3±0.5 7.1±0.3 1.715 1.214 PaCO2(mmHg)42.7±1.6a 49.3±1.9a 13.285 0.001 PaO2(mmHg)73.7±3.4a 64.2±3.1a 10.324 0.001 pH值8.1±0.6a 7.7±0.5a 2.560 0.021治疗前 治疗后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改善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5 25意识障碍改善时间(h)6.2±2.1 9.4±3.5 3.920 0.001意识障碍消失时间(h)13.6±4.1 22.5±4.8 7.489 0.001无创通气时间(d)6.1±1.4 8.2±2.1 4.160 0.001住院时间(d)11.5±3.2 15.3±4.1 3.653 0.008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5 25治疗前11.6±1.1 12.1±1.2 1.535 0.164治疗后14.7±1.6a 13.1±1.4a 3.763 0.004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0.001<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5,P=0.012<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呼吸肌疲劳及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出现呼吸衰竭[9]。有关研究显示,肺性脑病是COPD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死率超过10%,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反应迟钝、昏迷等意识障碍[10-12]。因COPD患者肺部病变、肺通气功能下降,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而引发肺性脑病。反过来脑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会引起脑水肿及脑充血,使脑细胞缺氧程度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气管切开及插管等机械通气手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创伤性大不利于患者恢复,且并发症多。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医学上BiPAP应用广泛,通过连接管道和鼻面罩,在患者吸气时给予一定的吸气压从而降低患者气道阻力,增加肺泡的通气量,呼气时给予较低的呼气压,有效排除CO2,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减轻呼吸衰竭症状[13-14]。然而有研究显示,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自主呼吸微弱且存在嗜睡、恍惚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不能配合BiPAP的正常使用[15-16]。纳洛酮是羟二基吗啡酮的衍生物,可兴奋呼吸中枢,同时达到催醒和镇静的效果,帮助患者调解精神状况,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自主呼吸,改善通气,降低不良反应[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的患者,其总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而单纯采用BiPAP治疗的患者,其总有效率为8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采用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的患者,其意识障碍改善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PaCO2值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单纯采用BiPAP治疗的患者,GCS评分、PaO2、pH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BiPAP治疗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纳洛酮可起到促清醒、镇静作用,联合BiPAP使用能改善患者通气,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与恢复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
综上所述,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