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提质的路径与对策
——以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为例
2022-01-19广东
广东 谢 非
高考备考复习可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想提升高考历史备考效率与质量,要做到“简约深入”,简约就是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做到简单有效,深入是学生的学习要有效果,即教师需科学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落地时,学生可获得良好的过程体验,实现教师教学的入口与学生解题的出口相匹配。
一、备考有术:从考看学,探索高考历史解题密码
备考有术,术即方法和规律;研究真题,解题有其密码。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高考试题包含了诸多古今中外的史料,考查的内容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因此,拿到历史题后我们要三思而行,寻找解题的方法。对历史的解读需多元化,教材上的结论不能硬套,否则可能会掉进命题人的陷阱。选择题解题时要对照试题的情景和条件,如果设问问原因可往前推,问结果可往后推,问核心和本质可往上推。逻辑推断看关键词,辅助判断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要有逻辑地处理、有条件地分析,选择题解题时除运用相应的历史知识外,学生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做题时抓关键词,抓标点符号,抓题目的逻辑关系和设问(双时空,强化、转折),突出答题点,形成答题规律。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用有形的方法去体验做题的过程,再加以实践掌握,提升信心,好成绩自然不会缺席。
非选择题解题时先看设问,再读材料,厘清头绪抓主要知识。规范答题,适度摘抄原材料,论述时要分层次分点作答。开放题做答时切莫慌乱,要推断材料的核心本意,确定的论点要紧贴题意简明扼要。
回答小论文题时,如需用史实进行论证,选取数量可根据分值确定,则史实的格式为“论点、论证、回应论点”。复习时如发现学生基础回答差,可重点复习基础知识,对复杂的知识要条理化、系统化,突出核心、主干较部分知识,提问学生易错的重要知识点,由单一的讲上升到试题的顶层设计,将学生要牢记的基础知识踏实落地。
复习重点知识时要避免死记硬背,高考题会除去教材痕迹,以情景为载体形成历史解释;依据高考命题的素养立意,历史必备知识会以情景为载体呈现,学生可通过条件分析、推断、强调史实来论证,达到获取解读信息、阐述论证问题的目的。高考命题把由主干知识、阶段特征、重要事件和重要概念构成的历史知识情景化,试题题干以时空、关键词、重要的标点和重要的连词作为情景载体呈现,试题设问的情景条件从时空、关键词、重要的标点以及重要的连词几个方面来呈现。
从试题的设问来看解题本质,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前推因,如果试题设问问的是原因就往前推,对“我从哪里来”这一设问逻辑进行条件分析,经过综合比较与历史辅助形成结论;②上推核,如果试题设问问的是本质、结论和、认识等那就往上推,其设问逻辑就是“我是谁”,其强调史实,通过条件分析、抽象概括、综合比较,再形成结论;③后推果,如果设问问的是结果,那就往后推,其设问逻辑是“我要去哪里”,通过条件分析、综合比较、历史辅助,进而形成结论。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有关教育的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历史解释水平分为四个层次,水平1 对应获取解读信息、复述已知的解释;水平2 对应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已知的解释;水平3 对应描述阐述事物、评析不同的解释;水平4 对应论证探讨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对高考命题人而言,如何把高中历史考点分别镶嵌在社会热点上形成问题,是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复习备考时,教师需要模仿命题人设计出围绕主题立意的问题,引导和训练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出问题的相关解释,这就是为什么要围绕历史解释展开复习的原因。对高三学生而言,如何解答这些用意较深的问题,是复习训练的主要目标。
二、简约深入:输出为本,以终为始的高考历史备考模型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2021 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教—学—评”验学模式。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第二阶段强化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应用高考真题和各地高质量模拟题,研究命题规律,从真题体验场到研究场,用试题训练来验证学习的效果。此模式研究输出,输出为本、以终为始,其影响元素有内容因素、方法因素和心理因素,最后达成高考输出。建议:
(1)教学目标新定位:输出为本,需要深入研究学生高考历史答题可得分的各种因素,并把这些因素转化为复习课的能力目标;课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
(2)学习环节新设计:课堂简约而深入,要求教学环节要简约,能力达成的体验和思考要深入。要形成“一研、二学、三体验、四琢磨”的学史、研史、用史相结合的高考复习模型。
(3)内容安排新处理:要处理好课前、课堂和课后的逻辑连接。①课前学史,强化史识:一轮坚持专题整体化,知识求全求扎实和系统化;二轮坚持专题重点化,知识求重点突出、关注主干和主题鲜明。②课中学习,建立以高考解题规范体验加解题方法体验为核心的机制。③课后研题,以真题或高质量模拟题为载体,对解题模型进行深入实践,琢磨规律,建构个性化方法体系。
(4)助学支架新运用:对学生应考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要从有形到无形,即要充分借助学验工具和解题工具等助学模型,打开学生深入学习的发展场(体验场和研究场)大门。
三、从考看学:不同题型的解题模型
历史试题以情景为载体呈现,不同题型的设计不同,如选择题“据此”,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论述题“结合材料”。解答问题的关键要抓情境条件,时空、关键词、连词和标点进行条件式推断。题目设问指引,材料分析题设问一般为指出、简述、分析和评析等,根据设问用数学思维作条件式上推,再用历史思维补充相关史实;论述题要提取信息,提出论点,论述或阐释,利用数学思维作条件式上推,再调用历史思维进行史实论证;选择题设问一般有表明、反映、说明、体现、旨在、根源等,同样可先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条件式推断,比较题肢,再调用历史思维联系已学知识,进行因果推断。下面以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广东卷)为例进行讲解。
例1.(2021·广东卷·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 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情景条件;“评析,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是设问方向;“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是论述要求。根据材料,情景条件是:1932 年颁行《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一、二、三、四。解题思路:梳理情景条件逻辑,形成论点,呈现条件逻辑,调用史实,说明特点、影响,总结论点。
备考时使用的论述题要与高考题达到形似和神似,要以主干知识运用为试题情景的切入点,知识勾连与仿真体验对照,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解题规律体验为最终目的,因此要求学生呈现思维过程。
高考历史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类型主要有:转折—对比类;递进—推断类;蕴藏—挖掘类。解题的关键一是时空特征(单时空和多时空),二是题文特征关键词,三是逻辑特征(设问和选项)。
(一)转折对比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转折对比类选择题,题目特征包涵时空特征,即多时空(单时加多时)、多时加单时为判断依据之一,题文特征转折有“而、但、却、则”等转折连词为判断依据二。解题时,确定设问类型、时空位置、转折位置,比较前后变化,对比选项思维逻辑,进而形成正确解释。
例2.(2021·广东卷·16)(节选)
表1 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D)
表1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题干信息:本题为转折对比类试题,属于递进推断类,呈现多时空特征,从1948—1950 年,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持续降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先增(1948—1949 年)后减(1949 —1950 年)。马歇尔计划出台于1947 年,探究其历史背景与材料时间不符,A 项错误。两极格局指美苏为领导的两大阵营对抗,以1955 年华约建立为形成的标志,而材料是把美国与西欧作为对比项,而不是将美苏两极格局进行对比,B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1944 年,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于194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 项错误。西欧与苏联、东欧的经贸联系要比美国与苏联、东欧的经贸联系密切,表明欧洲市场的内在联系更强。另外西欧对苏联、东欧的贸易出口额先增后减,与美国一直降低的步调不一致,体现了西欧不完全跟随美国的脚步,是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一种体现,因此D 项正确。
(二)递进推断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递进推断类选择题,题目特征包括时空特征,即文字题单时空为主、图表题多时空为主,题文特征一般用“原因、意图、目的、结果、目标、影响等方面内容描述。逻辑特征有前递进(也称因递进,即我从哪里来)和后递进(也称果递进,即我要到哪里去)两种类型。解题时,确定设问类型、时空位置、关键词位置,综合分析关键词逻辑,对比选项思维逻辑,再推断合理的历史解释。
例3.(2021·广东卷·15)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 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 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本题为转折推断类选择题,呈现多时空特征(20 世纪20 年代后半期到1927 年),属于递进推断类因递进,设问指向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目的。题干信息为“20 世纪20 年代,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培养技术人员”。通过材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在1925 年提出苏联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因此A 项正确。“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是达成主要目的的手段,B 项错误。材料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 项错误。D 项未体现西方技术封锁,故错误。
(三)蕴藏—挖掘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蕴藏—挖掘类选择题,题目特征包括时空特征,即文字题以单时空为主、图表题以多时空为主,题文特征一般用反映、说明、体现等方面内容描述,逻辑特征为“我是谁”。解题时,确定设问类型是递进—推断还是蕴藏—挖掘,确定时空位置,确定关键词位置,抽象概括关键词内涵,对比选项思维逻辑,再推断合理的历史解释。
例4.(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13)1873 年5 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C)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本题属于蕴藏挖掘类选择题,主题挖掘,呈现单时空特征。答题时,先完整找出条件,综合分析条件,再寻找对应解释。“1873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不信任案,使与议会对抗的总统梯也尔辞职”为题干的已知条件,四个选项是未知结论。A 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材料未体现有关信息,A 项错误。B 项“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在材料中未体现,B 项错误。C 项材料体现了当时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斗争,因此C 项正确。D 项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体制,D项错误。结合已知条件,在条件限制、设问方向的要求下,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以考定学,以学促考,简约深入,以终为始,品味高考真题,悟解题方法与规律,勤于实践,以思促学,以学验思,学亦有道,可事半功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