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学习在高考备考中的实践
——以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为例
2022-01-19广东吴树文
广东 吴树文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提出概念学习理论,随着概念学习理论的传播,国内的历史概念研究也形成了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概念的分类、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笔者试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谈一谈把握历史概念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一、历史概念学习在高考备考中的意义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人脑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挖,是高考备考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熟悉历史概念能够有效地避开题目陷阱,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概念学习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要求提到,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而历史概念正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本质属性的反映,“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揭示历史事实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规律性历史知识”。因此,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学习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历史概念学习是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仔细分析每个专题的核心概念,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对核心概念等问题的理解,加强对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自然也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明晰核心概念。
以工业革命为例,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和水平层级的划分中,第四层次的水平是用专业的时间术语和空间概念,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冲突与碰撞,并对教师在教法上有概念史的教学方法要求。
历史概念学习是高考试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广东卷)都十分重视概念的考查。然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待一些历史概念往往一知半解,导致错选。笔者整理了2021 年广东卷试题中涉及的历史概念,如下表所示:
表
据上表可知,历史概念既有专指性概念如宗法制,也有泛指性概念如矛盾;既有历史制度概念如皇权、相权,也有历史现象概念如货币贬值;既有历史事件概念如经济危机,还有历史名物概念如革命纲领。这些历史概念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基本以名词(词组)呈现,二是它们都是教材中核心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二、历史概念学习在高考备考中的实践
在高考备考的概念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讲清楚、讲透彻,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吸收情况,如此多的历史概念既要掌握其内涵,又要明白其外延,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更重要的是,历史复习讲究效率,因此如何高效地进行历史概念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学会提炼历史概念
学生进行历史概念学习的前提是找出相应概念。在即将进入一轮复习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便后期总结,而教师只需在学生完成后,弥补不足即可。当然,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出现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多以名词(词组)出现,故而在确定历史概念时,教师可告知学生从单元标题、课标题、子目标题和正文依次寻找与该内容相关的名词,如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中央官制和丞相等;又如国际格局、两极世界、美苏“冷战”和杜鲁门主义等。
2.使用名词解释法
历史概念确定后,对历史概念的学习是概念学习的中心环节。名词解释法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基本内涵,又能把握外延知识。笔者曾经让学生练习名词解释法的概念学习,以宗法制为例,宗法制的名词解释可以概括成: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这样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可将其分成四个层来理解,如此掌握历史概念就会轻松很多。第一层是总括,即这是什么。第一句话的总括就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历史制度概念、历史人物概念还是历史事件概念。第二层是概括这个概念出现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第三层是这个概念的具体内容,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宗法制的内容表述不长,应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即嫡长子继承和父系血缘。第四层是概括这个概念的影响、结果等。这样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就会日益熟练,进而达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较高层次的要求。
3.巧用组词法
所有历史概念都可以用名词解释的方法来理解,但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学习任务。高中生在备考过程中,用于历史学科学习的时间往往较少,且题目出现的历史概念并非全来自教材,出现新概念也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在有限时间内的考试中,如何快速辨析概念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概念大多以名词(词组)出现这一特点,采用拆分后再组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名词。以南北文化和中原文化为例,教师可以将其拆解成两个名词,即南北为一个词,文化为一个词,中原文化也可用这种方法拆解。通过拆解后,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南北和中原这两个词语,南北显然是一个方位词,而中原则是表示地域的专有名词。又如轮番而治,教师可以拆分成轮番和(被)统治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虽然不能将一个历史概念理解的足够透彻,但在应对考试时不失为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4.建立历史概念体系
历史概念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其他历史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这些历史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逻辑。赵恒烈指出,历史概念的层次有子概念、类概念和概念系列。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比如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中央官制—相权,这属于一个系列的历史概念;又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奴隶、奴隶主、市民、农民等概念后又会学习到阶级和阶层这两个历史概念。再比如,封建专制和封建制度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时候经常碰到的难题。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建立一个历史概念体系,以便厘清这些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参照提炼历史概念时的顺序来建立历史概念体系,教材在编写时,一般上位概念会在单元标题出现,之后层层下移,最后到课本正文内容。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使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或进行相似概念之间的比对,例如阶级和阶层,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等;也可以在同一概念体系下对不同概念作对比,如分封制和宗法制。对比分析是历史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不断地辨析不同的历史概念,概念学习才能更清晰,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也才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历史概念的学习更加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概念的重要性,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历史概念学习方法,以理解为主,加强习题训练,提升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