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2-01-19金丹
金 丹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耳鼻咽喉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常发生在儿童身上,其发病率可高达30%,其中儿童慢性鼻窦炎与其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1]。该病会使患儿出现张口呼吸和鼻塞等现象,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导致患儿的智力、胸部等出现发育不良,严重者会使患儿出现低热、纳差,或者是伴有腺样体肥大、急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一定程度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与成长。近些年来,随着儿童慢性鼻窦炎人数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起该疾病[2]。临床中主要采取药物的方式治疗慢性鼻窦炎,而腺样体切除在治疗患儿伴腺样体肥大方面更具疗效。在实施药物或手术治疗后,一般情况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个别体质特殊的患儿,如哮喘、药物过敏等,极有可能反复发作。此外,针对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药物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疗效,不建议采用[3]。本次就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腺样体切除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以及产生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51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经检查均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且均表现出鼻塞、浓涕、打鼾等症状。②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腺体肥大症状。③行手术的患儿均符合手术指征。④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曾进行过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儿。②存在鼻腔肿瘤、鼻息肉、发热的患儿。③对试验中的治疗药物过敏的患儿。④患有哮喘的患儿。⑤于前两周内患有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患儿。⑥处于传染病流行期的患儿[4]。试验组患儿中,年龄在5~11岁,平均年龄(7.01±2.12)岁;男童23例,女童28例;病程为5~17个月,平均病程(11.20±1.80)个月;合并症:扁桃体肥大7例、鼻息肉2例。疾病分期(海口标准):Ⅰ型2期27例、Ⅰ型3期13例、Ⅱ型2期11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在4~12岁,平均年龄(6.96±2.15)岁;男童22例,女童29例;病程为5~18个月,平均病程(11.30±1.70)月;合并症:扁桃体肥大5例、鼻息肉2例。疾病分期(海口标准):Ⅰ型2期26例、Ⅰ型3期12例、Ⅱ型2期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每次对患儿实施50 μg的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每日喷鼻1次;以口服方式服用125 mg的克拉霉素,每日1次;服用0.3 g的桉柠派胶囊,每日2次;将碳酸氢钠与生理盐水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取得250 mL的混合液冲洗患儿鼻腔,每日1次,治疗12周[5]。试验组患儿实施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患儿需选择仰卧位,并垫起其肩部,同时要进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插管,将患儿双侧前鼻孔插进吸痰管直到其口咽位置,在内镜下,对患儿实施腺样体切除;术后,将无菌棉球按压在患儿创伤面,持续5 min,直到其创伤面不再有活动性出血,其中,术中出血量在10~20 mL;术后,患儿鼻孔及咽鼓管口均显露很好;术后5 d内,要预防患儿发生感染,若均没有发生并发症,就可以出院[6]。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Lund-Mackay评分的变化情况[7]。采用Lund-Mackay评分评估鼻内镜检查鼻黏膜变化(鼻漏、充血和鼻腔黏膜水肿),分值为0~10分,轻度为0~3分,中度为3~7分,重度为7~10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眼部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8]。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治愈:患儿鼻塞、浓涕、打鼾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患儿鼻道内没有脓性分泌物;好转:患儿鼻塞、浓涕、打鼾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鼻内镜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患儿鼻道内的脓性分泌物较之前减少;无效:患儿鼻塞、浓涕、打鼾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患儿鼻道内脓性分泌物很多[9]。
1.4 统计学指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Lund-Mackay评分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Lund-Mackay评分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Lund-Mackay评分分别是(5.97±1.49)分、(5.98±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Lund-Mackay评分是(3.04±1.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1.52)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Lund-Mackay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Lund-Mackay评分比较(分,)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6.47%(39/51),和试验组的96.08%(49/51)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n(%)]
2.3 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7.65%(9/51);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3.92%(2/5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且该病病程较长,难以治愈[10]。儿童慢性鼻窦炎大多因鼻窦部位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如儿童患咽炎或鼻炎时,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未完全治愈,使得致病菌沿血液循环进入鼻窦区,引起炎症病变。或因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导致鼻窦水肿,从而诱发鼻窦炎。儿童鼻窦炎发作时,可能发生感染,如细菌性、病毒性感染。儿童患有先天性疾病、鼻腔结构异常,如单侧后鼻孔闭锁、鼻中隔偏曲,使得鼻腔引流不通畅,引起鼻窦炎。而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反复发炎,亦会产生鼻窦炎。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或特应性体质、鼻腔接触不卫生液体、鼻腔异物、鼻外伤引起继发感染以及鼻窦功能尚未成熟等因素皆可使儿童患此病。儿童的鼻腔结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儿童鼻窦结构与成人的差异极大,只因儿童器官的功能未发育完全,使得各鼻窦口较为窄小。因此只要受到感染就可能堵塞鼻窦口,从而产生鼻窦炎[11]。儿童的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其抵抗外界细菌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不足,无法与成人相比,儿童在此时期极易感染鼻窦炎、肺炎等呼吸道炎症疾病。呼吸道过敏体质可引起全年性或季节性过敏,导致过敏性鼻炎,渐渐发展为慢性鼻窦炎。少数儿童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此过程可将大量带有酸性胃液倒流入咽喉及鼻后部,使得该处黏膜被腐蚀,引发慢性鼻窦炎。儿童得病应尽早治疗,如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鼻窦炎如及时治疗可治愈[12]。诊断鼻窦炎的检查项目极多,选择正确的检查项目极为重要。其检查方式包括询问患儿病史,感冒超过7 d的患儿,治疗后效果不佳甚至加重,可考虑鼻窦炎,进行下一步诊断。患儿的全身症状明显,急性鼻窦炎表现为高烧、中毒症状,甚至脱水、抽搐。慢性鼻窦炎表现为低热、精神萎靡、食欲缺乏、意识模糊等症状。鼻腔及局部检查,鼻腔检查极为重要,可用小儿鼻镜作前鼻孔检查,可见鼻前庭结痂,患儿下鼻甲肥大,以1%麻黄素液收缩下鼻甲后检查,于中鼻道及嗅沟处,可见有脓液积聚,检查时应注意鼻底等部位有无脓液及红肿,或观察鼻顶部有无异常。X线摄片及CT扫描,X线摄片一般不用于小于5岁的患儿,其诊断意义不大,须与患儿的具体情况结合方有参考价值。大于5岁的大童可见窦腔混浊,有液平面,黏膜增厚4 mm以上,可能伴有息肉或黏液囊肿。A型超声波检查、CT扫描项目的诊断尚可。此外透照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多用于大童。慢性鼻窦炎通常首选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因多数患儿致病是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多选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头孢类药物;鼻喷激素为消炎药物,可改善鼻塞症状,用于该病的一线治疗,效果较佳。慢性鼻窦炎的治疗需连续使用12周以上。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儿童无较大不良反应;3岁以下患儿无法使用鼻用激素治疗,可选择盐水冲洗等物理疗法。缓解症状,亦可作为慢性鼻窦炎长期的辅助治疗方法;黏液促排剂,通常与上述药物联用时效果较佳,可使鼻涕排出,恢复保护功能;抗过敏药,一般治疗过敏性鼻炎,预防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发病时间较长,患儿规范治疗时间至少应持续12周以上[13]。临床中,一般对慢性鼻窦炎患儿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仅少数患儿会实施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需采取手术治疗。本文对比分析腺样体切除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腺样体手术指腺样体肥大手术,腺样体摘除术目前主要是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或等离子消融术。手术效果不错,术后复发率较低,为0.5%左右,复发后可再行手术治疗。如腺样体过于肥大,超过后壁喉的2/3,出现张口呼吸、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法缓解,需采取腺样体切除术,切除腺样体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改善[11]。本次试验结果发现,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Lund-Mackay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和谢军等[14]的一致。这证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更适合慢性鼻窦炎患儿,该方法除了能改善患儿的鼻内镜评分外,还能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提升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和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对慢性鼻窦炎患儿实施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在改善患儿鼻内镜评分、并发症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均具有积极影响,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