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2022-01-19侯庆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研究组

侯庆玲

(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三血管外科,辽宁 大连 11603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脑卒中患者中的主要病症类型,其占比为20%~30%[1]。由于该病发病快、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速,且该病的致残率高,不仅对患者的生命有一定的威胁,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急性期如未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很容易死亡,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颅内结构比较复杂,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在患病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需不断提升相关治护措施,以提升治疗效果[3]。此外,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护理可帮助其积极改善症状。优质护理通过医护人员不断的务实常规护理、基础护理干预,从而不断加强临床的护理工作,将常规护理、基础护理的操作过程细致化,全面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4]。优质服务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每一位患者的生命隐私、人格和生命价值,创造一种整体化、个性化、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5]。优质护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入院的宣教、相关的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指导[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对患者展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50±2.30)岁;CT出血部位检查显示颞叶出血患者1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55例,枕叶出血患者9例,额叶出血患者6例;出血量14~90 mL,平均出血量(43.30±2.50)mL;高血压患病时间5个月~12年,平均患病时间(6.20±1.20)年。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4.80±2.80)岁;CT出血部位检查显示颞叶出血患者12例,基底节出血患者55例,枕叶出血患者8例,额叶出血患者5例;出血量14~91 mL,平均出血量(43.40±2.50)mL;高血压患病时间5个月~11年,平均患病时间(6.40±1.30)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及CT、MRI检查等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7];患者均无脑出血病史;患者均无肝脏、肾脏以及心脏等系统功能异常情况;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无麻醉不良情况发生;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配合。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脑出血病史;患者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或者肝、肾等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外科手术史;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按照临床护理指导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服务,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组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需及时指导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基本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使用检测仪对患者动态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意识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确保患者处于绝对卧床状态,持续进行吸氧,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药物进行脱水、镇静以及血压控制处理,同时需确保患者水电解质平衡。②术前备皮处理,制备血肿冲洗液,使用15 000~25 000 U低分子肝素+2 mL 2%普鲁卡因+10 mL生理盐水+10万U尿激酶+500 mL 0~1 ℃生理盐水+1 mg肾上腺素;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患者病情状况、手术方案、围手术期护理内容以及护理要求,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确保患者及家属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护理要求,自愿配合护理。③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全面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每间隔30 min对患者各项监测指标以及意识状态进行1次监测和记录,当患者出现意识形态恶化时需及时行头颅CT诊断,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继发性出血情况,确保患者血压稳定在14.5~20.5 kPa,避免血压水平过低,出现脑灌注不足的情况。加强对患者引流状况的关注,引流袋位置需低于穿刺位置20~30 cm,及时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定期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嘱患者家属观察患者,切不可对引流管进行抓挠。指导患者家属每间隔2 h为患者进行1次翻身及扣背,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防止出现压迫性损伤或者肺部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被动锻炼,逐渐向主动锻炼转变,根据其康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延长锻炼时间,切不可因锻炼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1.3 观察指标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8]。随访6个月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9]。使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护理时效、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健康指导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10]。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时间节点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各项子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80例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统计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已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80例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统计消化道出血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栓塞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已好转,并发症总发生例数为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29)。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高血压的病发率逐渐呈现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且高血压患者在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后,极易合并脑出血症状[11]。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2]。该病起病急,会给患者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失语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加之脑出血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81%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2]。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为长期血压增高导致脑内小动脉病变,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形成微小的动脉瘤,这种动脉瘤在常规检查时往往难以发现,但在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血压会突然升高,这些微小动脉瘤也会随之破裂,最终导致脑出血。长期高血压导致患者脑内小动脉膜受损,发生透明样变,关闭的脆性增大、脂质沉积,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生风险。颞叶钩回疝、小脑扁桃体疝或二者并存时3/4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脑出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多结合降低颅内压进行治疗,并提前消除预后因素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治疗效果[13]。

该疾病起病较急,患者在病发后若症状较轻会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后期会导致下肢麻木等情况的发生,所以要及时应用降血压的药物,后期再结合手术的方式进行缓解[14]。但是若脑出血急性发作,那么就会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并增加其颅内压,致使组织与脑神受到压迫,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5]。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予以止血、消水肿治疗,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若血肿量相对比较大且相对稳定,可以采取血肿穿刺术的治疗方式,若出血量大应立即进行开颅手术[16]。

血压性脑出血系因血肿占位效应而造成颅内高压,因此清除血肿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自1903年由学者Cushing首次提出血肿占位效应是造成颅内高压的最主要因素并第一次创立血肿清除术至今,开颅手术已较为成熟,但其创伤较大,远期预后效果不佳,易引发感染与再出血,但其医疗费用适中,患者较易接受,因此在临床上仍占有一定的应用空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钻孔引流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主要包括经内镜血肿抽吸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前者在临床上应用较少,而后者更受患者的欢迎与认可[1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主要在患者头部安装定位系统,通过CT扫描准确定位病灶靶点,采用基准点标志物标记,并采用引导器穿刺达病灶进行操作,在清除血肿中效果显著。相关研究指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最佳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介于内科和外科之间,是在CT辅助下通过定位血肿位置,然后在借助电钻驱动使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到达血肿腔,然后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在经针吸取并从颅内排出的手术方式[14]。该术式对血肿起到显著的清除作用,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脑神经造成损伤,进而减少术后后遗症的发生[17]。该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康复速度快等优势。但在手术后仍然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提升[18]。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需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进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各项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之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护理应运而生。对刚入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为其预先设定一套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在其围手术期的实施意义在于完善手术准备以及术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更全面的认识疾病及手术,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利于确保治疗及康复质量[19]。优质护理的主要优势体现在:①加强基础的护理。②贯彻落实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满意舒适的就医环境。③对患者进行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在医院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还包括出院后的相关康复训练指导[20]。但在统一护理术语、护理人员的分配、如何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以及相关工作者应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护理干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21]。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逐渐上升,但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于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的效果更佳,对于康复质量的提升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效果[22]。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优质护理还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效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并认可各项治护措施,积极配合各项护理要求,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自我护理管理[23-2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从根本上对各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细化处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考虑了患者的实际治疗感受,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种护理方法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过多并发症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信心和依从性。

综上可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研究组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