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平均动脉压维持的导向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观察

2022-01-19和亚丽卫艳平洛阳东方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洛阳市47100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清除率乳酸血流

和亚丽 侯 伟 卫艳平 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洛阳市 471003

脓毒性休克是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后出现细菌内毒素、炎症介质、免疫功能紊乱、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凝血功能紊乱及基因多态性等相关症状[1-2]。临床治疗本病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为主要临床手段,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激素治疗、血液制品及机械通气等方法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3-4]。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MAP)的不同水平与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灌注水平存在一定关系,心肌酶谱可反映患者心肌改变情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血流状况[5-6]。基于此,本文通过维持不同水平的MA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导向性治疗,旨在探究其对本病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符合脓毒性休克相关诊断标准[7];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后48h内死亡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合并脉管炎等血管疾病患者。将患者按照MAP维持水平不同分为A组(n=20,MAP维持75mmHg,1mmHg=0.133kPa)、B组(n=20,MAP维持65mmHg)、C组(n=20,MAP维持85mmHg)。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MAP监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左侧桡动脉下静脉置管,压迫患者桡动脉与尺动脉,指导患者反复握拳至掌心发白,患者手掌颜色6s内恢复后确定桡骨径突位置,向尺侧移动1cm后向近心端移动0.5cm,触及搏动最强部位为穿刺点,穿刺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推进1~2mm,抽出针芯前压迫血管远端,松开见血流畅通后迅速连接装置,局部再次消毒后粘贴无菌敷料固定。

1.2.2 液体复苏:早期6h内使用液体复苏治疗,首选乳酸林格氏液(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870001)750ml/30min维持,若患者MAP达不到预定目标则输注浓缩红细胞,使红细胞压积≥30%,维持中心静脉压8~12mmHg,使A组MAP维持75mmHg,B组MAP维持65mmHg,C组MAP维持85mmHg。MAP维持时间不少于6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后心率、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指标差异;比较各组患者不同MAP状态下6h乳酸清除率、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及心脏指数(CI);比较各组患者房颤、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干预后心率、AST、CK、CK-MB、LDH比较 干预后A组AST、CK-MB、LDH均低于B组(P<0.05),且LDH、心率低于C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干预后心率、AST、CK、CK-MB、LDH比较

2.2 三组患者不同MAP状态下6h乳酸清除率、SVRI、PVRI、CI比较 A组SVRI、PVRI、CI及6h乳酸清除率高于B组,且低于C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不同MAP状态下心率、SVRI、PVRI、CI比较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B组的35.00%及C组的15.00%(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3 讨论

脓毒性休克为严重感染导致的循环衰竭,其主要表现为经充分液体复苏仍不能有效纠正的组织低灌注与低血压,脓毒性休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8-9]。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核心内容为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静脉血氧饱和度≥70%,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10]。

本文中干预后A组AST、CK-MB、LDH均低于B组,且LDH、心率低于C组,与谭小丽等[11]、黄慧钟等[12]研究结论相一致。表明当MAP为75mmHg时对患者心肌影响较小。分析原因为当患者休克严重阶段对组织器官影响较重,其中以心肌损伤表现明显,预后效果更差,当MAP过低时引起外周组织器官及心脑血管供应量不足,MAP较高时则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心功能不全,因此当MAP维持75mmHg时对心肌影响最小。本文结果发现,A组SVRI、PVRI、CI及6h乳酸清除率高于B组,且低于C组,与段文龙等[13]、王雪婷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当患者MAP维持75mmHg时,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分析原因为通过导向治疗并维持MAP 75mmHg,MAP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脏、大脑及外周组织器官灌注情况,当患者出现外周供血减少时导致MAP降低,可有效反映导向补液疗法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循环功能的改善情况,提高血流灌注效率并有效恢复相关指标。另外本文结果还发现,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B组的35.00%与C组的15.00%,与王兆等[15]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为采用MAP稳定75mmHg的维持目标,可增强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对患者心肌功能的损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维持MAP 75mmHg时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功能,同时促进患者组织器官循环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清除率乳酸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乳酸何去何从
——运动抗肿瘤的作用及其特异性研究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