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
2022-01-19尹欣
尹欣
摘 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参加此次大會的600位代表就中国慕课如何更快建设、更好使用、更有效学习、更有序管理发表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慕课”这一教育新模式自2013年引进我国已有六年,在此期间共有12 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 500万人次的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可见,慕课在我国发展有目共睹,这种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高效地将专业知识快速传播给需要的人,学校专业壁垒被无形打破。同时,高质量视频课程有助于在该领域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教学样本,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001-07
Abstract: In February 2019,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China'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2035, requiring all departments in all regions to implement it conscientiously in light of actual conditions. On April 9 of the same year, the China MOOC Conference was held in Beijing. The 600 delegates attending the conference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China MOOC Action on how to build, use, learn and manage MOOC more effectively. It has been six year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ducation model of "MOOC Course" in China in 2013. During this period, 12,500 MOOC Courses were online, more than 200 million students and social learners studied MOOC Course, and 65 million students obtained MOOC Course Credi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Course in our country is obvious. This new model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It can efficiently dissemin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those who need it, and the professional barriers in schools are invisibly broken. At the same time, high-quality video courses help to provide a standardized teaching sample in this field,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MOOC;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mod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慕课”一词来源于美国,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陆续开设网络学习平台并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目前,三大视频课程网Coursera、Udacity、edX都是完全免费的,这就给平台用户增量和规模化提供了保障。2013年,慕课被传入亚洲,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相继开设网络课程。同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推动慕课建设,目前已有1000余所学校开设了慕课,“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网站相继开设,为广大学生用户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慕课建设在近年来初具规模,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虽然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双一流大学建设与高职专业化建设步入正轨,但是目前教育现实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现代化过程中的瓶颈,需要花大力气去一步步的解决,这些改革中的不确定性与慕课有关联,具体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未来工作方式的转变,专业知识维度的扩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亟需深入研究并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一、慕课的成长环境
(一)慕课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伴随着我国这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手机移动端每天会接收到成百上千条信息,不论是在地铁,在家中,在公司还是在单位,随时发送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影响也会不断扩大。慕课是2012年在美国产生的一种网络学习模式,通过免费的网络课程平台,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是一种十分便捷的学习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视频教学。视频教学发展到现在主要还得归功于视频网站的发展,从2005年美国youtube网站建立,隔年我国优酷网站建立到2009年B站成立,这些视频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起初,视频网站主要运行娱乐性质的产品,网民上传的视频内容也是娱乐视频,到后来随着一些知名教师的课程和著名教授的讲座被拍上传到网上以后,以学习内容为主的视频点击率开始暴增,人们发现这种视频教学的网络传播形式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于是,其他网站也开始纷纷效仿,上传的课程视频五花八门,让网民眼花缭乱,学习起来也不知从何入手。这时,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腾讯课堂、沪江网校等一大批专业视频课程网站纷纷建立。这一现象的产生对于慕课的建立无疑又迈进了一步,而进入这类网站后会发现,多数免费课程都是源于国外的教授讲座或者系列演讲,少数体量较小的专业性课程如编程类、计算机类或是大众科普性质的视频是免费的,而国内教育机构成员上传的培训课程都是收费的,有一些价格还比较高,而专业性极强的科目如医学体系下的各个门类、制造业体系下的各种零件加工等等都没有任何相关课程。所以,这类视频课程网站的资源极其有限也不成系统,从体量上看仅仅是一个不成形的框架而已。但是,这类框架对于慕课系统的建立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未来慕课平台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框架构建。在专业视频课程网站成立不久之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视频教学体系注入一股青春的活力。由各行业的网民自发上传的大量课程内容充斥着B站、优酷等视频网站,人们想要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直接在搜索条里输入相应关键词就会弹出大量视频内容,同时根据点击率来选择质量高的视频进行学习,非常方便。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课程视频排列方式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也为慕课平台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总之,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是资源提供者,同时也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知识储备,方便了人们学习。2019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主要就重点大学的重要专业课程提供线上服务共享这一话题进行探讨,表彰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重点大学的主干课程,同时倡导更多双一流大学的开放课程加入到慕课中来。综观慕课的发展历程也就短短6年时间,在这期间能够达到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环境和视频网站的兴起。我国慕课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相信依靠目前的外部环境,慕课平台和视频教学系统会很快建立起来。
(二)慕课在我国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迅猛,从2006年小灵通问世到2010年智能手机(3G时代)的普及再到2014年4G手机流行直到现在5G时代问世,其中变化的不仅仅是移动端的技术发展,更是信息量的指数倍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我国5G技术研发阶段已经完成,我国第一款5G手机也已问世,有专家预测基站建设和全行业换代会在2025年步入正轨,届时就正式进入了物联网时代。而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段就称之为4.5G时代,即4G到5G的过渡期。在这段过渡期内,网速提升和流量增加是必然趋势,宽带费用的降低和网络速度的提升确保了视频类资源的下载与上传,三大运营商的流量不限量套餐和128G内存手机的普及也为移动视频时代到来提供了物质保障。人们不会再为看视频费流量而困扰,届时媒体客户端的视频版面会越来越多,而纸媒也会从市场中渐渐消失,这时移动通信的便利才真正体现出来。
慕课在我国的发展环境呈现多样化态势,不同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沉睡状态”,这种状态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
1. 商业化与免费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育机构的线上课程都是收费的,根据课程热度和需求量不同价格有所变化。这类课程分为录制类课程和在线直播课程两种,一般情况在线直播课程只占課程总量的一小部分,作为录制类课程的引导部分。而录制类课程往往会经过后期软件处理加工,去掉语句多余的部分。通常用户通过观看在线直播课程来选择是否购买整套课程,一般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而优酷、B站上的视频都是免费的,是该网站会员自行上传的结果,其中有些课程还十分系统与完整,点击量几十万。所以,这两种现象成为我国慕课建设的一个参考依据,未来高校慕课发展到底是采用商业化还是免费化或是两者并存的模式是值得研究的。目前,教育部与网易公司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网站采用的就是在线直播类全免费的视频模式。该模式的好处在于大大降低了学生群的经济负担,不用为学习知识进行额外的支出,而弊端在于每一节课的时长很短,整体信息量较小,仅仅起到了一个示范的效果。同时,已经结束的课程没有回放录像,这让错过该视频的学生无法观看。“中国大学MOOC”网站成立于2014年,自2015年上线以来已有注册用户1000万,合作的高校已达306所,开设课程322门,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不难发现这些高校当中上传到网站的视频课都是主干课程,占该校整体课程比例是很小的,并不能代表其整体实力水平,课程排列也没有形成体系,比较零散。同时,由于网站推广力度不够,慕课概念还没有普及化,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群体只是知道有“慕课”这个词,但没有具体操作过,所以实际使用群还是很少的。尤其可以通过手机APP上111万的下载量反映出来。可见,慕课建设是否能够商业化,它的用户群怎样扩大,如何将网站的使用率从沉睡中唤醒是值得商榷的。
2. 设备齐全与具体实施
从目前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来看,各高校间差距并不大,大部分学校都有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多媒体系统大都含有视频录制功能,能够实时记录教师的上课过程,而每一个教室安装的360°旋转摄像头除了监控以外也有录制功能。除此以外,大内存手机录制一节课(45分钟)的容量一般不会超过1GB。所以说,教学视频的相关录制设备已经很完善并且多样化了。但是,这些设备的使用率却很低,大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只会使用电脑和投影仪,自带U盘拷入PPT后开始讲课,而电脑系统大都有还原卡(每次开机前自动删除硬盘多余文件)。所以课件一般也不会存放在教师的电脑内,这样就导致多媒体系统的录制功能和摄像头长年处于闲置状态。教师没有录制自己讲课过程的习惯,这样长年工作的结果就随时间消失掉了。笔者认为,此现象很大程度与所在高校是否有课程录制的要求有关。目前,我国高校的职称评审内容主要包含科研成果和工作量两部分,而对于教学内容的考量并不做过多要求,这其中主要是因为高校职称评审对于科研成果要求一直很高的缘故,大部分教师在处理完日常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忙于科研任务,这样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反观自己的教学环节了。但是,据研究观察表明,录制课程所占时间是极短的,只需要教师打开多媒体教学系统后点击录制按钮或者在设备管理处开启摄像头的录制功能就行,这样一学期的上课环节就能够保存下来了。所以,慕课建设想要普及化首先要能够在高校范围内推广开来,让广大教师群体在上课环节中有录制课程的意识,这样高校的教学视频储备量才能快速增加,也为慕课课程系统的完善提供有力保障。
3. 政府投入与高校管理
慕课建设要真正普及化仅靠国家和教育部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省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学校的有力管理。以江苏地区为例,目前江苏省在慕课建设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大力倡导下,不仅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站上开设了在线课程,部分高职院校也有在线课程。同时,今年省教育厅下设单位电化教育馆开始建设中小学的慕课教学平台,可见慕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我国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范畴。但是,在点开各大网页的视频课程后会发现有些是试看内容,需要本单位的账号密码登陆才能观看。还有一些仅仅是一个标题页面,点开链接后没有内容,给用户一种“半成品”的感觉。可以说,江苏地区的慕课建设已经开了一个头,但是后期缺乏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网站的慕课(在线课程)栏目总体上处于一种“沉睡状态”,观看的人并不多,点击率较低。所以,要让慕课概念真正推广到全社会,是需要政府专门组建团队进行高校联合和网站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自媒体的不定期广告推送,让“慕课”这个词汇融入到社会中去。政府在慕课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运营,而高校在慕课建设中也同样需要投入部分资金。就目前来看,学校网站的在线课程栏目通常会出现教职工无法上传课程、无人审核在线课程、课程视频点不开、课程视频不完整以及课程总量少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视频网站的技术公司缺乏管理制度、上传视频的教师较少、学生宣传力度不到位等情况。而其深层原因就是该校的重视程度,如果每一个学校都将慕课建设放在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相信视频课程无人问津的局面马上就会打开。
总之,我国慕课建设基本处于外部环境就位,内部动力缺乏的“沉睡状态”,需要有关部门动起来,把它激活。
二、慕课的核心功能作用
(一)慕课的功能性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便捷性,凡事只需要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行,无论是买东西、坐地铁、写文章,还是读书、看电影、日常消费等等,一切活动都被囊括其中,变得手机化了。而慕课的出现也将在未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让原本在固定地点进行的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成为手机移动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慕课的功能性与当下互联网的特质吻合,又能够极大地顺应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是时代造就的产物,主要有以下三点:
便捷性。慕课的便捷性在于它打破了以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模式,人们可以在家中、在路上、等人当中等等不同状态下学习,将大量空余时间利用起来。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统计,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5.69小时,其中有70%的时间是用于浏览八卦娱乐和变相广告,只有30%的时间是进行有效活动(发信息、支付、购物、快递、工作周边......)这其中有20分钟用于刷短视频。如果能够将慕课APP做大做强,成为和微信、QQ、淘宝、支付宝、导航地图、音乐等等一样不可或缺的APP,那么人们在这70%的无效活动中又能够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学习,是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见图1、图2)。
图1 2018-2019年我国手机用户使用时间分配表
图2 2019年1月移动APP下载量排名前10的APP
流通性。网易总裁丁磊在接手慕课项目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做在线教育的目的不是赚钱。当时为什么做这个项目?我就觉得全球的教育资源是不平等的,东方和西方,城市和农村都是不平等的。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和手段,打破各种壁垒,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进行教育。”可见,慕课具有强大的流通性,它能够将知识传播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上课,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同时,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有些地区学校集中,而有些地区则很少,这就让较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而慕课的出现能够改变这一情况,将知识传递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储存性。通过录制方式保存过去某一时段的教学过程,是慕课储存性的重要体现。以往教师上完课就会离开课堂,除了教案和备课笔记之外就没有其他能够记录过去教学情况的文件了。而慕课的产生打破了这种现象,教师在录制完毕后回看自己的讲课,能够发现诸多问题。可能是教学方法的不当,或者语言表达不流畅,再或者有偏离课堂内容的情况,那么,回看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而在线观看其他同类慕课时能够有效解决旁听课程的尴尬,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总之,慕课的功能性是依托互联网介质产生的,它能够有效缓解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二)慕课与我国教育模式的适应性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以应试教育模式闻名于世,大量学者经过研究表明,应试教育也有很多先进的地方,相比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它在规定时间内强制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体系,同时训练学生培养应试答题思维方式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走入社会后并不一定有用,但是一些基本的,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关鍵的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都是在应试教育阶段培养起来的。现在大学的教育模式都采用素质教育,我国的素质教育并非完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而是一种变相的“宽松教育”。这种教育会导致在高中阶段已经习惯了刻苦读书的孩子不适应大学的自由环境,变得没有目标,自由散漫。当然这种现象一般又会在大四和研究生阶段改变,所以,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基本上采用一种从素质到应试到素质再到应试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可以说,无论是采用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有它的益处和弊端,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应试教育的益处还远大于素质教育,是在较长时间内会继续保持的教育模式。所以,慕课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与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模式对应,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现代化的发展。
那么,慕课这种网上学习方式能否与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应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国的应试教育以讲授法为主,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拆解,提取重点信息加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都在不断的传输信息,而学生需要做的便是记住这些信息。整个环节都能以慕课形式复制,例如,课前以PPT的形式罗列出重点,课中以录制的方式记录上课过程,课后定制作业,学生可在电脑上答题,答完后有标准答案显示。这样就将现实中的上课环节电子化了,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而且听课的人会更加专注,不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漏听的内容还能够回放,一举多得。那么,素质教育中的开放式和互动式教学如何模拟呢?那就需要通过加入学习小组进行在线上课的方式进行了。例如,课前用户预约上课时间,开课前可以通过邮件或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提醒,课中通过弹幕和聊天栏进行各种互动,也可以让选课的学生主动加入兴趣小组,群主为教师本人,通过上传课件和统一回收邮件的方式来点评作业,这样就完美地解决了在线互动的问题(见图3)。
图3 中国大学MOOC后台工作流程图
可以说,慕课与我国的各种教育模式都能完美适应,而现在的中国大学MOOC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效果与理想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 课程时间选择与报名人数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一部分在线课程选择在开学后进行,这就会有在校课程时间与慕课时间冲突的可能,许多学生可能就无法在线观看视频,这是导致最终参加人数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将整套视频在上一学期就录制好,而开课时间选择在暑假或寒假期间,那么报名人数会激增。报名人数达到4 000人次的课程都是在寒暑假进行的。
2. 课程时长与课程系统化的问题。通过观看慕课视频发现,慕课视频和真正高校专业课还是有一定的区别。(1)时长设置,一般在校课程时长为45分钟一节课,每周两节课。而网站上每节课为4~10分钟,一章为6~7节课。换算过来是每一章总时长不超过一个小时,相当于不到两节课的时长。事实上,有些课程小节只是在校课程内容经过拆分后合成的,一章的内容与两节课的内容差不多。所以,如此设置能够凸显课程小而精炼的效果,但是不能代表该课程的全部内容。(2)课程系统化,高校课程设置主要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特点安排课时、学分、考试等环节,同一大类下每门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分类较为零散,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划分的,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关系。所以,如果能够按照某一学科大纲进行排列,让网站上的1 305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网站的浏览次数和最终效果会有巨大的改变。
总之,慕课与我国的教育模式匹配度很高,无论何种授课方式都能够通过慕课形式模拟出来,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如果大力推广,一定能让广大学子受益。
三、慕课在教育改革现代化进程中的利与弊
(一)教育模式的巨大变革
这几年我国慕课建设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网站规模逐步扩大,用户总量持续增加,虽然还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高校内关注慕课的人越来越多了,若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头条推送,那么慕课普及度一定会很广泛。
慕课这一在线教学形式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它打破了传统上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88亿。目前,慕课建设主要集中在网站服务方面,手机APP发展不快,如果未来能够加快移动端的投入,让更多用户能够在手机上浏览课程,那么我国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改变。具体有如下三点变化:
1. 教育水平的均衡
在慕课诞生以前,我国的整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水平、办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过一系列重点扶持项目建设和学校资源整合之后,孩子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学难的问题均得到了解决。可以说在教育硬件方面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教育软件方面并不能单纯通过这种途径改观,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引进人才和模仿名校办学理念来实现。与其通过提高招聘门槛和高薪引进学科带头人来改变现有情况,还不如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现有师资水平,从总量上取得质的飞跃。慕课的出现有实现这一情况的可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例如,通过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每一个专业都有一批较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观看这些专家的授课会发现他们在讲解一个知识点时,并不会照本宣科地复述一遍,而是引经据典、由浅入深地分析它的原理,形象生动地概括出一个大框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了。本专业的教师通过学习专家的授课经验,能大大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对学生课堂效率和课程兴趣也有很大改善,日积月累养成观看慕课的习惯,自己的专业水平就会逐步提高,从而如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改善。所以,慕课的示范功能对整体教学水平有很大影响。事实上,慕课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在线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大学、小学、初高中,其实职业学校也同样适用。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有差距,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有差距,同一学校的不同教师也有差距。总之,慕课的产生能够变相缩小这一差距,让教育水平均衡。
2. 知识更替的加速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水平不断升级,而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加速了这一现象。过去想要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只能通过报考学校的方式,如今坐在家中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实现,相信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会继续改变这一方式。知识如同洪水猛兽般袭来,教师群体首当其冲要做好准备,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育部2018年度调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1 831個、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24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名单40个、撤销本科专业名单416个。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新增数量最多。同时,公共事业管理、网络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编辑出版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撤销数量也较多。可见,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实用型专业得到普及,而一些过时专业遭到淘汰。同样,五年一次的高校本科评估也是对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考量,在评估中不合格的专业就会被取消办学资格。所以,知识储备的不断更新是高校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慕课的产生无疑给这件事提供了一个有利途径,在网站中浏览自己专业的慕课视频,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够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预防在未来学科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
目前,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建设还不完善,许多课程还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供上传,让每一个专业学生都能找到对应的课程,这样同行间也能够得到对比和提升,对知识更新有极大的帮助。
3. 评价标准的升级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金课这一概念从此在高校领域里传开,那么,什么是金课?笔者认为,金课就是课程内容代表该专业技术领域前沿,授课方法适合该课程的学习特性,课程作业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课程效果具有启发性的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课程。而慕课就是属于这类线上课程,未来慕课发展对高校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督导小组进行不定期听课,之后听课记录会反馈在教师的管理系统中,一般以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来评价课程质量,评价结果会成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一个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督导听课主要查看是否按时上下课、到课率、课堂纪律以及学生的听讲情况,而对于教师授课的要求就是备课充分、声音洪亮等。对于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一般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是,慕课系统的产生会给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让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相对合适的打分标准。例如,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一般为讲授法,如果全程都是在念书般讲话会很枯燥,国家精品课程的范例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课程开端先通过一段视频引入正题,将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提出来,进入前半段时先通过图片阐述相关知识背景,后半段提出启发性问题和通过物理模型解释其中原理,最后提出相关论述,整个过程穿插若干课程提问,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状态,这样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才是生动有趣且通俗易懂的。总之,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授课方式,在慕课系统中找到与自己对应的示范课程加以学习,就能提高上课效率。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慕课的发展能够加速这一过程,让未来高等教育走上一个新台阶。
(二)传统教育的巨大冲击
慕课发展对教育产业整合升级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隐性弊端,这些潜在的不利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带来巨大冲击。
1. 信息过量的负作用
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大爆炸,据IDC(国际数据中心)研究,现在每48小时所产生的数据量,是人类文明从开始到2003年的所有数据的总和。可想而知,每一秒都会产生巨大的信息量。因为有大量的垃圾广告和娱乐新闻自动弹出,人们每天接受的这些信息往往都是被动的,真正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很少,这就导致每天有大量时间损耗。同时,人们每天所能接受的信息总量也是有限的,当个体和系统接受到超过自身能接受、处理限度的大量社会信息,无法有效将其整合、组织及内化为自己所需的信息,以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等产生负面的影响,即“信息过量”。这种情况不仅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外,还会对其精神状态造成伤害,是需要警惕的。
慕课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在架构课程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同一门类的课程不能设置过多,以免造成用户选择性困难。同时,后台需要制定合适的视频上传与管理办法,用户上传的视频经过管理员审核修改后将其归类,归档在对应分类下。这样,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就会井井有条,不会出现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情况。(2)信息过滤机制。建立合适的信息过滤机制能够有效解决信息过量问题。未来如果能够创造一个信息过滤APP或者在手机系统中植入信息过滤功能,从动态的信息流中抽取出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 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子集,去除掉与用户无关信息,那样就能减轻用户认知负担。而将这种功能应用于慕课建设,就能够自动为用户过滤掉不需要的课程,保留与自己需求相关的课程。所以,及时建立与慕课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过量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其隐性弊端所带来的冲击,缓解用户学习时产生的精神负担,是有必要的。
2. 传统教育的冲击
一种新兴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对传统事物的发展造成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慕课作为这一开放式在线教学课程的代表,其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课程都能够通过慕课复制模拟,例如体育课,需要进行户外运动训练的课程。书法课,需要教师手把手示范的课程。诸如此类的课程还有许多,所以无论慕课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无法取代传统课程的地位。我们只能够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它来进行知识传递。如今全国各地纷纷鼓励慕课发展,在线课程和网站注册人数越来越多,未来势必会对传统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学生对互联网的辨识度。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总是由衷的热爱,只要是在网页上出现的内容都会点进去看看,对于在线直播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感兴趣,预约课程也经常出现点击率暴增或是无人问津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网络跟风,即选择课程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是视频点击量,这其中也包括信息引导的情况,即原本打算观看的视频因首页的其他信息而耽误了,等再回到原来的搜索时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事实上,不仅学生对于互联网信息没有辨识度,许多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慕课建设过程中没有引导机制,就会让学习变得没有方向,这样反而不如传统教育的课程体系踏实,是需要注意的。(2)教学手段的主次错位。慕课从产生到现在一直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系统化、逻辑化、智能化发展,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如果未来没有教师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课,也没有学生坐在下面认真的听讲,都是在家中对着电脑就解决了,那么这种学习过程和机器人还有何区别呢?慕课的功能性的确能够给教育改革带来巨大便利,但是如果过度发展也会带来麻烦。假若未来的学生都不愿去学校上课,只想呆在家里,那么教育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所以,让慕课建设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作为传统教育的改良工具,才能够良性的发展下去。
我国慕课发展至今已有6年,从现阶段各方面来看已经初具规模,虽然在未来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但是整体保持良好态势。慕课是我国教育改革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研究慕课建设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化迈向新的台阶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2.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3]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35(5):92-99+112.
[4]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16-121.
[5]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3-12+22.
[6]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7.
[7]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4):21-27.
[8]林晓玲.“互联网+”时代高校科研国际化的创新路径[J].高教學刊,2019(20):25-28.
[9]高明珍,刘怡珂.“互联网+”时代气象影视人才培养策略[J].大众文艺,2020(17):201-202.
[10]王岩岩,梁洁梅.行业背景下CG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设计,2017(1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