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住院患儿口服药品分剂量调查分析
2022-01-18刘敏王相峰曹雪宋燕青李艳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130021
刘敏,王相峰,曹雪,宋燕青,李艳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
儿童各器官及系统与成人差异较大,且生长发育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反应也有所不同[1]。目前,临床常根据患儿年龄、体表面积、体质量计算用药剂量,将成人药物“缩小”用于儿童,常导致给药剂量不准确[2]。给药剂量不准确是儿童用药错误的原因之一[3]。有研究[4]表明,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人的 4倍,长此以往将成人药物“缩小”用于儿童必定为儿童用药埋下隐患。本研究抽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 6月至2019年5月0~14岁住院患儿口服药品分剂量用药医嘱,评价儿童用药分剂量现状及安全性,为保障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0~14岁住院患儿口服药品分剂量用药医嘱,共1 080例患儿,15 724条医嘱。统计分剂量药品信息,包括患儿年龄、性别、药品名称、规格及拆分剂量,对相关医嘱条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分剂量患儿年龄与性别分布
本研究共纳入1 080例患儿,15 724条医嘱,其中男679例(62.87%),女401例(37.13%);婴儿期分剂量医嘱数占比最多(4 140条,26.33%),其次为学龄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见表1。
表1 分剂量患儿年龄与性别分布
2.2 分剂量药品种类分布
15 724条医嘱中,涉及13类95种药品,泌尿系统药物分剂量医嘱条数占比最多(4 282条,27.23%),其次为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等,见表2。
表2 分剂量药品种类分布
2.3 分剂量使用数量前10种药品分布
15 724条医嘱中,我院分剂量使用数量前10位药品分别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氢氯噻嗪片、他克莫司胶囊、螺内酯片、双环醇片、依巴斯汀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酪酸梭菌活菌散及头孢呋辛酯片,共7 809条(49.66%),见表3。
表3 分剂量使用数量前10种药品分布
2.4 分剂量药品剂型分类情况分布
15 724条医嘱中,涉及16类药物剂型,片剂分剂量占比最多(10 434条,66.36%),其次为硬胶囊(1 329条,8.45%)及口服溶液剂(739条,4.70%),见表4。
表4 分剂量药品剂型分类情况分布
3 讨论
3.1 患儿年龄、性别与分剂量的关系
1 080例患儿,15 724条医嘱中,年龄≤1岁患儿分剂量医嘱数居首位(4 140条,26.33%)。婴幼儿肝、肾等脏器及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能力较弱,体内血药浓度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状态,药物敏感性强[5],用药剂量仅为成人的几十分之一[6]。我国供儿童使用的药品品种、剂型、规格匮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导致临床“无药可用”,因此临床将成人药物剂量“缩小”用于儿童[7-8]。
3.2 药品品种与分剂量的关系
15 724条医嘱中,泌尿系统药物(4 282条,27.23%)、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物(2 202条,14.00%)及消化系统药物(2 149条,13.67%)为主要药品,与李英等[9]研究结果一致。泌尿系统药物分剂量医嘱数占比最多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2 373条,55.42%)。小儿尿道下裂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尿道成形术是矫正尿道下裂的唯一有效途径,术后膀胱频繁地不自主收缩、急迫性尿意、下腹胀痛、不自主排尿等,严重影响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尿道下裂术后膀胱痉挛及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应用广泛[10-11],但我国现已上市的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最小规格为5 mg,无法满足临床儿童用药需求,是导致临床儿科药物分剂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3.3 药品剂型与分剂量的关系
15 724条医嘱中,片剂(10 434条,66.36%)用药分剂量医嘱数占比最多。片剂因临床常见、分剂量操作方法简单,成为最主要的分剂量剂型。儿童用药剂量根据年龄、体质量及临床表现进行计算,使给药剂量更具准确性,因此药品拆分规格较多,分剂量涉及1/2、1/4、1/5、1/6、2/5、3/4多种方式。由于片剂压片时辅料与原料药物并不能完全混合均匀且药片形状的影响,导致药物分割后药片重量、有效剂量不能完全等分[12-13]。药物分割后,难以根据药片的颜色、形状、标识等识别药物,增加了临床工作中差错的发生率。法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项为期5年的研究[14]表明,200例患者因分剂量导致用药错误,其中14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片剂分剂量较其他剂型分剂量准确性更高,但也会增加儿童用药风险。
15 724条医嘱中存在特殊剂型分剂量现象,包括肠溶片、泡腾片及缓释包衣片等。肠溶片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在普通片剂外包裹一层肠溶包衣,使药物在胃液中无法崩解,到达肠道后在肠液中崩解及吸收的一种剂型,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分剂量后破坏了药物剂型,增加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药物遇水后迅速崩解,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且适用于儿童,泡腾片对空气中的湿度极为敏感,分剂量后导致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增大,药物长时间接触空气吸潮变色,发生不可逆性结合影响药物质量[16-17],导致治疗失败。缓释片主要涉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2、1/4)、丙戊酸钠缓释片(1/2),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是由微囊化的颗粒组成,每个颗粒是一个独立的贮库单位,分割后每半片均能保持缓释特性,丙戊酸钠缓释片带1/2刻痕线,为避免破坏其缓释特性导致血药浓度骤然上升,分剂量时应严格按照刻痕分劈[18]。
4 建议与对策
美国FDA规定,原研药表面有刻痕的,仿制药也必须带有刻痕,且刻痕能有效指导患者将整片药物均分。《欧洲药典》规定,片剂表面刻痕用于分剂量的作用,须在说明书中阐述,如片剂表面无刻痕,需分剂量服用的药物,须在说明书中标注“服用时保持本品的完整性,分剂量时本品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18]。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并未对药品刻痕的作用或是否可分剂量服用等相关信息进行规定,建议相关部门及药品生产厂家关注片剂分剂量问题,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相关分剂量信息。美国药学会为避免分剂量带来的用药风险,于2004年发布了《片剂分剂量指南》[19],详细描述了药物分剂量的方法,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建议国家出台相关药物分剂量使用指南,明确分剂量事宜。我院药学部采用单剂量摆药方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发药,制定单剂量摆药管理规范,临床药师进行药片分剂量时严格按照拆分药品流程操作。审方药师对医嘱逐一审核,对不合理分剂量药品拒绝调配,可拆分的药品使用分割器分割,分割器分割较手工、剪刀等分割法,药物质量偏差小,分剂量准确性高[20]。
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仅针对某一家医院分剂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待扩大样本量在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