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梦的土地(组诗)
2022-01-17王夫刚
王夫刚
黄河入海口
东营人不喜欢和来这里的游客谈论历史。
东营的诗人则以黄河口的名义
虚拟了一个诗人部落
与外界抗衡——能够逼退大海的河流
已经不多了——他们认为
并非东营拥有黄河,而是
黄河接纳了东营(谁俯瞰过黄河入海
谁就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东营人不喜欢和来这里的游客
谈论记忆,年轻的土地
更像一个孩子对成长充满了
无法抵挡的好奇——
于是我们去看港口(已经跑到渤海里面)
去看牧场(澳洲奶牛心情不错)
去看湿地公园的芦荻
沿着风的方向带走我们的抒情
去看金湖银河的施工现场
被不断提高级别的尘土
吹得纷纷扬扬:河水还在流淌
大海依旧不动声色
黄河入海口处,东营人
不喜欢谈论历史,但不影响他们创造历史。
取景框
几位诗人站在黄河一侧热烈地讨论着
河流和人的关系: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画外音是,到了黄河
就该死心了——摄影师插话说
诗人可以例外,现在请大家做出
指点江山的样子。没有一位诗人表示拒绝
镜头面前,他们一脸严肃地
望着远处,等待闪光灯亮起
黄河横陈眼前,看不出流淌的样子
而刚好飞过头顶的鸟类
也不是著名的丹顶鹤
载歌载舞。“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几位诗人似乎并不苟同
但摄影师认为,没有永恒的
道具,也没有永恒的理解
献给道具:黄河一侧,黄河的另一侧
几位诗人的无异表现已经说明。
超然台,明月时有
年轻的市长饶有兴致地建议采风团
去超然台看一看——大家来到的这个地方
曾是苏轼自求外放的治所
他先赴杭州,后知密州
(只为与弟弟离得更近一些)
中秋节喝醉了,想起在济南工作的
亲人,感慨在所难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有才的人都这样,何况兼怀的是
另一个有才的人 (兄葺废台
弟命名之)。年轻的市长饶有兴致地
介绍道,苏轼之后,至元
至明,至清,至民国
超然台曾经有过十六次重修的
记录,解放后的拆除与复建
权且相互抵消,苏轼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又云:“凡物皆有可观。”
超然台以苏轼的名义欢迎
诸位同行——登而四望才算不虚此行
至于能否欢饮达旦,悉由君心。
博兴小记
故事的开始,是汉代的孝子卖身葬父
眼里噙满泪水,结局却是
天上皇帝的女儿为之日夜织缣
偿债赎身,恩爱还家。
槐树们有千株万株
只有博兴县湾头村的这一株
允许对号入座。出租车司机怀着复杂的心情
说起董永——两个版本的
主角,其實长着同一张
面孔在一棵树下私定终身
两千年了,博兴县的布衣居然比帝王
还要有名气:这当然是真的。
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历史的吊诡有时就隐匿在生活中。
过杜受田故居
帝师杜受田,我们以前对他了解不多
今后也不需要知道得更多。
不置田亩,不增宅产,死于赈灾任上
也不是他的本意 (鞠躬尽瘁
早在三国时期就被使用过了)
车子经过滨州城北,在杜受田故居
稍作停留——时风沙四起
没有刮走仿古建筑上的
青色,但几乎可以把人吹倒——
帝师杜受田,我们以前对他了解不多
今后也不需要知道得更多。
旅游手册上的风景与真相无关
相国第,宰相府,翰林居
大户人家的寂寞也曾鲜为人知。
“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
咸丰皇帝扶棺恸哭,如此哀悼
自己的老师,而我们
也允许这样追忆:当情怀付与逝水
晴耕雨读,世界无非一个村庄。
刘集传奇
刘世厚捐出了这本封面印有大胡子老头的
小册子 (“广饶藏本”是后来的叫法)
他已年逾八旬,风中举烛。
他的耐心算不上文物,他的想法
也算不上,作为一个高寿的农民
他所展示的最大智慧就是在这本小册子上
加盖一枚自己的名章:革命
喜欢硝烟弥漫,平淡人生积满尘埃。
从张葆臣到刘雨辉,到刘良才,到刘考文
再到刘世厚——胜利者的传奇
被清晰地勾勒出来 (未来的教育家
翻译了一本呐喊之书,释放的
却是徘徊在欧洲大地上火种一般的幽灵)
刘世厚没有等到这一天——
为早年的禁书建造一处主题纪念馆。
他甚至不知道,这本印错书名的小册子
这本一九二○年而非一九二一年
就来到中国的小册子,这本住过
地窖、粮囤、雀窝和屋顶脊瓦的
小册子,曾经给他带来
超出广饶县的嘉奖,而他居住的村子不但发生了
刘集惨案,还曾有过“小莫斯科”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