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公共艺术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以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人才培养方向为例

2022-01-17周阿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资源优势师资方向

文/周阿成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仅是在一些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中设置公共艺术工作室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直至本世纪初才在高校正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 (即公共艺术方向)进行招生。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将公共艺术方向升级为公共艺术专业[1]。从此,我国的各大美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纷纷组建公共艺术专业,现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已有近百所。

一、我国的公共艺术专业建设现状

公共艺术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培养社会相关领域所需要的人才。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院校已找到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且其中少数院校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具有多元发展的特性[4]。综合来看,我国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二是网络空间与大众传媒公共艺术形态方向;三是公共艺术策划、传播与管理方向。我国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涉及的领域,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公共艺术专业的3种主要人才培养方向及内容

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创造能力的专业人才[5]。此方向所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能够为纪念性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风景名胜空间、交通空间等城市环境空间创造出体现社会公共精神与满足公众普遍的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的优秀艺术形态。例如,培养出服务于公共建筑、城市家具、雕塑、壁画、景观、装置、多媒体艺术、公共表演、艺术活动等领域的创造性人才。

网络空间与大众传媒公共艺术形态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传递公共文化精神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的专业人才。此方向培养的人才最终能够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虚拟交流平台传播媒介传达公共领域价值观念和审美态度,服务社会。

公共艺术策划、传播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有综合性、交叉性和整合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此方向培养的人才最终能够系统、整体把握城市公共艺术项目建设组织、策划、实施、传播、管理等,服务社会。

这3种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又各自包含了若干个不同的领域,故而公共艺术学科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专业人才的培养面较宽。并且,目前我国公共艺术专业建设还不够成熟,尚无一所院校能够培养出多个方向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各院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培养能力,依托并发挥院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相关的社会资源优势,切合实际、有所侧重地去选择、确立自己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也即是说,各院校在制定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前,是结合自身现有教学资源与新增师资、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规划和内容进行分析评估,结合公共艺术专业的特性、人才培养原则和社会需求,以及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去确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院校自身人才培养能力的专业方向。

虽然有部分院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有些院校虽以“公共艺术”为名开设专业,但并未改变传统的学科属性和教学模式,也未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向;有的院校坚持开设公共艺术专业几年后陷入困境;甚至一些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在办学几年后停止招生、或改为其他专业。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公共艺术专业的内涵和特性认识不足,甚至解读有误;二是对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缺乏认证和研究;三是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与培养方向不对称;四是对院校师资优势、教学实践与研究资源、地方经济与文化资源等各种条件和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五是忽视了对专业相关或交叉学科领域资源的利用。总体来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模糊、目标与方向不明是现阶段公共艺术专业的共通问题。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方向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各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二、我国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艺术专业建设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在下面给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院校确立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是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6],因此笔者将着重以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的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如何整合与利用院校学科与师资优势、教学实践与研究资源,以及地方经济和文化等优势资源解决当前公共艺术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 发挥院校的学科资源和师资资源优势

现阶段各高校普遍选择从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培养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其中,大多院校是以造型艺术和艺术设计专业背景的师资为主体,结合政治学、社会学、艺术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美学、设计伦理学、规划学、城市学、建筑学、生态学、材料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师资,共同搭建培养团队[7]。师资主体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这就使各院校因拥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特点不同而表现出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各个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办学方向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形成各自院校的培养特点。

香菇出菇季节不但需考虑市场,更需结合适宜的季节出产优质菇。王院村一级与二级菇出菇率达90%,一级菇占71%,且在5—6月鲜菇的市场价有所提高,认为5~6月非常适合作为辽抚4号的出菇季节。王院村采用袋内出菇的方式,存在袋内出菇、憋菇的现象,管理存在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鲜菇出产的总产量。在山区环境5~6月的日夜温差较大,空气湿度高容易促成菌丝成熟的香菇菌棒出菇。因此,在该地区采用脱袋出菇的方式可能更适合当地香菇生产,如果采用袋内转色的方式,养菌时间不能太长,避免温差刺激、光线、震动等催菇方式[4],若不经过转色在袋内形成大量菇堆积,袋内菇易畸形、长势弱。

2.1.1 学科资源优势的依托与利用 各院校在设置公共艺术专业时,通常是根据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公共艺术专业所在院系的学科群和资源优势去确定本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通常会选取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中某一方向或多种方向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例如,如果某院校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规划、建筑、信息技术、绘画、雕塑、舞台表演艺术等专业或方向中拥有国内高水平的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较强的学科群的优势,那么在确定自己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时就可以整合和利用这些优势学科资源。

一些高校通常会以与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的人才培养方向相关的优势学科为主体,整合与造型艺术相关的专业门类和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确立自己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根据不同的优势学科,可确立的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人才培养方向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公共景观方向; (2)以工业设计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城市家具方向;(3)以规划和建筑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城市设计方向;(4)以数字媒体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数字媒体艺术方向;(5)以美术学绘画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壁画方向;(6)以美术学雕塑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公共雕塑方向;(7)以舞台表演艺术专业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的公共表演方向等。此外,还有少数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确立的是不同于以上的方向。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是在组建于1995年的装饰艺术专业基础上设立的,其结合有着海外学术背景的师资去组成教学团队,强调的是公共艺术的“实验性”、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的理念与方向[8]。

综合类院校更容易发挥和调动学科优势对公共艺术专业进行建设和人才培养。如同时开设有艺术 (美术学、艺术设计、舞台艺术、影视等)、人文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传播学等)、工科(建筑学、信息等)、理科 (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与设计实践等)等学科门类的院校,其可采取人文和艺术、工科和艺术、理科和艺术等不同的学科交叉结合类型,去拓展公共艺术的培养方向,使人才培养趋向全面和综合发展。

2.1.2 教师资源优势的依托与利用 除依托和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建立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培养方向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调动学校相关师资之力,整合和利用师资优势。对具有该专业方向素养的师资和相关交叉专业领域的师资,可采取跨学院跨系调配,与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培养方向主体教师组成固定的教学团队。

例如,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依托江南大学的轻工特色和学科背景,综合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优势,结合学科带头人在数字技术与公共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优势,设置了公共艺术专业的“艺术与科学”培养方向。这一培养方向是把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结合到公共艺术的设计创新和形态创作之中,拓展公共艺术的存在方式。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找到了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语言,呈现出大量精彩的公共艺术作品 (见图2)。又如,广州美术学院的公共艺术专业建设,整合了原有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科的办学构架与经验,调动并发挥优秀学科的师资优势和多年来广泛累积的公共雕塑社会服务资源,依靠雕塑学科师资力量和公共雕塑社会服务的社会影响力,构建实践与理论并重,培养“艺术服务社会”的复合创新型公共艺术专业培养体系。

图2 采用常规雕塑手段结合数字技术创作的作品:《砕阅石硿》

对院校师资优势的整合和调动来探索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不是专业培养的“看菜吃饭”,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专业方向的培养原则、目标、方向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也应该确保相对应的师资构成健全、合理。若通过院校范围内去调配、整合师资力量仍不足以构建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那就需迅速新增师资、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2.2 依托实践教学资源与研究资源优势

对与公共艺术专业的建设来讲,学科资源和教师资源是软件优势。光有软件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硬件资源优势,否则将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建设公共艺术专业的硬件资源主要包括校内专业实验室、相关研究平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相关教学实践资源优势和研究资源优势[9]。对教学实践与研究资源优势整合与调动不仅可以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也可以将其结合到公共艺术专业方向的建立、培育与拓展之中。

2.2.1 实践教学资源优势的依托与利用 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通常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10]。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方向的存在方式更偏重于艺术实践。因此,实践教学在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艺术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在培养前期,课程教学中的大部分实践环节通常是在校内的本专业实验室、跨专业实验室和共享实验室进行的。而到了第6至第8学期,学生需进入企业合作单位和校外实习基地,去结合实际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实践学习。

一般来讲,有一定办学条件的艺术类院校大多都建有泥、木、陶瓷、玻璃、纤维、金属、3D打印和雕刻、模型制作、多媒体等实验室。对于一些设备配置和技术水平高的重点实验室或工作室,可以将其作为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培养方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建立的模型模具实验室、机动装置构造与程控实验室、虚拟艺术、光媒介与综合媒体影像实验室,对公共雕塑、场所空间艺术、景观装置艺术、艺术工程与科技等方向的实践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学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见图3)。又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研究所、主题空间工作室、公共艺术体验设计工作室、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等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场所,成为艺术城市、创意城市形象、文化城市生活设计3大公共艺术专业方向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支撑条件。再例如,江南大学建立了江南大学陶瓷艺术中心、宜兴紫砂艺术实训基地等用于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场所,对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在媒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3 学生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手段创作的作品:《观·反观——二十六号宇宙》

2.2.2 研究资源优势的依托与利用 在公共艺术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也可依托、利用院校中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特色研究平台。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计类省级以上级别的研究中心、文化传承类研究中心等平台,都可以结合到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人才培养方向或专修方向之中,作为其专业人才培养的资源和依托。

很多院校的研究资源优势在其公共艺术专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和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江南大学的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与艺术设计跨界融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美术史与美术考古、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以及美术教育与美育等领域的学术成果等研究资源和成果,对其所在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建设与培养特色的凝练,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另外,推行高校与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在内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也能够强化和拓展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如高校公共艺术专业与景观设计公司、环境装饰公司、娱乐设施公司、公共设施生产企业、文创企业,与公共艺术相关的材料加工企业等展开合作。通过对这些实践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发挥,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造性、质量、效率和可行性能够得到提升。并且,也能够增强公共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面,深层次延展公共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有益于学生综合创造力的提高[11]。此外,通过实践性教学,也能够使学生树立专业观念,明确专业定位,加深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

2.3 利用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等资源优势

公共艺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的,与社会联系紧密,因此公共艺术专业的建设也需要社会的助力。整合、利用与公共艺术相关的项目、技术、信息、交流、市场、传播、服务等地方经济、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对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培养方向的专业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国家级高科技信息产业基地、工业设计园区、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生态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区等,或者院校所在区域具有的丰厚传统文化、工业遗产城市、传统工艺特色资源、特色旅游资源等都可助力公共艺术专业建设。可以把这些地方经济、文化、自然等特色资源去结合到公共艺术专业的城市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形态人才培养方向中。

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紧密依托其资源优势,以“学术为本、应用为先、推崇新异、关联社会”为宗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动力,开放学校与社会的深入交流,在艺术院校中率先建立了城市设计学院[12],将公共艺术设在“艺术城市”领域教学方向,把公共艺术纳入城市设计系统中,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其资源优势的依托下,学生有机会把创作直接融入城市建设之中 (见图4)。例如,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将艺术融入大众生活,整合利用宜兴紫砂艺术和惠山泥人等江南手工艺资源,设置“艺术与生活”的公共艺术形态方向,由对具有生活化的公共艺术形态的关注开始转变为对融入生活空间、具有公共精神的艺术载体的创新实践与研究的关注,并且促使学生在题材、形式、媒材、技术等方面对艺术形态进行多维创新,形成一种新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公共艺术专业存在方式。

图4 中央美术学院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作品:《爱》

也即是说,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在院校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资源,注入人才培养的活力。将社会发展的前沿理念与技术引入院校,密切关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使公共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知识应用与社会对接,拉近院校与社会、课堂与公众需求的距离。并且,让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连接地方经济和文化,连接公众的社会生活,接受社会考验。在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始终保持跟随时代,使得其培养方向的培育与发展既要保持稳定性,又要在同步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持续性。

通过充分整合与调动社会资源构建和拓展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在强调培养服务于社会的普适性人才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适当比例的具有地域倾向性的定向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区人才需求,也可以服务相同或相类似的地区。

三、结 语

总的来讲,公共艺术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依托和利用院校自身学科资源和师资资源优势、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与研究资源优势,以及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等资源优势确立合适、合理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因此,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院校需具备应有的办学条件,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公共艺术专业内涵和属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掘、整合和利用并开拓教学资源,以最终形成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当然,专业方向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公共艺术建设的发展和院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提升,培养方向也会随之不断优化和拓展,并逐步形成多种培养方向并行、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局面。

在公共艺术专业学科培养方向的建立中,无论是创立不久的院校,还是正准备重组或创建的院校,需要经过专业建设的培育过程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论证过程:要对学科特性、专业教育原则、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优势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不强求多而全,应注重精而有特色,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长远,吸收借鉴好的公共艺术学科建设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在逐渐步入正轨趋向稳定的发展阶段,需定期对专业方向、培养路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及招生与社会需求对接进行分析评估,找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尽快进行有效地解决;同时,实行开门办学,广泛与国内外同行院校和社会相关知名设计企业开展交流、研讨与合作,使得学科发展始终充满活力,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稳定、健康的发展。这样更有利于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之间的融合交叉,互补联动,最后朝着高水平综合性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优势师资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河北承德矿泉水(山泉水)资源优势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动唐山创新发展
发挥四川资源优势,实施中药产业扶贫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