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主题策展构建

2022-01-17金江波曲光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策展展馆视域

文/金江波,曲光复 (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

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特殊时代产生,并存续与贯穿在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1]。红色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而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植于中国国情,并在波澜不惊的历史新民主中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红色文化的策展,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实现“文化自信、道理自信、制度自信”的有效措施。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策展,其生成路径与传播载体都发生了改变,对红色文化的数据修复、存储、展览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这一新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策展,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一、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新意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披荆斩棘,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共和国的建设甚至奉献出生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3]。红色文化不仅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征程,也是新时代我国最为重要的精神传承。

红色文化,其内涵争论颇多。狭义上,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奋斗形成的物质符号,包括遗址、遗物等,它是红色文化的基本载体。广义上,红色文化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符号,如理论、规章及制度。狭义的红色文化强调物质符号,而广义上的红色文化,则是物质符号的精神维度拓伸[4]。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来源,也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主要动力[5]。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培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这形成了中国特色文化的主要构成维度。不仅如此,红色文化蕴含了红色基因,其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自我革命”“百折不挠”的精神,契合了当前国家治理、经济建设、文化体制的建设需求,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直面新型冠状病毒、中美贸易战、经济下行等新挑战,为新时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赋予了历史的力量。

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涵义或可进一步拓展到故事符号[6]。通过红色事迹的亲身经历,以“口述”史的形式,对红色故事进行进一步挖掘,借助新媒体,或可再现红色故事,甚至让参观者参与红色故事。如“红色”电影、唱“红歌”、VR“红色”游戏等,让参与者置身其中,形成沉浸式的红色浸润。

从传统视域到全媒体视域,红色文化的形成载体与传播媒介都发生了改变,生成新的故事符号,产生了新的策展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从传统视域到全媒体视域:红色文化策展模式

全媒体下,传统红色文化的形成载体与传播媒介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它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物质符号的搜集,更是故事符号的再构。同时,红色策展打破了物理场域与固定时间限制,参与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新的渠道,随时随地感受革命历史、体验红色故事。新时期红色文化的策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红色物质符号的永久保存,还应该注重对信息文化内涵的提取、加工、组织和管理,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红色文化服务。

二、全媒体视域下红色符号的整理与数据化

2.1 红色谱系的挖掘整理

2.1.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红色谱系符号 这些符号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含精神层面的。同时,还有一些红色符号存在于革命事件经历者的记忆中,可以对这些红色符号进行系统化整理。

2.1.2 物质符号的再造 一些革命遗址,历经多年风霜,或已淡化、或已倒塌,红色文化的生成便缺乏直接载体。因此,对这些物质符号的再造,颇有必要。例如,中国共产党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形成了“长征精神”。近年来,各地对“长征路”资料进行整理还原,发起“重走长征路”活动,即是对红色物质符号的再造。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还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会议场地、名人故居等,让参与者可以再次通过物质符号载体,再忆峥嵘岁月。

2.1.3 精神符号的搜研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精神文化符号。从早期陈独秀、李大钊对共产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建国设想以及革命章程等,形成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红色论著。与此同时,还出版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等多种报刊,这些有意义的精神符号,在全媒体视域下传播的前置条件是符号的搜集与研究。专门整理一批代表性的红色理论专著,搜集一批红色规章,研究一批红色精神符号,从而形成新的红色精神理论谱系。例如,“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便搜集了大量红色理论论著。但是,此种专门数据库还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未来可以形成更为特色的红色理论数据库。

2.1.4 故事符号的再现 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一些事件有档案文献、历史建筑作为传播载体,然而,还有部分的革命事件,或许没有留下历史的直接证据,而是存在于故事亲历者的记忆中。对这些故事的挖掘与整理,利用红色电影等形式再现奋斗历程,或可起到更为直接的红色浸润效果。近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深入走访革命老兵,挖掘革命历史细节,写成一大批红色故事专著,并筹拍一大批红色电影,拓宽了红色符号的维度,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2 红色符号的数据化

2.2.1 红色资源数字化修复及再现 随着岁月的流失,一些采集的红色符号可能会出现磨损、糊化等问题,如老照片会老化模糊、档案会磨损缺边、录音录像会失真等问题。大数据环境下,为这些失真的红色符号再现提供了可能。可以综合利用图像、音像以及虚拟现实构造功能,再现革命文物的原始风貌。对于破损的档案、音频、视频等,可经扫描后,对图像进行重构,对色彩进行修复,对声音进行修补,对声画进行合成,还可以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革命遗址进行重修建构。当前智能AI技术,在老照片等修复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未来可以进一步在图像符号上进行智能运用。另外,Sketch Up和3D MAX等软件,在革命遗址的前期精确测量上,可以实现一比一仿真再构,实现虚拟修复。数字化修复及再现功能,不仅能保存革命档案,同时也能使一大批难以问世的红色符号再行面世,从而为其策展传播提供了可能[7]。

2.2.2 红色资源数据库构建与展示 大数据时代,文化的传播媒介发生改变。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2018—2022年)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各地建立特色红色资源数据库,并鼓励红色资源的开放共享。支持各地档案馆、博物馆以及科研机构对红色资源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化保存、展示、传播、融通。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数据库。例如,河南省构建了焦裕禄精神数据库、山西省构建了太行精神数据库、陕西省形成了习近平与梁家河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以图像、视频、档案作为载体,通过数据化采集保存与传播,深刻改变了红色资源策展的渠道与载体。

2.2.3 红色文化数字传播 传统传播媒介下,红色文化的策展传播,主要是实物符号的展览,如一支枪械、一根扁担、一双草鞋,这种单纯的物质型展览,难以实现立体化、丰满化传播,且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难以让参与者产生共鸣。因此,静态化的物质展览,可以通过动态化的数据传播,让红色文化的策展更加生动立体。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红色精神进行故事化处理,展现红色符号的前世今生,实现精准化、趣味化、个性化传播。例如,2017年,福建省推出红色虚拟现实体验馆,参与者可以身临其境重走“长征路”,让“静”的红色符号“动”起来,“活”起来,从而提升了传播效度[8]。

三、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策展实现途径

3.1 多元化:丰富策展设计

传统策展下,普遍存在展示手段陈旧呆板的问题。展示形式以传统图文、实物、雕像等静态手段为主,观展过程中,观众只是简单的视觉被动信息接收以及现场导览系统或者直接以工作人员讲解来完成。其科技含量低,创意创新低,互动体验低,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展示效果的实现。以上展示手段存在于大部分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多年策展经验表明,这些陈旧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观众的观展需求,也不能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展示设计呼之欲出,将为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旅游开发,提供新的路径。徜徉在展馆内时,要有清晰的浏览脉络,有一个或多个“红色文化”主题,其中,构成元素包括人物事迹、革命事件、档案资料、生活布景、珍贵文物、生存环境等,要将红色文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让参观者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所传达的精神以及当时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

展馆的设计与布展首先要和主题紧密相连,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必然要将“红色文化”作为展馆的主要表达对象,对主题的设计,要像讲故事一样层层展开,逐步传达主题思想。首先,要尊重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在展示过程中,将可以提供的珍贵文物、档案资料、照片图画等尽量让观众看到,有质感的文物和资料可以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红色文化主题要强调思想上的觉悟和政治立场的坚定,要让观众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有深刻的触动。同时,要考虑展馆时间轴的设计规律,以纪年体的方式能让观众个体感受到历史时间的连贯性,和革命发展的曲折。

例如,福建省打造了红色全媒体展厅。该厅分为7个板块,分别是序厅、红色文化VR体验厅、红色文化资源厅、红色人物厅、红色教育厅、红色旅游厅、红色文艺展示厅。参与者可以远程,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时参观红色遗迹,参与红色旅游,体验红色故事,欣赏红色文艺作品,多维度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与魅力。

不同主题的展厅,可以实现相互链接,参与者可以通过引导,进入不同风格展厅,也可通过场景选择不同展厅。当然,线上展厅与线下策展应当有效配合,参观者可以到线下参观实物,在真人讲解员的解说下,更进一步深入了解符号背后的故事。

在全媒体视域下,策展单位利用跨平台的引擎技术,使参观者能够在PC端与移动端口实现无障碍参观。在PC端口,游客仅仅需要动动鼠标,就可以在家“重走长征路”“四渡赤水河”,真正实现“畅游无线、身临其境”的网上展馆。在系统展馆,参与者只需要滑滑手指,就能“翻大雪山”“观百团战”。利用虚拟现实设备,还可以在家实现革命遗址的浸润式参观,实现行星视角、主观视角、全景视角等多空间、多维度、全视角的红色漫游[9]。

3.2 技术化:VR、AR等新技术的嵌入

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新的应用手段,而是很多场馆中经常运用的展现方式。它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将图片、动画、影视进行有效融合,在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上给人们以感官上的刺激,与静态展示方法相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观众的观看兴趣,在感官上有更强的冲击力,同时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要在红色文化主题展馆上多增加这样的展览方法,提高多媒体升级和更新频率。目前的数字化多媒体在功能上更加完善,观众可以手动进行自主选择,如此,在浏览和互动上又有了很大进步。另外,增加数字化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更多的互动方式让观众有丰富的观赏选择。现在的多媒体数字成像技术,观众置身于360度环绕展示中,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当时的震撼效果。

大数据下,VR以及AR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VR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虚拟现实,它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虚拟世界与真实时空互补。当前VR技术广泛运用于游戏开发中,不少地方也利用VR技术进行红色策展。VR技术,区别于以往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虚拟现实”,传统的多媒体是将要展示的文字、视频、动画、图片等事物进行扁平化处理,人们通过大屏幕进行观看,所以,事物都从三维变成了二维。但是VR技术是将所有的事物从二维变成三维,任何事物在VR展示过程中都是以立体的方式呈献的,而且打破了传统展示中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增加了嗅觉、味觉、体感等多种感官体验,这也是它被称为“虚拟现实”的由来。VR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科技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体验方式,人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就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但是VR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设和维护,需要展馆根据自身能力量力而行。山东省档案馆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利用VR技术再现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场景。未来红色文化策展,可以采取VR技术,通过动捕数据采集和全比例场景复现,让参与者形成更为深刻的场景体验。

A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增强”现实世界的一种技术方式,它广泛运用于文旅行业。通过对红色符号的整理,以物质符号作为载体,利用AR技术,实现对红色符号的数字化展现。云南省通过AR技术,对西南联合大学遗留的物质符号进行了AR增强,实现了较好的策展体验。

3.3 共享化:联合策展平台共建共享

传统策展视域下,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展览只能在固定的场域进行。而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策展可以突破物理场域的固态限制,实现不同红色文化的联合在线展览传播。

当然,红色文化分享平台已经努力向公众提供更多的在线访问,但是如果不同平台特色不一,有的是档案性质材料,有的是图像视像,且红色平台大多数只以各自独立的在线区分方式,提供数字化资源访问,这就导致不同的资源难以形成连贯性的符号集合,也就导致红色文化展览不同区割形态难以连接。全媒体视域下,这一困境有了新的解决方案,Omeka数字在线展览工具或可实现红色符号的集合访问。它基于数据整合功能,支持不同格式的文件单元创建,基于时间轴为主要线索,智能生成红色数据的时间排列,让分散的红色符号形成动态的红色故事。

除了技术上共享外,不同特色的策展单位也实现了红色资源的在线共享。南京市建立了“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将南京市主要的红色物质符号、精神符号与故事符号进行线上整合,参与者可以实现一键漫游,足不出户即可浸润在南京市红色文化氛围中。上海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红途”一站式平台,将全市600多处红色资源进行网络整合,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实现了红色资源的“一站共享”。

3.4 互动化:数字化趣味参与

传统视域下,红色文化主题展馆与观众普遍缺乏交流,经常出现人与空间脱节。展示空间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展示物与观众需要有效沟通,而缺乏互动体验设计一直是传统展馆的瓶颈。尤其在红色文化主题展馆,严肃的展示内容与程式化的展示流线,让空间与观众保持着刻意的心理距离,从而影响展示效果的实现,最终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全媒体视域下,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红色电影展博”,观众热烈讨论革命英雄事迹,形成了红色文化的跨时空对话[10]。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趣味参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浙江省档案馆通过“唱支红歌给党听”(见图2)与“时光照相馆”(见图3)策展活动,即实现了红色文化数字化的趣味参与。

图2 浙江省档案馆“红歌亭”

图3 浙江省档案馆“时光照相馆”

在数字化视域下,互动设备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在行业领域的崛起和兴盛,数字化互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体验度。在红色文化展厅中,观众可以在电子屏幕上留下自己的感悟和留言,在设备上自行选择毛笔、钢笔、颜色、粗细等,观众不仅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还把这些感受写出来,让后继的观众可以看到,也为红色文化主题展馆提供更多的反馈意见。唱红歌是红色文化主题展馆中的一个特色节目,其中的互动设备为观众在不同空间提供便捷,定期组织观众互动,开展唱红歌活动,或比赛,或交流,这样可以让观众产生交流和互动,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11]。

四、结 语

我国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红色文化精神更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动力,也是我国我党在今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经验和信仰。红色文化策展,更能让参与者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为现在美好生活做出的奉献,进而从“红色基因”中寻找到前进的动力。但是,传统红色文化的策展,大多以静态物品作为主要参观物品,在视觉上需要观众自行联想,特别是一些宏大的革命场面,缺乏现代化的灯光音响配合,过于陈旧的展览方式不能更好地烘托振聋发聩的革命呐喊,也不能将红色文化的内涵更好地传递给观众。在全国各地红色文化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展馆的设计创意缺乏新意,很多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缺少差异性,观众经常参观一处就能了解其他展馆的思路,在表现手法上缺乏时代感和科技感。

在全媒体视域下,传统红色文化策展的困境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实现红色符号搜集、数据修复、数据保存,进而通过多元化、技术化、共享化以及互动化的策展设计,将“静态”的红色符号转变为“动态”的红色故事,在全媒体视域下策展营造中,更注重互动式、体验感与情景式的展陈形式语言,引导、丰富观众对于红色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内化,形成新的红色体验与红色浸润。

红色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是我国取得民族解放与国家建设的关键精神信仰,也是中国共产党今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精神传承,不断发掘现代科技对于红色文化的技术支撑,具有重要功能导向与现实指向。

猜你喜欢

策展展馆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关于策展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