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研究
——以徐州市国基城邦住区为例

2022-01-17

华中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住区权重设施

刘 聘 季 翔 李 培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老龄产业的指导性文件,里面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迈入老龄社会初始阶段[1]。我国人口基数决定了老龄人口的范畴十分巨大,因此我国老龄化特征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特点是规模大、增幅快、未富先老。国家为缓解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制定了“9703”的养老布局,即90%的老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协助居住在家里养老,7%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购买社区服务在社区进行养老,3%的老年人可以通过集中化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养老,而住区环境将是97%的老人进行养老生活的主要载体[2]。因此,在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亟需从适老性角度出发,对城市住区环境的建设与改造工作进行研究。

国外住区环境适老性的研究最初是从“全民适用性”展开,如Ronald L.Mace提出住区公共空间环境“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用设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适老性设计”[3]。到21世纪初,Clare Cooper Marcus突出技术指导,阐述了居住区老年群体户外空间人性化设计[4]。再后来主要包括住区公共空间环境与老年人日常活动关联性研究,如Williams从住区环境场所感以及治愈性景观的塑造,Brownson在老年人休闲活动内容、活动场所与老年人慢行疾病患病概率相关性等方面研究住区环境适老性[5-6]。而国内住区环境适老性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王江萍从室外场地、室外空间和主要室外设施三个方面上分析了老年人居住外环境的设计方法[7],李辰琦、于淼等通过微环境分析模拟,来优化老年人的户外运动空间[8]。其他研究多从定性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目前住区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主要切入口进行住区环境的适老设计[9-13]。纵观上述分析,现有研究或对住区环境适老性问题做出经验式的列举或总结,或针对单一要素进行定性分析,鲜有对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化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借鉴上述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徐州市国基城邦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探索。

1 研究材料概况

徐州市国基城邦小区于2008年建成,位于徐州市南区中山路与黄河路交叉区域,北侧衔接云龙湖、泉山森林公园,东侧紧邻龙腰山脉,占地约551亩,建筑面积约60万m2,内有4000户居民(图1)。小区建设以小高层、高层为主要形态,辅以联排和叠加,建筑以地中海风格为规划蓝本,将天际线的设计与周边山体相结合。小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山体自然景观优势,山体的坡度成为天然的规划利好,形成了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层次,环境空间呈“两心两环多组团”式布局,即两个核心景观区,两条环状道路,多片宅前景观组团。该小区人口较密集,住区环境随山体标高不同而复杂多变,植被较丰富,环境特征明显,代表性强。

图1 徐州市国基城邦小区区位图

2 研究方法

2.1 设定评价指标集

设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递阶结构:目标层C;准则层F={F1,F2……,Fn}是一个由n项评价指标组成的集合;指标层Si={Si1,Fi2……,Fim}对应Fi={1,2……,n}是一个由m项评价因子组成的集合。

2.2 确定指标权重集

本研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一个评价指标及评价因子,分别请Q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分。第K位专家对第i类一级指标(即准则F层)F1给出的权重为aik,对Fi内第j类二级指标(即指标S层)Sij给出的权重为aijk,则第i类一级指标Fi的权重为:

2.3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建立从指标集到评语集V的模糊映射,确立二级模糊评判矩阵Ri。

二级模糊评判矩阵为:

m;v=1,2,……,5),表示对第j个指标做出的第v级评语的隶属度。本文直接根据评判者的意见确定rjv:

2.4 给出评语集

通常采用五分制记分法给出评语集:V={V1,V2,V3,V4,V5}={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对应评分为:V={5,4,3,2,1}。

2.5 二级综合评判

对二级指标的权重集Ai和相应的评判矩阵Ri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到二级综合评判Bi=Ai·Ri={B1,B2,……,Bn}。

2.6 一级综合评判

将Bi视为目标层C的单指标评判向量,可得一级模糊评判矩阵R={B1,B1,……,Bn}T。然后对一级指标权重集A和一级模糊评判矩阵R再次进行合成运算,最后可得目标层C的综合评判B=A·R[15]。

3 结果与分析

3.1 层次分析法权重值确定

本研究按照“整体性、均质性、可比性、明晰性、简要性”的指标选择原则[16],经过专家筛选,选取出了12个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表1),从道路交通适老性、公共空间适老性和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3方面建立相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1 评价体系指标层含义

邀请15名相关领域测试者(其中相关专业教师、博硕士以及住区老人各5名),进行两两对比,采用1~9比例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为确保权重值的准精度,所有相关领域测试者的所有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要求(即一致性检验的比率CR=CI/RI<0.10),则通过检验,否则需要测试者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由于论文篇幅限制,本文省略了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17],由此得出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值(表2)。

表2 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值

3.2 权重值分析

在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值不同,反映出各因子在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评价过程中不同的重要性(图2)。在准则层方面,权重值排序如下:道路交通适老性(0.4939)>公共空间适老性(0.2536)>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0.2525),说明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应首先关注道路交通适老性的问题,道路交通是老年人群体出行、娱乐、交流的基本载体,是进行住区环境体验的重要保障。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住区公共空间适老性和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程度,满足老年人群对于场地环境及服务设施参与性、安全性、舒适性的需求。

图2 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图

(1)道路交通适老性

道路交通适老性的4个指标层权重依次为:慢行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及无障碍水平(0.5239)>交通流线明晰度以及人车分流的完善度(0.2634)>车辆停放的合理性和有序性(0.1172)>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0.0955)。慢行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及无障碍水平(0.5239)的权重最高且占据了超过1/2,可见老年人群慢行交通出行的难易程度极大影响了住区环境适老性水平,其与老年人群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通流线明晰度以及人车分流的完善度(0.2634)排序第二,说明机动车等快行交通会对老年人群的活动及安全性产生较大干扰,人车分行的住区环境则更加宜居。车辆停放的合理性和有序性(0.1172)与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0.0955)权重相对较低,可见动态交通对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产生的影响比静态交通更加突出。

(2)公共空间适老性

公共空间适老性的4个指标层对总目标“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体系”的影响大小为:老年活动空间的舒适度(风、光、热、湿)(0.4676)>绿化空间的观赏性和康复性(0.2222)>老年交往空间尺度的合理性(0.1614)>老年活动空间功能的主题性和多样性(0.1488)。老年人作为对微气候反应敏感度较高的群体,活动空间的热舒适度是开展一切室外活动的基础。近年来,“康复景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而赋予“绿化空间的观赏性和康复性(0.2222)”的权重仅次于“老年活动空间的舒适度(风、光、热、湿)(0.4676)”。老年活动空间功能的主题性和多样性(0.1488)权重最低,说明老年人群对功能性场地依赖性较低,可通过发挥自我能动性实现对场地的积极利用。

(3)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

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的4个指标层对总目标“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体系”的影响大小为:无障碍设施的完备度和人性化(0.3704)>老年活动设施的安全性、完好性和多样化(0.3276)>休憩设施的舒适性和人性化(0.1715)>环卫、标识系统及照明设施完备度和人性化(0.1304)。无障碍设施依旧是较为重要的衡量住区环境适老性程度的标准之一,住区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是与老年人群的需求息息相关。而“老年活动设施的安全性、完好性和多样化(0.3276)”的重要性仅次于“无障碍设施的完备度和人性化(0.3704)”,说明老年活动设施是老年人群进行健身、娱乐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交互空间。“环卫、标识系统及照明设施完备度和人性化(0.1304)”是这4种指标中占比最低的指标,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如住区外部空间有杂物堆放影响老年人的环境舒适感;完善的标识系统能帮助老人更好识别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较快地获取住区相关信息;夜间照明设施光照不足或分布不均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群夜间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3.3 基于统计结果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国基城邦小区住户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评价主体选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使用者,增加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图3)。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高达93.33%,具有良好的信度。

图3 调查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住户对国基城邦小区环境适老性的总体评价值以及各准则层的评价集与李克特量表中5级重要性的赋值相比,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南湖公园总体安全满意度为3.5751,介于“一般”与“好”之间,因此可以判断住户对国基城邦小区环境适老性水平有着较高的满意程度。

表3 国基城邦住区环境适老性满意度评价值

交通适老性的住户满意度为3.4592。其中,小区住户对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慢行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及无障碍水平,交通流线明晰度以及人车分流的完善度,车辆停放的合理性和有序性的满意度分别为2.5714、4.2143、2.9286、2.0000,说明国基城邦小区在慢行系统设计上设置防碰撞障碍物,充分保证了老年人群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性及连续性(图4)。小区内流线呈“一带两环片网状”体系,交通较为简明、清晰、便捷,但由于住区面积较大,小高层、高层建筑较多且风格极为统一,个别道路由于缺乏有效的连接性与整合度而无法形成回路,降低了住户对空间的可识别性,因此住区空间的识别性较差,同时,小区建成时间较早,按当时《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的要求,居住区停车位仅为0.4辆/户[18],因而原有规划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机动车停车的需求,小区只能占用部分区内道路甚至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地面停车位,这对老年人群的安全及活动范围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体验性较差(图5)。

图4 人行道防碰撞障碍物

图5 占用小区道路作为停车位

公共空间适老性的住户满意度为3.9097,说明小区充分利用山体坡度层级塑造了较好的老年群体交互空间。其中老年活动空间功能的主题性和多样性满意度为3.5000,这是由于小区设计时充分利用前后高层住宅较大的建筑间距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公共空间;老年交往空间尺度的合理性和老年活动空间的舒适度(风、光、湿、热)满意度均为4.000,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小区内许多老年活动场地利用特有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塑造出场所空间,用来调节使用者之间的高度和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划分空间领域、围合场地和塑造场所感的作用(图6),加之小区建成至今已有12年,小区植物的绿量、郁闭度及覆盖率较高,使空间环境形成了较为舒适的微气候[19];绿化空间的观赏性和康复性满意度为3.9286,说明住区能从色彩、质感、气味等方面选择适宜感官体验的植物配置,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修身养性的闲适空间(如植物形色、质感、种类丰富的封闭空间有助于老年人静心休养、亲近自然;色彩鲜艳的环境有助于激发老年人运动热情等[20])。

图6 宅间组团公共活动空间

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的住户满意度为3.4658。其中无障碍设施的完备度和人性化满意度为3.0000,调研时发现主要入口处及公共空间基本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扶手等(图7),但依山而建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环境是把“双刃剑”,营造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也带来了急剧变化的坡度难题。例如,小区中心核心景观之一——景观广场由于地形高差多变,有的地方虽然设计了坡道,但其坡度远大于1∶12的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的要求,有的地方因为空间有限,就直接省略了坡道的设计;休憩设施的舒适性和人性化以及环卫、标识系统及照明设施完备度和人性化住户满意度均为4.0000,可见该小区比较注重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打造(图8~9);老年活动设施的安全性、完好性和多样化住户满意度为3.5000,通过笔者访谈发现,小区内比较注重在宅前组团中设置老年活动设施,但部分老年活动设施建成时间较长,更新不及时,出现了“空置”的现象。

图7 公共空间无障碍坡道

图8 公共空间休憩设施

图9 小区标识牌

结语

通过对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交通空间适老性、公共空间适老性以及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三要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他们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例如:如果住区内道路交通适老性较差,那么老年人群去公共空间的可能性或者是在公共空间内停留的时间就越少,公共空间利用率过低,则可能会出现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蚕食公共空间的现象。同时,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越好,从而会吸引、引导更多老年人群前往公共空间,那么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道路交通适宜老年人的通行。各个指标层因子之间也存在强弱不等的相关性,例如:优化照明系统和指示标识不仅可以提升环境意向,还可以让老年人群有较强的方向感和定位感,还有助于实现从私密到公共空间的良好过渡。评价体系建立在目前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发展不具备超前性,这要求指标随着城市住区环境适老性的实践不断发展。目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指标体系仍需要大量的实践检验和完善,以丰富的实践动态地调整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绘制、拍摄。

猜你喜欢

住区权重设施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权重常思“浮名轻”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