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探寻园校共建课程新模式
——以“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课程为例
2022-01-17李晓飞刘莎莎赵潇竹
李晓飞* 刘莎莎 赵潇竹 徐 健
(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1 课程教学大纲的应用性
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课程的应用取向必须凸显。所谓应用取向即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教学是实施课程的渠道,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反映了课程的目标要求、知识结构以及实施环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大纲的质量是决定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落实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障。
1.1 注重成果导向的目标
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层次,同时结合我国三维目标的定位,可以将注重成果导向的《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课程的教育目标作如下表述:一是知识维度,熟知并理解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深刻认识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对幼儿成长的价值,熟知并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指导要点。这一维度相当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第一层“知道”和第二层“理解”;二是能力维度,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生活活动,能够在活动组织中渗透“保教结合”的教育理念,能够创设安全、温馨、轻松的幼儿园班级环境。这一维度对应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第三层“应用”、第四层“分析”和第五层“综合”;三是情感维度,喜欢参与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当然,以上三个维度可以有更详尽的表述。
1.2 侧重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内容及安排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以模块为载体设置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园内现场实践,现场讨论,现场讲解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8周,16学时为例,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安排三个模块,其一为侧重理论学习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成长”,其二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其三为侧重实践的幼儿园生活活动实施练习。具体分配如表1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表1: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3 “刚柔并济”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应用型人才培养,园校共建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侧重基于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基础上的综合素养的评定。本门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占40%,具体包括出勤状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模块小测试等,终结性考核占60%,重点考核学生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由高校课程主讲教师和幼儿园相应教师分别给出考核分值,而后按比例计算,最终每位同学的考核结果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及优秀五个等级之一。
2 园校共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产出性
产出导向是OBE理论的核心,确保教学实施方案的产出性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幼教人才的重要保障。基于表1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细化实施方案,在模块一侧重理论学习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成长”中,高校主讲教师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选取经典案例与学生互动交流,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园一日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价值等;在模块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高校主讲教师结合真实案例,启发引导与学生互动交流,梳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各年龄班进行针对性实践,特别是如午餐到午休之间的过渡环节等,如何做到落实保教结合是重点实践的方面,在此过程中幼儿园骨干教师全程旁观并给予适时指导。在模块三侧重幼儿园生活活动实施的实践中,幼儿园骨干教师和高校主讲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熟练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并在此基础上与小朋友一起感受温馨班级环境带来的温暖和舒适感。
3 园校共建课程教学良好运行的保障
园校共建课程是幼儿园和高校双方共生发展的落地之举,二者之间的合作若能长期良好运行下去,则需要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及参与。现实表明,幼儿园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很是遵从,因此,要想促成高校与幼儿园真正的合作,确保园校共建课程的长期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角色不可或缺。[2]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搭建平台,提供项目,如借鉴加拿大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计划以及英国的“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等为园校合作提供便利。可以说,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与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合作是园校共建课程教学良好运行的有效保障。
4 园校共建课程的有效模式
“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至关重要,园校共建该课程无疑是最佳的实施方式。若想确保园校共建课程良性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4.1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发挥监控职能
基于我国行政命令的有效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园校共建课程中要发挥监控指导作用,推动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3]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性工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关注和支持尤为重要。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监控之下,地方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园校共建课程的长足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4.2 高校与幼儿园签署合作协议并严格执行
高校与幼儿园作为园校共建课程的“当事人”,双方应就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师资配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授课方式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凝聚共识,签署协议,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研讨交流,不断改进。
4.3 成立园校课程工作坊,凝聚共识创新发展
园校课程工作坊是从课程建设角度搭建的基础平台,基于此平台,幼儿园和高校教师之间一来可以就共建课程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及时商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来高校教师可以进驻到幼儿园指导教学,或者体验亲自给小朋友开展活动,在生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真正落实国家所倡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要求。幼儿园骨干教师也可以来高校、在幼儿园现场给大学生上课,展示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提升一线幼师的职业价值感。依托园校课程工作坊这一基础性平台凝聚共识创新发展,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不仅能做到一起打造精品共建课程,互惠互利,共同成长,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与高校的共同发展。
园校共建课程的有效模式需要举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与幼儿园之力才能得以构建并良好运行(见图1园校共建课程有效模式)。
图1:园校共建课程有效模式
高素质应用型幼教人才是时代所需,园校共建课程是应用型幼教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与幼儿园三位一体模式是最佳的选择。在共建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而且对于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加快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学前教育的质量,甚至提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公众形象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