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温和降雨量对油菜蚜虫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2022-01-17毕冰峰荣维国郝徐宏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若虫降雨量蚜虫

胡 娟 毕冰峰 荣维国郝 睿 王 斌 徐宏斌

(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六安 237010)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油产量占食用植物油产量的40%以上[1],菜籽油更是我国部分农村居民的主要家庭食用油之一[2-3]。安徽省六安市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油菜生产。油菜生育期较长,病虫害繁多复杂,油菜蚜虫是油菜虫害中最易暴发成灾的害虫,种类有萝卜蚜、桃蚜、甘蓝蚜。六安地区主要发生油菜萝卜蚜,其具有繁殖快、发生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4],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严重时不仅造成减产,而且可降低十字花科作物的农艺性状[5-6]。虽然高频率施用农药防治的策略可以有效控制蚜虫,但影响了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的生存,降低了田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容易使蚜虫种群产生抗药性、再猖獗等问题,增加防治成本,同时易导致农药残留,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平衡[6]。笔者从2017年起连续3年(每年10月10日至翌年5月25日)对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城北乡北三十铺村油菜萝卜蚜种群发生规律进行监测,同期分析当地温度、雨量与成(若)虫发生量的相关性,旨在为油菜蚜虫可持续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概况

监测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城北乡北三十铺村(东经 116°32′,北纬 31°53′,海拔 40 m),面积逾2 hm2,稻茬—油菜轮作,主栽油菜品种为中双11、秦优10号、中核杂418。

1.2 有翅蚜虫监测

1.2.1 油菜蚜虫诱集器设置和使用方法[7-8]。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粘虫黄板(规格为30 cm×25 cm),在试验基地选择6个点,将黄板置于油菜试验田中央,间距>30 m。使用期间,黄板每30 d更换1次,统计黄板上有翅蚜量,单位:头/(月·板)。

1.2.2 调查时间和方法。调查从2017年10月开始到翌年5月结束,重复3年,监测时间与油菜生育历期同步。每7 d调查1次,调查时记录黄板上成虫数量,并用镊子清除已记数的成虫残体。

1.3 若虫监测

1.3.1 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从2017年10月开始至翌年5月结束,重复3年,监测时间与油菜生育历期同步。每7 d调查1次。

1.3.2 监测方法。选择当地常用优质油菜品种中双11、秦优10号、中核杂418,9月开始翻耕土地、除草、施用基肥,所选田块应保持土壤肥力、灌溉一致,田间禁止喷洒杀虫剂。每个品种一个小区,每个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抽选2株,共调查10株,挂牌定点调查。苗长5 cm左右开始调查,记录若虫数量[8-10]。

1.4 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由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城北试验基地自动气象仪获得,本文选择了月降雨量、月平均温度2个气象指标,所用气象数据与油菜生育期同步。

1.5 数据分析

用Excel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系数来描述相关程度:0≤|r|≤0.3 为微弱相关;0.3<|r|≤0.5 为低度相关;0.5<|r|≤0.8 为显著相关;0.8<|r|<1 为高度相关;|r|=1为完全线性相关[11]。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虫种群动态

整体来看,六安市油菜全生育期蚜虫成虫发生量在11—12月有1个高峰期(图1),12月后开始慢慢下降,翌年3月有所上升,5月数量最低。2017—2018年,11—12月出现1个高峰期,有翅蚜虫量分别为82头和65头;5月最低,只有 5头。2018—2019年、2019—2020年,11—12月也出现1个高峰期,11月有翅蚜虫量分别是71头和91头,12月分别为64头和121头;翌年1月开始慢慢减少,3月有翅蚜虫量上升,4月、5月虫量最低。几年来成虫发生量表现出1个强峰期(11—12月),峰期明显,有翅蚜虫期集中,虫量较多,波峰突出。2019—2020年比2017—2018年、2018—2019年波峰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但3年有翅蚜虫量曲线波动峰期一致,无明显差异。

2.2 若虫种群动态

由图2可以看出,若虫从10月中旬开始出现,自11月开始蚜量逐渐增多,12月至翌年1月达到高峰期,2—3月若虫量下降,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增多。秦优10号2018—2019年12月、1月若虫量较多,分别是438头/株和370头/株;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若虫量回升,出现高峰期;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最高虫量分别达到367头/株、412头/株和530头/株。 品种中双11 4月下旬至5月上旬3年若虫量分别最高达426头/株、727头/株和562头/株。中核杂418若虫量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高,虫量分别达593头/株、418头/株和336头/株。此时油菜处于显嫩荚期,虫口高,危害重,主要为害部位是顶端。

2.3 油菜蚜虫种群消长与温度、雨量的相关性

2.3.1 温度和降雨变化特征。由图3可知,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9—12月至翌年1—5月各月平均气温在3~25℃之间,最低月均气温(2017年1月)3℃,最高月均气温(2017年5月、2019年5月)25℃。1月和12月是全年低温月,月均气温在10℃以下,最低月均气温都出现在1月。9月、翌年4月和5月是高温月,月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月均气温都出现在5月。

由图4可以看出,3年间月降雨量在21~261 mm之间,2018年9月最低(为21 mm),2019年2月最高(为261 mm)。油菜整个生育周期以11—12月雨量较少,翌年1月、2月雨量较大,5月末进入雨季,此时油菜全生育期结束。

2.3.2 相关性分析。通过油菜有翅蚜成虫、若虫发生动态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1)可以看到:有翅蚜发生量、单株若虫量与温度和降雨均有相关性,但各品种相关显著性存在差异。中双11若虫量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0.795 0,两者显著相关,P=0.004 6,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若虫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0.169 0,两者低显著相关,P=0.984 8,差异不显著。秦优10号若虫量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0.345 8,两者低显著相关,P=0.003 6,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若虫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0.137 8,两者低显著相关,P=0.416 6,差异不显著。中核杂418若虫量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0.527 5,两者显著相关,P=0.006 9,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虫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0.073 9,两者低显著相关,P=0.148 2,差异不显著。

由表1可知,中双11有翅蚜发生量与单株若虫量的相关系数r=0.026 7,两者微弱相关。秦优10号有翅蚜发生量与单株若虫量的相关系数r=0.010 8,两者微弱相关。中核杂418成虫发生量与单株若虫量的相关系数r=0.061 1,两者微弱相关。说明有翅蚜发生量与若虫发生量相关性不大。有翅蚜发生量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0.520 6,两者极显著负相关;有翅蚜发生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0.102 4,两者显著负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3.1 有翅蚜种群动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中双11、秦优11和中核杂418有翅蚜发生量与降雨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温度成极显著负相关性。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从11月开始气温变低,月均温度8.0~14.5℃,月平均最低气温(2~5℃)出现在12月、1月,3年连续监测到油菜有翅蚜高峰期在11—12月,1月有所下降。可见低温对油菜有翅蚜种群数量存在一定影响,11—12月温度低,出现了有翅蚜高峰期;开春后2月时有突发降温天气,3月中下旬气温缓慢回升,4月至5月上旬平均温度为14~25℃,有翅蚜有所减少。说明本地区温度回升时有翅蚜发生量有所下降,温度低时虫量多,与相关性分析相符合,即有翅蚜发生量与温度成负相关。本文初步分析了降雨量对有翅蚜发生量的影响,3年来油菜整个生育期各月份降雨量没有特别高峰期,其中1月雨量相对较多,有翅蚜量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有翅蚜种群发生量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说明雨量大不利于有翅蚜虫发生,雨量少有利于蚜虫发生。综上所述,有翅蚜发生量与温度成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降雨量大、温度高(20~25℃)不利于有翅蚜发生,温度低、雨量少利于有翅蚜发生[12]。

3.2 若虫种群动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油菜全生育期均可受到蚜虫危害,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油菜品种中双11、秦优11和中核杂418若虫发生量与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降雨量存在微弱正相关性。从种群动态可以看出,若虫田间消长动态呈现3个明显的若虫峰期,分别是11月下旬至12月、1月、4月下旬至5月上旬。11月下旬至翌年1月平均气温2~8℃,田间仍能监测到若虫种群,说明蚜虫耐寒能力强,加之油菜处于苗期,若虫群集于油菜的嫩叶、近地面的叶片背面和嫩茎越冬,春季温度慢慢回升,低温影响逐渐减弱,4月下旬至5月上旬温度回升有利于蚜虫种群重建,其发生量与温度回升关系密切,形成显著线性相关性[12]。但是,若虫种群发生量与降雨量之间相关性微弱,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可能是因为降雨量未达到若虫的忍耐极限[13-16]。

猜你喜欢

若虫降雨量蚜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发生出草规律及采集利用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