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53 年自强不息,打造商用车创业创新范本
——陕汽发展历史回顾
2022-01-16牛娜文
牛 娜 文
陕汽(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简称)的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于1968 年奠基兴建,1970 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SX250 型重型军用越野车,彻底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
从1968 年到2021 年,53 年来,在陕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一代代陕汽人以“国家重型汽车技术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军”为己任的自觉担当,形成了“艰苦创业、创优报国、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陕汽创业创新精神。53 年来,经过一代代陕汽人的艰苦努力,陕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型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重型军用越野汽车、重型卡车、中轻型卡车、微型汽车等全系列商用车,以及多种专用汽车和零部件。
第1 个发展阶段(1968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陕汽干部带领全体职工在麦李西沟——听党指挥、扎根“三线”、创优报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不久,国产汽车品种不多,炮兵部队缺乏国产越野牵引车。进口外国车辆,既要耗费数目不菲的外汇储备,还容易被人“卡脖子”。1968 年4 月11日,按照国家要求,陕汽将厂址定在了陕西省岐山县渭河南岸的麦里西沟。
新生的陕汽能否扛起它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彼时,各界翘首以待。
1968 年,来自祖国各地的陕汽第一代干部职工,听党指挥,奔赴“三线”,开启了企业发展第一个阶段。
第一任厂长陈子良在《陕汽厂志》中写道,建厂阶段,很多干部工人不讲个人待遇和条件,服从分配,从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和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等单位驰援而来。“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这是很多建厂初期干部职工坚守的人生信条。
铸工车间先遣人员来到陕汽时,一没有厂房,二没有宿舍,他们就住在渭河滩建渭河大桥时盖的草房内,每天从住处到工厂,来回要步行10 多km,既不叫苦,也不喊累。在土方建设工地上,百余名青年职工成立了5支青年突击队,参与建厂工程施工,人均1 天挖出3 m3土,为工厂早日投产做出了贡献。
20 世纪70 年代,刊登在陕汽《创业诗集》上的一首名为《入夜》的诗,描写了陕汽在创业之初的生产景象:“你,白天有会战动人的景象,晚上有加工奋战的场面。谁说这里偏僻?你胸怀四海云涛;谁说这里狭小?你笑看五洲风烟。宿舍里,学员在攻读,他们要用知识谱写灿烂的画卷;机房内,还在加工,他们要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明天。”
采用“边基建、边生产、边生活”的建设方针,陕汽干部带领职工把基建、生产技术准备和生活设施配套起来,加快了建设步伐。
1968 年12 月30 日,陕汽厂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延安SX250 第一辆样车在北汽厂完成试制;1969 年7 月,陕西工厂破土动工;1970年12 月26 日,在陕汽工厂,首辆SX250(5 t)越野汽车样车(SX250 第2 轮改进)试制成功;1975 年,陕汽生产该车型50 辆,标志着工厂建设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当年,在看到SX250 车辆出现在麦里西沟时,一位年长的农民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活了一辈子,快入土了,只知道这山沟沟会长草草、会长苗苗,谁想还能长出这么大的铁家伙来!”
在建厂初期,陕汽干部带领职工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三线建设”的教导,树立“安心扎根建三线”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生活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建设起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自主开发出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解决了我军“有炮无车”的问题,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陕汽“依军而生”的红色基因和坚若磐石的军工品质自此奠定。
到1984 年,陕汽年产销汽车435 辆,工业总产值5 487 万元,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陕汽力量”在五丈原下破土萌发。
图1-1 1968 年12 月30 日,陕汽厂自主研发的我国“延安牌”SX250 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第一轮样车完成
图1-2 1970 年8 月,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车间成立了各种突击队;在土建工程中,突击队员挖土方10 万多m3,浇铸混凝土5 万多m3
图1-3 1975 年12 月31 日,一机部汽车局局长张剑飞为我厂第一批50 辆汽车下线剪彩
图1-4 1984 年12 月3 日,孟少农回到陕汽
第2 个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20 世纪末):陕汽干部带领全体职工在幸福北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转型发展
1985 年,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陕汽人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拥抱变化,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开启第二次创业;在西安市幸福北路建设新厂区,利用引进斯太尔技术,以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从服务国防到服务国防与民生并举的成功转型。
1994 年起,陕汽通过“从严治厂、严格管理”推行岗位工资制度,让企业与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激活了职工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一系列经济责任制和质量责任制考核体系,从实质上改善了企业的生存状态,为企业后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 年,陕汽厂的产品不仅出现在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盛典上,还实现年销量超2 000 辆、年销售收入超5 亿元的营销战绩。
2001 年,陕汽年产销汽车8 931辆,工业总产值12.2 亿元;与1984年比,产量同比增长1 953%,产值同比增长2 124%。
图2-1 1985 年,第一辆陕汽-斯太尔重型汽车下线
图2-2 1985 年12 月25 日,西安厂区奠基
图2-3 1999 年,国庆50 周年,陕汽生产的军车再次(第3 次)参加阅兵式,SX2150、SX2190 两个系列68 辆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组成4 个方阵,占全部受阅军车方阵的1/3,牵引着40 管火箭炮、“国防卫士”、“红旗七”导弹等各式先进武器,威风凛凛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第3 个发展阶段(21 世纪初到2015 年):陕汽干部带领全体职工在泾渭河畔——主动求变、革故鼎新、力争上游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陕汽开启新“征程”:不满足于老厂区和西安东郊的厂区,在企业运转资金并不丰厚的情况下“豪掷”数亿元,在西安北郊新建一个汽车产业园,扩大产能,直面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和竞争,企业发展进入了第3 个阶段。
2002 年,陕汽加快现代化企业建设步伐,陕汽集团正式成立。2002 年,陕汽集团拿出重卡板块与上市公司湘火炬进行战略合作,展开新一轮改革,民企的资金和灵活体制与陕汽重卡在技术、品牌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让陕汽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大幅提升。
图3-1 2002 年2 月28 日,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在21 世纪的第1 个十年,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我国重型卡车销量从2003 年的10 多万辆猛增到2010 年的100 多万辆。陕汽敏锐地感知到了这次市场机遇,提前改革了体制机制,做好了德龙等系列新品准备,布局了位于西安北郊的汽车产业园;最终,陕汽把握住了这次发展的风口:到2010 年,陕汽集团重卡年产销量已经超过10 万辆,这个数字是20 世纪末的30 倍。
在这个阶段,陕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引进外部优质资本,建立现代产权管理制度,带领职工在泾渭河畔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商用车产业园,抓住市场机遇,从消化吸收到创新驱动,实现从屈居一隅到驰骋五洲的全球化发展。
2015 年,陕汽年产销汽车8.5 万辆,工业总产值429 亿元,员工总数2.8 万人。与2001 年相比,产量同比增长861%,产值同比增长3 420%。
图3-2 2003 年5 月20 日,陕汽集团研制的全新车型——陕汽奥龙S2000 驶下生产线。陕汽奥龙基于斯太尔平台改进而来,提高了舒适性,更贴近用户新需求
图3-3 2003 年9 月19 日,具有全新面貌和引用MAN F2000 驾驶室的陕汽德龙F2000 步入重卡市场
图3-4 2005 年12 月28 日,国际一流、亚洲最大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汽车下线暨投产仪式现场
图3-5 2006 年12 月28 日,在奥龙、德龙2 大平台支撑下,陕汽推出的德御重卡隆重上市,这是陕汽、潍柴动力、法士特、汉德黄金供应链成员协同创新的又一力作
图3-6 2009 年9 月15 日,陕汽德龙F3000 上市
图3-7 2013 年9 月8 日,陕汽德龙新M3000 重卡上市。德龙新M3000继承了德龙M3000底盘自质量轻、性价比高的特点,并对驾驶室、底盘性能进行了重点提升。陕汽德龙M3000 于2011 年12 月18 日发布
图3-8 2014 年12 月18 日,陕汽德龙X3000 高端牵引车上市
图3-9 2015 年9 月1 日,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尼科利奇访问陕汽,陕汽控股董事长袁宏明及王小峰、周崇义、刘科强、郝树奇等领导热情接待
第4 个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陕汽干部带领全体职工在新时代——自主创新、双轮驱动、争当一流
进入新时代,集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以求真务实作风把中省各项决策部署落到了实处。2016 年以来,陕汽“123456双理念”和“2035 战略”引领企业挑战更高目标,“双轮驱动”战略举措开启企业发展新格局,企业发展进入第4 个阶段。第4 个阶段陕汽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自主创新。
当前,陕汽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落地见效,实现了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的变革、军民融合更加高效协同、商用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行业领先,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
图4-1 2016 年12 月29 日,陕汽超额完成2016 年生产经营任务总结大会暨2017 年目标动员大会隆重召开
图4-2 2017 年12 月29 日,陕汽重卡年产第16 000 辆下线仪式暨2018 年目标动员大会(谭永平摄影)
同时,陕汽积极投身“一带一路”,聚焦国际客户需求,建立了丰富完善的国际市场营销、服务、配件网络。在“销售+服务”双轮驱动战略下,陕汽累计出口车辆19 万辆,在海外拥有150 余家一级授权经销商、200余家二级经销网点、380 余家售后服务网点、26 家海外配件中心库以及130 余家配件专营店。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让陕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在制造业发展、经济建设、人员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阿尔及利亚赛提夫工厂的建成,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 000 个,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 亿美元。
2020 年4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汽视察,并提出了“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的要求,这是陕汽发展历史上的最高光时刻。陕汽以“三入三进,争当六个排头兵”的务实举措,推动“四新”落地落实。
2020 年末,与2015 年比,陕汽实现了产量同比增长174%,产值同比增长134%的巨大发展。
图4-3 2018 年2 月28 日,陕汽在建厂50 周年之际发布“2035”战略
图4-4 2018 年9 月20 日,陕汽控股发展大会召开,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发表企业新时期战略发展宣言,拉开“新陕汽”建设序幕
图4-5 2018 年11月30 日,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图4-6 2019 年11 月22—24 日,中国共产党陕汽控股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图4-7 2019 年12 月30 日,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产业园投产并实现新产品下线,“新陕汽”建设全面加速
图4-8 2020 年11 月11 日,陕汽德龙X6000 发布上市,重新定义了国内高端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