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移动学习之智,启散文教学之美

2022-01-15徐静芝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移动学习

徐静芝

摘要:移动学习是指借助移动设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它借助有效的计算机设备,能够有效地呈现一定的学习内容,提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作者通过移动学习创设的散文学习环境,融合散文资料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搭建作品展示平台,以期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散文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移动学习;散文教学;意境式体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2-0067-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5G技术的应用,信息化2.0的普及,移动学习已经走进了中小学语文课堂。语文学科中的散文教学强调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力求在适宜的环境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将生活实践、散文资源通过数据化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散文教学的意境之美。

● 运用移动学习,创设散文学习的意境之美

要实现散文教学的高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设。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意境铺垫以教师的语言为主,意境的创设主要依赖学生的自我想象,教师难以进行过程性评价,部分学生也无法用适宜的语言表达。而移动学习终端具有多种媒体相互融合的特点,能够将美文、音乐、朗读、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进行交互,最大程度地挖掘散文的内在美,让原本意象的氛围变为触手可及的可感受的实际生活意境。

例如,在讲授《昆明的雨》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出现的具有昆明特色的景物的特点。蒙太奇的渲染手法突出了意境的具象,放大了局部细节的感染力。其次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自主搜索当地著名的特色景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类似素材的景物,寻找散文的意境素材。再次通过超级链接,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名家名篇进行归纳。最后利用关键字检索,找出其中用字频率最高的内容,作为现场练笔的目标词,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昆明特色的景物的特点。自此,学生对文中作者所选物像的喜爱之情变得立体、生动起来,脑海中原本朦胧的印象也逐渐清晰,最终形成优美的散文行文。

● 巧用移动学习,架设散文的情韵之架

移动学习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提供交互式的网页、H5表单、在线问卷、在线文档等多种格式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因此移动学习更加受到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中学生欢迎。对于中学生来说,散文学习的难点之一是仿文的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能够阅读的材料有限,导致写作素材积累不够,缺乏将散文的意境落在实处的素材。在传统的散文教学练笔阶段,教师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扩充写作资料库。而在信息化2.0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的大数据终端,轻松地构建出适合学生且方便学生随时学习的散文资料库。

例如,在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课文中,作者笔下那飘逸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眼眸中,清新纯净的雨之星雨之魂,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的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在散文的练笔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方便实用的散文练笔资料库,其中包括有关雨的古诗名句、含有雨的意蕴的名家名篇等,并将这些资料发送给学生,学生借助提供的资料,借鉴作者的行文方式,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仿写,并上传。这些资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散文思路,还能让练笔的小文章更具有典型性。另外,还可借助移动终端将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与戴望舒的《雨巷》进行对比,赏析不同时代背景、人物内心活动的散文,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深层的写作意图和不同的特色。中学生的散文学习范围有限,常见的题材相对固定,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围绕呈现的主题打造相关的资料库,帮助学生丰富散文素材,构建写作空间,拓展散文学习思路。

● 慧用移动学习,个性化散文的互动之趣

常见的移动学习媒体有微信公众号、学习部落、学习网站等学习资源拓展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提供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互动性媒体信息,因此可以为散文教学提供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多维度空间。

在散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验:尽管教师提供了写作思路,但是学生在课下自己思考时却常有困惑,甚至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散神也散,有的甚至内容雷同,缺少自我的核心要义,以至于无法达到预定的散文教学目标。在移动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后多次回看教师讲解的关键性知识点的视频,理清散文思路,深入理解散文内核,激发写作灵感。除此之外,师生还可以在课后对学生的文章随时进行点评。这一方面可以让师生共同欣赏其中优秀的部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师所修改的内容的意义。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智能终端的拍照上传功能,及时将自己的疑问上传,教师则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进行解答。如果学生依然有疑虑,可以通过继续追问的方式获得帮助,互动体验不受次数、场地、环境的限制。

例如,《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因写作历史间隔较远,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中无法达到需要的共情,导致对散文所渲染的时代背景和文章内涵难以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搭建网络展示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运用移动终端互相交流,让对此段历史较为了解的学生介绍《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使散文的历史厚重感在碎片化的學习中得以激发,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动机。

● 反思与小结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借力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散文的深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应巧妙运用移动学习终端,为语文教学助力。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移动学习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