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大垸地名的来历
2022-01-15彭佑明
湖南南县有防汛垸堤348.12公里。这些垸堤,在全县干群的努力下,每当夏秋洪水滚滚时,垸田依靠这些堤防守卫着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不管藕池河东、中、西支洪水如何汹涌,或是洞庭南水北灌,垸堤均固若金汤,堤垸唇齿相依。
育乐垸是南县县城南洲镇所在地。该垸由育才、乐新两个大垸组成。1978年,南茅运河竣工,打破育才、乐新两垸界限合成一个大垸,取两垸首字命名,称育乐垸。垸內有南洲、浪拔湖、荷花嘴、中鱼口、三仙湖、游港、下柴市、三岔河、茅草街九个乡镇。这些地名的来历如下:南洲,是因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南洲直隶厅抚民府移驻此地,重修街埠,划为城区,泛称南洲。浪拔湖,据《南县地名志》载,因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藕池溃口,洪波汹涌,惊涛拍岸而称浪拔湖。茅草街,20世纪30年代,这里因水运方便,舟楫云集,商旅如云,逐成集市码头,初建街时为茅草房舍,故名……
南汉垸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它原由南鸿、汉太两个大垸组成,最早有64个小垸,经过了近百年演变。1959年取两垸首字命名为南汉垸。垸内有厂窖、武圣宫两个镇。两个镇地名的来历:厂窖,明末,沅、澧二水在此汇合,激流迴荡,形成深隈不竭的潭窖,因窖畔有集市,呼集为厂,故名厂窖。武圣宫,清光绪年间,曾建武圣宫(庙)于老武圣宫而得名。又云,本系“烂五十弓”,后雅化为今名。
和康垸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0公里。它最初由43个小垸逐步合并而成,历时近百年,取五垸联和及百姓康乐之意而名和康垸。
大通湖垸位于县境东南,处沅江市东北,是洞庭湖区最大堤垸之一。清咸丰年间,藕池溃口,泥沙淤积,洞庭湖迅速缩小。清光绪年间,赤磊洪道冲积扇与藕池河东支冲积扇合围,使此湖从东洞庭湖分离出来。因东通东洞庭,南连南洞庭,西注目平湖,北纳藕池水,四通八达,故称大通湖。
如今,县内渠道纵横交织,排灌自流,渠旁林带延伸,青翠欲滴。阡陌犹似棋盘格子,电杆林立,银线飞架,田土旱涝保收。
(摘自《益阳日报》2021.12.18彭佑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