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蒋振国手绘“美丽家园”

2022-01-15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闸北芷江振国

你如果到过上海的芷江西,一定会被这座社区的烟火气所吸引。车轮滚滚的铁路和高高架起的轻轨,运送着南来北往的乘客,贯穿城市的南北高架终日川流不息;老公房与花园小区彼此相邻,沿街商铺飘荡着美食的香气。

  92岁的画家蒋振国将这一切付诸笔端,用连环画描述芷江西的前世今生,至今已创作了500多幅画作。2014年春节起,老人的作品在社区报上连载,每月一组,从未间断,现在满8年了。

  能画出一个社区的千姿百态,源于蒋振国和老闸北、芷江西七十多年的缘分,1929年出生的蒋振国,18岁就进了“铁路红房子”上班。为了离单位近些,20世纪40年代末,他带着妻儿在育婴堂路搭了间木板房,后来搬到了邻近的光华坊。人老了爱怀旧,在这里生活的岁月仿佛电影胶片,总在他脑海中循环播放。

  照相机还没普及的年代,蒋振国的工作就是用画笔描绘生活。

  为了感受更多新变化,老人常常伫立街头,在熟悉的社区里挖掘新鲜事,让连环画的主题与时俱进。小区“美丽家园”改造、街頭市容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的推行、防疫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别人用相机记录,他用画笔。

  为了静心作画,老人的生活作息和年轻人有得一拼,晚睡晚起成了标配,只图夜深人静时的灵感涌动。“白天写生,走到哪画到哪,晚上加工修改,细节看不清就用放大镜。”

  报纸版面上的一个个长方格,每一幅他都画过四五遍。“第一稿用铅笔打轮廓,构思人物建筑,第二稿画出具体的外形和布局,第三稿对局部细节进行修改调整,第四稿用画笔将人物建筑描深,第五稿用颜料对画作进行上色,成稿。”

  辛勤耕耘终有回报。老闸北变成了新静安,老人的作品被集结成书,取名《幸福从芷江西出发》,囊括衣食住行的变迁,成为时代的记忆。(摘自《新闻晨报》)

猜你喜欢

闸北芷江振国
难忘芷江红
爱在拉萨
扬童心文化 育童心少年——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基于儿童观少先队活动剪影
我和继父13 年
Enhanced spin-dependent thermopower in a double-quantum-dot sandwiched between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s∗
我和继父的13年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闸北缘
上海闸北沿河道路粤秀路的设计
闸北信访代理制度创新群众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