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T环境下PBL翻译教学模式应用个案研究

2022-01-15刘立香

山东外语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菜单译文教师

刘立香

(集美大学 外国语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1.0 引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教育和哲学理念,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主动研究,把理论用于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特定的问题”(Savery,2015:5)。PBL的理念主要来自三大思想根源:一是杜威的学习观,该观点提出,学习者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会更有意义;二是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提倡的案例教学法,主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生活中真实而复杂的事例进行教学;三是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的“发现式学习”观,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Schmidt,2012:33)。

在翻译教学环境中,PBL主张让学生在真实而复杂的翻译问题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把PBL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促进翻译人才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不仅通晓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出应对各种翻译挑战的一般能力(Tan,2008:597)。在PBL翻译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初步构建了PBL翻译教学理论框架(刘立香、李德超,2019),实践结果初步显示,PBL翻译教学理念先进、模式完善、步骤清晰,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立香、李德超,2019)。

PBL翻译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外部资源和技术的支持,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实验室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CAT实验室一般配有较为先进的翻译硬件和软件资源,可模拟真实的翻译工作环境,有助于把PBL教育理念付诸实践,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翻译交际情境,发展出解决真实翻译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并通过PBL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发展出独立判断、批评思维、交际、创新等全人能力。可见,在CAT环境中应用PBL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拓展CAT翻译教学的思路和研究领域,更可将成熟的PBL理念付诸翻译教学实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翻译人才提供一条可行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将着重考察在CAT环境下如何开展PBL翻译教学。

2.0 CAT和PBL翻译教学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CAT研究也逐渐成为焦点。中国知网以 “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主题词的文章多达479篇,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自2012年至今,CAT研究文献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关注度逐年加强。聚类分析显示,CAT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技术开发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软件”“翻译技术”“翻译记忆”“机器翻译”以及“信息技术”等关键词,另一方面则聚焦于“翻译教学”“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领域。进一步检索“CAT教学”为主题词的文章有162篇,相对于技术开发和功能介绍(徐彬、杨珍,2019),教学模式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关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徐彬,2006;吕立松、穆雷,2007;钱多秀,2009;徐彬,2010;俞敬松、王华树,2010;徐彬、郭红梅,2017;王华树、李智,2019;Man et al.,2020)、某一种翻译技术的应用(王正、孙东云,2009)、技术本地化(苗菊、朱琳,2008;崔启亮,2015;丁立、王永亮,2016;王华树、曹达钦,2020)、教学经验与人才培养(张霄军,2010;朱晓敏,2010;卢卫中、陈慧,2014)、教学平台的构建(朱玉彬、陈坚林,2015)、 翻译技术的应用现状(孙利、林宗豪,2016)、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建设(吕奇、王树槐,2017)等。

可见,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从技术开发和教学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平台构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等层次。卢卫中、陈慧(2014:67)提出,必须高度重视翻译技术对于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翻译工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翻译技术,成长为信息社会需要的合格专业翻译人才。”然而,如何将CAT技术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利用翻译技术解决真实的翻译问题,发展出应对真实翻译挑战的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和探索的问题,而PBL作为基于问题的学习理念,具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模式,为帮助学生发展出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目前PBL主要用于医学领域,在翻译领域的应用较少,现有文献主要涉及PBL在不同翻译课程中的应用,例如商务英语翻译(赵军,2013)、文化翻译(杨晓华,2012)等。亦有文章介绍PBL的认识论基础(杨晓华,2012; 赵军,2013),探索PBL翻译教学模式(杨晓华,2012; 赵军,2013;杨巧南,2015;刘晶,2017;刘立香、李德超,2019)。研究普遍认为,PBL是翻译教学的有效手段。目前,把PBL与CAT翻译教学结合的研究仅有一项,认为PBL与翻译技术教学天然相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不断变化的语言产业(Mellinger,2018)。可见,在CAT环境下应用PBL理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PBL理念的应用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3.0 研究问题和方法

我们尝试在CAT环境下,应用PBL翻译教学模式于翻译实践教学中,具体考察以下几个问题:

(1)在CAT环境下,PBL翻译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2)在实施PBL过程中,学生对PBL真实翻译问题的识别、解决、反思情况如何?

(3)在CAT环境下,如何优化PBL翻译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我们遵照PBL的核心思想和教学步骤,设计了CAT支持下的PBL翻译教学模式,然后通过个案分析,观察学生在CAT条件支持下解决真实翻译问题的过程,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4.0 CAT环境下PBL翻译教学的基本模式

4.1 CAT环境下的PBL翻译教学步骤

前人研究显示,应用PBL理念进行教学一般遵循五个步骤:(1)分析问题:教师呈现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确认是否具有前知识和类似的学习问题;(2)第一个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查询网络资源,相互传授所学;(3)与教师在小组内面谈:小组成员分享对问题理解的进度和策略;(4)第二个自主学习阶段:小组形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案;(5)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呈现自己的讨论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回答教师和同伴的提问,教师进一步澄清关键概念(Yew & O’Grady,2012:65)。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在CAT教学环境下,我们初步设计了PBL翻译教学的七个步骤:

(1)布置翻译任务:教师通过CAT翻译平台呈现翻译任务,学生自主识别和确认其中的翻译问题,填写问题集合表,表中的问题分为三类:①已知问题:该问题与翻译的哪方面相关?一般情况下,这种该如何翻译?②未知问题:翻译的委托人是谁?翻译的具体用处是什么?谁会使用译文?何时、何地使用译文?翻译的时间要求?翻译需要的资源?③须知问题:翻译开始前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目的语的语境是什么?翻译规范是什么?翻译功能是什么?

(2)第一个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CAT环境下自主学习,使用网络资源、CAT记忆库和术语库查询相关信息,并甄别信息的有效性;

(3)合作学习阶段:在CAT实验室,每个小组围成一圈,小组成员讨论翻译问题的特征,探索解决方案;在小组合作阶段,按照译员、审校、项目经理等角色进行分工,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

(4)第二个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CAT技术支持下,形成对翻译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5)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制作PPT,汇报自己的翻译成果、思维过程和产品特征,教师和同伴进行提问和反馈;

(6)总结反思:小组成员再次根据教师和同伴反馈,在CAT项目平台修改译文,并撰写翻译反思报告;

(7)巩固提高。

在此,CAT实验室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翻译实践平台和外部资源支持,创设真实的翻译工作环境,而这正是PBL翻译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

4.2 CAT环境下的PBL翻译教学目标

PBL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解决真实翻译问题的能力,该目标在CAT环境下,根据PBL翻译教学的实施步骤,分解如下:(1)帮助学生学会CAT软件,熟悉真实的翻译工作流程;(2)使用真实的翻译问题,促使学生发展出解决真实翻译问题的策略;(3)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外部资源,提升独立判断能力;(4)引导学生通过CAT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5)通过PBL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6)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和反馈形式,增强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4.3 CAT支持下的PBL翻译教学个案实施过程

4.3.1教学及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课程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面向英语学科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共有32个学时。教学实践部分占50%,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开展。该实验室有50台电脑,50个座位,每台电脑都安装了SDL Trados2014软件,具备翻译通用记忆库和术语库以及应用型文本记忆库和术语库,CAT实验室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可用。无疑,CAT实验室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为PBL翻译教学创设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4.3.2 PBL翻译问题的设计

PBL是一种“强调问题驱动学习”的教与学理念(Yew & O’Grady,2012:4),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在个案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驱动效果,我们在选取驱动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了翻译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真实的翻译需要:翻译材料有真实的委托人,来自现实翻译实践,有迫切的翻译需要;真实的翻译材料:翻译材料来自市场,具有复杂性、较大难度、真实性等特征;真实的翻译场景:PBL翻译实践模拟市场化的翻译工作流程,CAT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同时,圆桌式的设计有利于开展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等PBL教学活动;真实的翻译角色:学生分角色完成翻译任务,有项目经理、译者、审校等角色分工,并与委托人建立业务互动联系;真实的翻译评价:在PBL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客户多方对翻译产品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提升翻译产品质量。

本次翻译实践是菜单翻译,翻译材料来自厦门市集美区某小吃店。在厦门社区国际化需求驱动下,该小吃店委托我们把汉语菜单翻译成英文,要求菜单译文能够让外国游客看懂食物名称,达到就餐交流的目的。

从PBL翻译问题的结构看,该PBL翻译问题真实性强,层次清晰,问题驱动力可贯穿PBL的整个实施过程。在PBL实施前,问题以真实材料和真实需求的形式出现,学生识别问题后,问题继而产生驱动力;在PBL实施中,问题被置于真实的翻译工作环境和角色中,学生体验更加真实,问题驱动力更强;在PBL实施后,学生产出真实的翻译产品,接受真实评价,PBL问题可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促使学生继续提升译文质量。在CAT环境下,真实的PBL翻译问题远超出了语言层面的问题,是一个融合了语言内外因素、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复杂决策问题,如下所示:

表1 PBL翻译问题的真实性体现

此次菜单翻译所包含的翻译问题是一个决策性问题,没有固定的译文,问题结构比较复杂,涉及菜单文本、使用语境、读者接受等多种因素。该问题的复杂性远超出了传统课堂所用的翻译问题(一般为语言转换问题),要解决该问题,就要让学生不仅考虑语言层面的信息转换,还要综合考虑译文的使用地点、场合、对象、目的、效果等语言外因素,把文本内、外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发展出菜单翻译的基本策略。

4.3.3 教学步骤

在接收到翻译实践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在CAT实验室开始分配小组任务,该班级共15人,分成3个小组,每组5人。教师通过班级邮箱,把翻译材料发送给学生,学生接收到翻译材料后,开始阅读和分析。在CAT条件下,PBL翻译实践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布置翻译任务,指导学生打开SDL Trados2014翻译软件,开始新建项目,导入要翻译的文件,检测文本是否可翻译。翻译材料的部分内容如下:

图1 翻译部分材料

第二步:学生学会操作新建项目后,打开项目翻译界面,对翻译问题进行讨论,开展PBL第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搜索信息,总结菜单翻译方法,处理特殊字符,练习确认、保存、导出译文等操作步骤。

第三步:学生围绕圆桌,对所确认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探索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第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阶段:学生在SDL Trados2014界面,给出译文初稿,对译文进行确认,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指导和反馈,给出改进意见,学生据此修改译文。

第五步:小组汇报。学生利用SDL Trados2014完成翻译之后,保存项目,并导出译文,进行小组汇报。

第六步:教师和同伴对小组汇报的成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学生再次修改后,提交终稿,并撰写反思报告。

第七步:巩固练习。

4.3.4 数据收集

我们制作了翻译问题集合表,分为已知问题、未知问题、须知问题三大类,以考察学生对翻译问题的识别情况。在PBL翻译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发放问题集合表,让学生识别问题后填写问题集合表。学生最终的翻译产品也是数据来源,用以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翻译任务完成后,要求各小组对翻译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反思,以观察各组是否发展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数据收集后,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5.0 结果与讨论

5.1 学生对翻译问题的识别

我们对学生的问题集合表进行了分析,观察学生对翻译问题的识别情况。见表2:

表2 三个小组的问题集合表比较

由上表可知,三个小组对翻译问题的认识各有侧重。首先,在识别菜单翻译的已知问题方面,三个小组都认为词汇是翻译的主要问题,认识到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主张通过查询网络资源,开展小组讨论,以及参考有关菜单翻译版本等方法来处理问题。其次,三个小组也能够认识到翻译的未知问题,如翻译的委托人、用途、对象、时间要求、资源要求等,但看法有所不同。此外,对于翻译的须知问题,三个小组的回答也有差异,比如对于翻译开始前要关注的因素,三个小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小组1比较重视语言翻译,小组2比较关注文化差异,小组3比较关注目的语规范。

对于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三个小组回应也不同。小组1依赖网络资源,小组2侧重参考已有译本,小组3则重视目的语菜单的规范,分析中式菜单的特点,有较强的语篇对比意识。

对于翻译的功能,三个小组回答略有不同。小组1和3关注翻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功能,而小组2关注翻译的学习功能,显然是把翻译看作了语言学习方式之一。

5.2 各组翻译产品对比

通过PBL翻译教学步骤,三个小组一步步产出了各自的译文,其翻译产品部分内容如下:

图2 学生翻译产品

从翻译产品形式看,各小组都比较注重菜单的外观和交际功能。小组1和3做了PPT,小组1是纯英文菜单,每张PPT配有一个典型的食物图片,小组3采用中英对照,每个译文都配有图片,小组2则用WORD制作了一个背景比较古典的菜单,没有图片。从版式来看,小组3的菜单比较清晰,图文并茂,更能发挥交际功能。

从翻译策略看,三个小组都发展出了菜单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主材料+配料+烹饪方式,各组译文基本上能够传递出菜单包含的信息。但是,在困难词汇的翻译方面,各组用词略有不同,如小组1翻译 “干拌类食物”时用了字字对译的方法,译为“Stir and Mix”,显然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小组3的Stir也不适合,小组2则用了dry mixed food尝试描述食物的形态和制作方法。

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如“罗汉肉”,小组1直译为Rohan Meat,小组2译为Pot-strewed Luohan Meat(烹饪方式+拼音+食材),小组3译为Meat (a kind of meat stewed in Fructus Momordicae 食材+详细注释)。小组1为直译,无法传递食物的素材和方式,很难达到交际目的。小组2的译文只是表达了烹饪方式,却没有说明“罗汉”是什么。小组3侧重传递“材料+配料”,其翻译决策过程比较复杂。小组3首先查找汉语的“罗汉肉”为什么带有“罗汉”两个字,初步断定配料有“罗汉果”,因此在译文括号内加入了注释。但后来在查找“罗汉肉”相关信息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却发现“罗汉肉”与“罗汉果”无关,“罗汉肉”实际上是本地人常吃的“猪肝沿”边缘的肉,即“猪肝的边沿部分,即猪胸腔和腹腔之间的一片平滑肌,分隔两腔固定内脏器官,起保护作用的,整片未切割前成圆形。由于靠近肝脏部位,遂称猪肝沿。因为没有运动,肉质细嫩;同时夹杂筋膜,有韧性,耐嚼。”(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77362 20-8010315.html)。虽然,单纯从翻译产品质量来看,各组译文都没有准确传递出“罗汉肉”的所指,但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各组对地方特色的食物翻译都有了一定了解,并发展出了一定的菜单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可以说,在同一复杂问题的驱动下,各组同学对问题的认识各有侧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各有所获。

5.3 学生对翻译过程的反思

从反思报告看,小组1认为“寻找对应词比较费力”,对菜单翻译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小组2着重“结合中外文化差异,给出一个较好的译文,”但翻译策略并不清晰。小组3认为“菜单不能字字翻译,要把菜单所包含的内容翻译出来”,比较清楚地总结了菜单翻译的技巧和策略。

从对翻译问题的总体把握来看,三个小组皆学有所得。小组1对菜单翻译的思考不够深入,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小组2虽然认识到了文化差异,但没有总结出具体的翻译技巧。小组3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了菜单翻译的技巧,掌握了菜单翻译的主要策略。

把各组的翻译产品与其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情况进行关联,可以发现,对翻译问题的认识越清晰,问题的驱动力越强,就越有利于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供质量较好的译文。反之,对翻译问题的认识越模糊,问题的驱动力越小,就越不利于发展有效的翻译策略,而译文质量也将难以保证。

6.0 研究启示

我们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探讨了在CAT环境下开展PBL翻译教学的路径,结果显示:(1)CAT支持下的PBL翻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不仅能为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工具支持,也可为合作学习提供软硬件保障,为师生互动提供理想平台;(2)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真实的翻译问题驱动下,各自学有所获,不仅学会了资源和信息的查询方法,而且体验到了不同的翻译角色,从合作中逐步发展出了解决真实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学生对翻译真实问题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译文质量,认识越清晰,译文质量越高,反之亦然。

因此,在CAT环境下,为了更有效地应用PBL翻译教学理念,研究启示如下:

第一,在实施PBL前,教师要详细介绍CAT实验室的使用目的、资源分类、基本用途、操作步骤等,让学生熟悉CAT的工作环境;同时,介绍PBL的教育哲学理念、应用步骤、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等。

第二,在实施PBL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三种支架作用:(1)问题支架。教师要选取适合课程特点的真实而复杂的翻译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翻译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并引导学生对翻译问题真实性的各个层面有清晰的认识;(2)方案支架。在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协助和启发,不宜直接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或者给出参考译文,而是要利用真实翻译问题的驱动力,让学生借助外部资源,充分启动内部认知机制,逐步形成对翻译问题的整体认识,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资源支架。在整个PBL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外部资源,开展工具使用指导、翻译规范指导、翻译产品包装指导等工作。

第三,PBL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提供反馈,可通过同伴反馈、小组汇报、翻译过程反思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翻译产品进行多次修改,提升翻译产品质量。

CAT支持下的PBL翻译教学模式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各环节具有开放特征,可融合多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仅就教师反馈而言,教师可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反馈,也可融合语篇对比法、有声思维法、问卷调查法等教学和研究方法,深度挖掘教学过程数据,让教学过程更加透明、可视化,给出个性化反馈。

猜你喜欢

菜单译文教师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中国新年菜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弟子规
弟子规
本月菜单
圆我教师梦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