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时空演变

2022-01-14张旺锋宋雪婷

甘肃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竞争力

程 偲,张旺锋,宋雪婷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城市竞争力是一项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指标。目前,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确定发展方向和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国外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大致始于20 世纪9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为城市竞争力评价[1-2]、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3-5]以及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6]等方面。20 世纪末,国内学者们开始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展开讨论。随着城市竞争力概念的逐渐明晰,以倪鹏飞为代表的学者们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从刚开始的城市竞争力评价[7-11]逐渐向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12-15]和城市竞争培育[16-18]开始延伸。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群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地理单元,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在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提升方面,研究区域主要涉及沿海发达地区主要城市[19-22],长三角[23-24]、珠三角[25]等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群,而对以西部地区为单位进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少[26]。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成渝城市群在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指出,“‘次级城市发育不足’是成渝城市群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地级城市发育相对缓慢,人口经济集聚能力不强,部分区位条件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城市发展潜力亟待挖掘。”因此,对成渝城市群各城市发展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是探索潜力城市的关键。

为此,本文以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成渝城市群为例,科学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群中16 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城市群内部个体城市竞争力的时空变化,挖掘城市群中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为推动成渝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个体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成渝城市群为国家级城市群,属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西部。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培育和建设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其发展定位为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更是功能定位为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 年的《四川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熵权法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不确定性越大,熵就越大,包含的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小,熵就越小,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小。

2.1.1 建立样本指标矩阵

对n 个样本,m 个指标,则xij为第i 个样本的第j 个指标的数值:

2.1.2 指标的标准化和非负数处理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2.1.3 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

2.1.4 计算指标权重

2.1.5 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式中:x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竞争力评价是对城市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评价。郝寿义[27]将城市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者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能够综合反映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以及对外影响力”。宁越敏等[28]对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究。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获得性,将前人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合并删减,构建以下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竞争力。主要反映城市总体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力量。

(2)开放性竞争力。主要反映城市的开放程度以及对外交流程度。在都市圈、城市群和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概念盛行的时代,城市需要积极融入所在区域,与周边城市密切联系以带动自身的发展。开放性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3)科技人才竞争力。主要反映城市的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科技水平。一个城市内部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城市内的经济活动效率。同时,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科学技术的投入。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者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科技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竞争力之一。

(4)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主要反映城市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度。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支撑,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平衡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以数据的客观科学性、系统整体性以及可操作性为原则,收集数据并根据以往学者建立的评价指标调整确定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 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3.1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三级指标的权重发现:2008—2017 年,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R&D 投入和研究人员的权重一直较高,均超过0.0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权重均超过0.05;然后为GDP、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收入、外贸依存度、授权专利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等5 项指标[29]。以上10项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对外交流、科研能力和城市经济实力,权重值合计均超过53%,平均权重均超过0.053,说明这10 项指标对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外贸依存度、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授权专利量、失业率和每万人教师数量等6 项指标的权重在不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污水处理率等3 项指标的权重在不断下降,说明科技人才和对外交流在城市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见表2)。

表2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

3.2 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比较

根据上述权重计算城市竞争力,得到成渝城市群16 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和排名(见表3)以及各项竞争力排名(见表4)。为使结果更加直观,本文将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

表3 2008—2017 年成渝城市群16 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排名

表4 2008—2017 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各项竞争力排名

(1)在各项竞争力中,经济竞争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表3 和表4 的得分排名中可以看出,经济竞争力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较强,其他3 项竞争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影响较弱。

(2)作为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的综合竞争力遥遥领先第三名,且各具优势。重庆的经济竞争力和开放性竞争力一直稳居第一,成都的科技人才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也一直位居前二。但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成都的综合竞争力较重庆稍弱。

(3)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以其较发达的科技能力、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区域位置,一直稳居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成渝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第三名的位置。在各项竞争力中,经济基础为其最强劲的竞争力,但与两大核心城市相比,仍相差甚远。2008—2017 年中,绵阳经济竞争力一直稳居第三名。虽然在科技投入和研究成果方面比较乐观,但其所拥有的培训专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学校数量较少,在校学生较少,导致其高素质人才方面有所不足,科技人才竞争力在10 年间略有浮动。同时,借靠着成都优越的交通和社会条件,其开放性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一直稳居前列。

(4)宜宾和南充城市竞争较为激烈,凭借着自身的发展优势,两座城市均位于综合竞争力前五名且差距较小。宜宾的开放性竞争力较弱,主要源于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较低。而南充因人均邮电业务量在成渝城市群中属于较差层次,其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较弱。

(5)达州、德阳、乐山、泸州和自贡五座城市位于成渝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第六名至第十名。达州与德阳的综合竞争力相差较小,在十年的相互竞争中,德阳的经济竞争力和科技人才竞争力较弱,其余竞争力均较强。后三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相差较大,在这十年间,自贡因其发展较为缓慢,虽然各指标均有所提高,可提高的幅度较小,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是退步的,特别在开放性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方面有大幅下降。泸州的各项竞争力都有提升,尤其是开放性竞争力,主要在于其2017 年的外贸依存度较2012 年长了8 倍。因2017 年的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较2012 年大幅下降,乐山的开放性竞争力一直在减弱,在城市群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六名下滑至2017 年的第十三名。

(6)成渝城市群中部地区的资阳、内江和遂宁长期处于十名以外,在各项竞争力中,遂宁无特别突出优势;内江的开放性竞争力曾进入前十名,因外贸依存度和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缩减,其开放性竞争力在2017 年下滑到第十四名。另外,作为成都和重庆同时连接的唯一城市,资阳每年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不断上升,因而其开放性竞争力在这十年间快速上升且在2017 年位于第六名,同时,研究人员、专利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RD 投入均有相对减少,导致科技投入力度不大,人才不足,科技竞争力一直处于较差地位。

(7)2008 年,紧邻成都的雅安和眉山是综合竞争力最弱的两个城市。雅安是四川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凭借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雅安的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一直较强,但本身经济实力薄弱,区域位置偏西,导致其交通发展受阻,经济发展缓慢、科技人才缺失和对外联系不足。十年来,雅安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一直位于成渝城市群中最后一名,而眉山的综合竞争力一直在缓慢上升。眉山距双流机场50km,拥有铁路“三横四纵”、高速公路“三横五纵”、干线公路“四纵一横”,交通便利,并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强,使社会环境竞争力在2017 年位于第二名。

3.3 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

根据成渝城市群各城市2008-2017 年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值,本文将标准化以后的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行均等分成4 级:0—0.03、0.03—0.06、0.06—0.09、0.09 及以上分别表示城市综合竞争力能力弱、较弱、较强、强。根据成渝城市群16 个城市在2008年、2012 年和2017 年上城市综合竞争力分类结果,利用ARCGIS 10.3 绘制了3 幅成渝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图[30]。

如图1 所示,成渝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布整体表现为“冰斗”形态,北部、东部和南部城市竞争力较强,中部和西部城市竞争力较弱。10 年间,成都和重庆一直位于综合竞争力最强层级。通过不断发展,绵阳在2012 年跻身进入该层级;宜宾和南充一直位于“较强”层级。在2017 年,德阳也加入该层级;位于南部的乐山、泸州和自贡的城市竞争力一直处于“较弱”层级;位于中部的资阳、广安、遂宁、内江和西部的眉山、雅安一直处于城市竞争力“较弱”及以下层级,特别是位于西部的雅安,城市竞争力一直处于最底层。区域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中部城市塌陷的发展形势不利于成渝城市群城市间联系和整体优化发展。

图1 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图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经济竞争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竞争力是经济实力、对外交流、科技人才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经济实力、对外交流和科技人才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并且科研人才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性一直在提升。

(2)2008—2017 年成都和重庆的各项竞争力一直都名列前茅,城市综合竞争力一直排在前两位,并遥遥领先第三名;其次是依靠科技和区域位置优势发展起来的绵阳;宜宾和德阳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城市竞争力稳居前五;达州、德阳、乐山、泸州和自贡五座城市位于成渝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第五名至第十名且达州与德阳的综合竞争力相差较小,后三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相差较大;眉山的城市竞争力在缓慢上升;雅安的城市竞争力一直处于最弱的地位;中部地区的资阳、内江和遂宁长期处于竞争力较弱的位置。

(3)成渝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冰斗”形态,北部、东部和南部城市竞争力较强,中部和西部城市竞争力较弱,且十年间整体上没有较大的变化。两个核心城市之间的中部地区呈现异常的城市竞争力凹陷区,将成渝城市群南北、东西分隔,是成都和重庆紧密联系以及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阻力区。

4.2 讨论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不同,各城市的发展路径和现状差异性较大。为了能够使成渝城市群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城市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有以下讨论:

(1)绵阳、德阳、南充、宜宾和达州有潜力发展成为成渝城市群的次级城市。以上五个城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处于前列,且在开放性竞争力、科技人才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三个方面各有优势。因此,通过加强短板,强化长板,它们有潜力成为成渝城市群的次级城市,分担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城市职能,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2)填充中部凹陷地区,提高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到的“成渝发展主轴”“川南城镇密集区”和“南遂广城镇密集区”都与中部的城市息息相关。中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会阻碍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的提升。因此,资阳、内江和遂宁等中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亟待加强。

(3)加强带动西部城市发展。成渝城市群西部一直都是竞争力最弱的区域,主要源于经济基础差、地理条件导致交通不便、科技人才不足等因素。因此,雅安和眉山需要充分发挥紧邻成都这一优势,同时,成都也需要加强对西部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成渝城市群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日本竞争力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