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

2022-01-13罗进兰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具体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

罗进兰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应当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和教学方法的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概念并构建基于微观概念构成要素的思维脉络。每个数学概念都是由若干个组成要素构成的,每个组成要素都会成为思维可延展或者交织的思维触点。学生在这些组成要素之间构建合理的数学关系并赋予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数学意义,这些思维触点就会发挥其思维启动和思维延伸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慢慢涵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

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推行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点开展的一项任务,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还没有进入到社会,并且并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学习以及教育,所以其自身的学习经验相对较少,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也存在较多的缺陷。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辅助,帮助学生掌握知i只重点。但过多的为学生提供辅助,又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的要求。基于这一前提,教师可以入辅助性的教育工具:思维导图,利用导图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梳理学习思路,构建学习体系,在潜移默化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就可将混合运算的规律以及规则以思维导图的结构整理下来带领学生展开学习。而在复习工作中,教师也可利用相同的措施让学生自行绘制导图,并自主展开回忆,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引入思维导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是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它包含了讲解知识的策略、课堂组织的方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各个层面,是判断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小学教师在引入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基本学情,在此基础上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变传统教学方式为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确立主题词,让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构建属于本小组的思维导图,然后由小组成员选派代表对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经验分享,促进小组间的沟通交流,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对思维导图进行指导和纠错,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结构、丰富其内容。这种由学生亲自参与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是第一要务,但是小学生多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继续沿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即便完成了教学也很难获得预期效果。教师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至课堂中,可以以此为载体,将所学的知识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能够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分数除法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出具几组习题,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答这些习题,并总结其中的规律特征,然后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每组习题的特征和解题策略,以此帮助学生清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维,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四、在課堂结尾阶段应用思维导图

在课堂结尾阶段,学生由于数学思维的不成熟并不能够养成自主归因的良好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很快就会遗忘在课堂上所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在课堂结尾阶段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时,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课后任务当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归纳,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时候,许多学生容易记混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各种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直观明了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法将不同的数学理论知识记录到思维导图框架当中,在写到学习笔记当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的学习印象在归纳总结当中得到加深。

五、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一些难理解、易混淆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突出其中的要点和难点,简明扼要地注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强他们的辨析能力。比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数学概念通常是小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着重对其讲解,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难以自行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无法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学习新概念时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引申出新概念,并标明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此将知识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结束语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手段,适当的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准正确的学习方向,使之在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突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国,郑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9(32):46-48.

[2]沈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王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具体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