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2-01-13付再碧
付再碧
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目前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在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之后,其自主学习意识将会有所提升。将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与初中历史教学充分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体现,既可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可强化学生的多元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时期的历史学习虽然在后期的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但它却为高中历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历史具有规律性,许多历史文化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始终教育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发现适用于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要树立培养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一、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对于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比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谭嗣同出身于官宦家庭,原本可以有非常舒适的生活,为什么他要放弃舒适的生活,毅然参与危机四伏的变法呢?为什么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在完全可以出走的情況下没有出走,却选择从容赴死呢?”这些问题提出后,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促使学生迅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学生通过研究、探索、交流,发现谭嗣同在老师欧阳中鹄的影响下,对王夫之的思想非常感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心怀治世救世的信念,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理解了谭嗣同的行为,也深受感动和鼓舞。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推动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教材内容,还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提升提问质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让学生善于主动提问,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具有讨论价值,这样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有帮助。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思维意识基础上进行提问,这样所提出问题的质量才更高。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林则徐算不算一个罪人呢?因而他的禁烟才导致列强对中国的侵犯呀!”这个问题很明显没有任何的讨论价值,因为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反问的形式对学生这种错误的问题意识进行引导,如“列强侵犯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明白,列强当时以林则徐禁烟为由发动战争只是一个借口,并不是其侵犯中国的根本原因,以此来矫正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之后的提问中能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三、运用启发问题,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比较多样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是问题意识教学目标的根本发展方向。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问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元朝的统治》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教师可以根据现代新疆、云南、东北等地区与元朝的统治范围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其结合现代我国领土实际情况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促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启发性问题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在自主设疑及分析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
四、鼓励学生不怕错误,大胆提问
学习是一个探索新问题、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对学习进度产生暂时的阻碍。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针对腼腆、胆小、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他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问题如下:1.在盛唐时期,我国都有哪些杰出的发明?2.盛唐时期的诗词文化十分发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3.你认为造就唐朝强盛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4.为什么认为女皇武则天在政治方面非常杰出?通过讨论和回答这些问题,丰富和拓展了教材上的内容,同时也使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增强了自信心,也学到了许多崭新的历史知识。
五、依托思维的灵活性设置评价性问题
初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灵活的,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在一些历史课堂上,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反而选择灌输式教学模式,直接为学生灌输历史知识点、必考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对于历史素养的培养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依托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评价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感受历史、以史为鉴。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史实设置一些评价型问题,如:“秦始皇统一六国,被誉为‘千古一帝’,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君主,在后世争议不断。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由于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即问题的可争议性和研究性,在“是”与“不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允许有不同的结论。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主权,从而能更加自由地投入对问题的研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重通过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同时通过完善的教学方案与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等,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绍强.基于问题意识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0(27):55-59.
[2]刘芳.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78).
[3]杨建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