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思考
2022-01-13黄云飞
黄云飞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一样,有些学生感觉学习语文很困难,渐渐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成学习困难生。本文以小学低年段语文学困生课堂问题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学困生类型,旨在帮助小学学生摆脱不良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于同龄人的学生。他们不正确的学习行为与态度阻碍了个人进步,如果无法尽早矫正,可能会对这些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学困生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将这些千差万别的外在特征归类为三种:学弱型、被动型与跳脱型。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类型
二、学弱型
此处的“学弱”专指语文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未能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心学习却效率低下等等。这类学困生一开始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但是时常在成绩上受挫,过多的负面反馈导致其逐渐丧失对语文的热情和继续学习的动力。此外,学弱型学生通常也较为内向,不愿对外寻求家长、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久而久之便将自身孤立封闭起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挖掘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与语文学科的正向链接。
三、被动型
与学弱型相比,被动型学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初就并不具备语文学习的动力。他们极易陷入迷茫,总认为学习就是完成父母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只是应付了事。被动分为内倾被动与外倾被动。外倾被动的小学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逃避学习是出于某种目的,例如因为玩游戏不想看书、背课文,受外界因素干扰较深;内倾被动者则是感到单纯的迷茫与困惑,他们会产生学习意愿,只是缺乏一定动力支撑。教师在实践时首先需要区分以上两种类型,方可对症下药。
四、跳脱型
跳脱型学困生精力充沛,乐于探索新鲜事物。但是,这一类型的学生由于思维过于跳跃且尚未接受逻辑性训练,总会通过提问或作出异常举动打乱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跳脱型学生通常拥有一套不太成熟但他们认为可以自圆其说的认知与评判体系,给教师的面对面沟通造成了较大困难。要想纠正此类学生不良行为的难度其实远低于学弱型与被动型,教师可以先尝试接受并理解学生的独特思维,进而帮助他们破除认知误区、厘清教学逻辑,最终令此类学生建立起能够与语文课堂相互融洽的行为准则。
五、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行为成因
六、个人因素
从以上三类学困生分析可以得知,个人因素占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行为成因的比重较大。实际上,纵观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语文学科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家长预期高,学困生数量逐年上升。小学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主动学习的意愿或动力尚未形成,家校并未注重学习元认知层面的教育,都是导致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注意力不集中、做题正确率低、回避互动交流、学习态度散漫皆为其外在表现。
七、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儿童人格塑造与个性发展的第一站。离异、单亲或留守家庭对处在小学学段的孩子影响最大。大部分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都要归咎于家庭环境,而敏感自卑、暴躁易怒、麻木冷漠等心理问题又不利于语文学科学习。有时家长或强硬或放任的教育方式也会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问题行为便相伴而生、如影随形;有时家长没能为孩子创造适宜学习的家庭氛围,甚至干扰孩子学习,其恶劣影响是深远且难以根除的。教师虽然不能全程干预,却也可以加强家校沟通,为学困生与家长搭建友好平等对话的桥梁。
八、教师教学
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心态与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与课堂问题行为息息相关。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较为混乱,学生无法从中汲取营养、体验价值;部分教师对待教研尽心尽力,但教学方式可能不适用于小学学生,学生同样难以消化;有些教师虽然按时按量完成了教学任务,与学生日常情感交流却不足,只是消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非积极主动地排除隐患、解决问题。鉴于以上情景,学生对某教师与其所教学科失望甚至排斥也是情有可原的。
九、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十、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与学情,语文教师应实施差异化分层教学,基本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首先需要对授课班级进行诊断,根据评价指标将全体学生分为2-3个层次,为每一层次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至少能够完成本层次学习任务。教师还需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性格、家庭、成绩、社交等维度入手剖析学困成因,尽早尽快促成转化。此外,教师应当在学习上注视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帮助学困生矫正学习态度、构建正向教学循环。
十一、创新教学,活水之源
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教学活动是助力学困生转化的活水之源。例如,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为语文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有助于学困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在学习《望庐山瀑布》等山水诗时,教师可以借图片视频展示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奇绝胜景,使学生对其有较为直观的印象,品读尾联时感触便更加深刻。又以任务教学法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自选课本里的寓言故事加以分组演绎,重点关注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分工与行动,令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活动里重拾对于语文的热爱和信心。
十二、家校协力,防微杜渐
仅有教师一人努力远远不够,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加强与学困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微信群实现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联防合控。教师可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们一同拆解教学实例,邀请家长分享家庭教育心得,帮助总结沟通与家教要点。在家校群聊中,家长与教师不定期上传讨论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表扬进步、剖析不足,在多人监督与群策群力下推动转化进度,构建亲密和谐的亲子与师生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家校协作时应处理好隐私保护、责任分配等问题,否则会事半功倍,甚至得不偿失。
十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究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时,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在找出學困根源后尽己所能地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家校联合共同重塑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科素养,更有助于达成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厚琴.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