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生为本 ”到“小鬼当家”
2022-01-13王冬梅
王冬梅
关键词:小学英语 以生为本 具身认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重习得、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英语环境的缺失和传统离身性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也随之降低。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身体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来进行认知,其中身体要素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具身认知理论引进传统的离身性英语教学中,重新审视小学生在身体感知、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中的表现,帮助小学生重拾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小学英语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以考核为本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运用具身认知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让“小鬼当家”?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舞台
[案例一]重问答,轻展示
在新课开始前的复习环节,教师提了一连串的问题: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s in the classroom? Is there a map on the wall?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学生就老师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回答,然后进入新授环节。
[反思]在英语课的复习环节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这些提问有的是日复一日进行的,有的则是围绕近几个单元展开的。然而看似无可非议的教学流程却暴露出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在这里,学生只需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是主角,学生的舞台在哪里?无疑是被老师抢占了。很多学生对老师一成不变的提问早已有了懈怠心理,却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语言水平得不到提高,交际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如果课堂教学只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那无疑是剥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在安排复习环节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讲一个英语故事;表演一个课本剧;唱一首英文歌曲;当一回英语小老师……学生会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日益锻炼、成长,其英语素养会逐步提高。
二、要尊重、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案例二]重设计,轻生成
句型操练时,教师为了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先准备好了几个动物玩具。“What would you like?”老师问道。“I’d like a toy cat.”一位学生答道。“Good. Here you are.” 老师笑眯眯地将准备好的玩具递给了该学生。又继续向另一位学生发问,“What about you?”“I’d like a toy panda, a toy monkey and a toy rabbit.” 老师一听,慌了:原本准备叫几位学生操练的句型一下子被一个学生“发挥”完了。情急之下,该老师说道,“You can only have one toy.”学生只能更正道,“I’d like a toy panda.”随后,笑容又回到了该教师脸上。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操练“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的句型。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采取了“有效措施”,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施。但这种处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求异思维,将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摒弃不顾,实在可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在关注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我们的课堂才会从静态呈现转化为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如果该教师能重新设计教学思路:“Here you are. Look! I have no toys now. Boys and girls, you can get them from him.” 如此一来,师生对话会很自然的转化成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需求,既尊重了该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举两得。
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案例三] 重教学,轻运用
课堂上,教师新授句型:“May I have a / some….?” “Yes. / Sure. Here you are. / Sorry…”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情景,教师进行如下设计:
T: Sorry. There’s no English book on my desk. May I have an English book?(教师用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交流。)
Ss: Yes. Here you are.(学生们都很愿意向老师伸出援助之手,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进行情境对话。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精彩的片断,例如:
S1: Oh, I can’t find my rubber. May I have a rubber?
S2: Sorry. My rubber is lost, too. You can ask…
S1: Hello, … May I have a …?
S3: Sure. I have two rubbers. Here you are.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相当满意,在课堂最后五分钟布置了小练笔:用May I have…? Yes. Here you are. / Sorry…编写一段对话。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令人深感遗憾:学生私下随意用中文交流,“橡皮借我用一下。”“我的铅笔断了。你还有吗?”教师对此没有加以适当引导,真实的交际情境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反思]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要体现交际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更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只有这样的活动才真实有效。由于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英语学习缺乏真实的语境,学生主动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能力有限,很多学过的口语表达却很少有学生能脱口而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将课堂视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和运用能力的平台,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设计不错,学生的发挥也很精彩,然而教师忽视了课堂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没有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交际需求。因此所有的“精彩”背后留下了“遗憾”。如果该教师能预设到以上情况,或者在课堂上发觉学生的交谈后,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那么学生就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学生见面用英语说“Hello.”,打扰别人用“Excuse me?”, 迟到之后说 “Sorry, I’m late.”, 进办公室之前问“May I come in?”, 向他人借东西说“May I have your…?”……为了增强学生的表达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帮助学生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尽量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教师不仅要做榜样示范,还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评选“英语小明星”,“脱口秀之星”等。只有课堂教学和日常交际双管齐下,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案例四]重传授,轻“习得”
教师在导入“Christmas”这一西方节日时,用电脑演示了大量欢庆圣诞节的图片并配音解说道: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screen.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 6 At Christmas. Do you know Christmas Day? Look! All the people are very happy. They are dancing. They are singing. They are laughing and they are eating. Do you like Christmas Day?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Yes!
[反思]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看似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演示图片创设情景——配音解说渲染气氛——运用提问突出主题。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暴露了两个问题:1)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始终只是学习的被动者。2)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和程式化,没有激发学生深入思维、主动表达。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就不让少数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参与的就不让少数人或部分人代替,更不能由教師代替学生思考。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发积极主动地思考,勇敢自信地表达。因此,我们试把以上环节作如下改进:教师设计开放式命题引导全体学生自由交流: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scree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these pictures? 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先观察图片,然后各抒己见:All the people are very happy. They are dancing. They are singing. They are laughing and they are eating…教师继续以提问引导:Why are they so happy? Guess! What festival is it? 学生可以进行猜测: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如果学生说到圣诞节但不会用英语表达,教师可顺势出示音标,引导学生通过音标认读新单词,从而进入Christmas这一主题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习得”,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束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高呼的口号。然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甚至我们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做了吗?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我们首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且身体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媒介。在传统的离身性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参与。这里所说的身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躯体,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尊重和解放的对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小学生的身体在英语课堂中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和解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独特的身体结构正是学生展现个性魅力的重要内容。要想把课堂打造成学生进行具身学习的场所,教师就要始终秉持一种开放自由的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地向学生发号施令,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活动中,而不是被迫记忆和背诵。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具身性的特点,打造一种适度轻松的学习空间供学生的身体得到解放,将英语课程变成学生喜爱并向往的语言学习乐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就请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走进课堂之前先扪心自问:我真的做到“以生为本”了吗?我真正把课堂主阵地还给这些活脱脱的孩子了吗?只有把“以生为本”的理念植根于心,才有绽放“小鬼当家”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