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训练创新策略探究

2022-01-13魏珍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魏珍珍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身体素质是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小学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其教学成果也深受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但是,实践表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低乏等现状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顺应教育改革浪潮,以明确体育训练目标、丰富体育训练模式、加强体育训练模块为导向,创新体育训练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体育;体育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加强了人们对德育、体育、关育重要性的认知,促进了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训练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开展高效性体育训练课程,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但是纵观当下小学体育训练实施现状,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机械模仿、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就实际学情和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反思,创新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1小学体育训练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迈进,体育教学改革也紧随潮流逐渐完善。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更是为广大体育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牢笼得以突破,“以人为本”教育观念成为了教学目标制定的有力支柱。但是实践表明,小学体育课堂训练教学的开展进度依然缓慢,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体育训练形式化。调查发现,很多小学并未重视体育学科的教育,在开展体育训练时,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革新,仍然认为小学生应当以文化教学为重,体育训练只是放松学习压力的浅面行为。在教学开展中,也主要以示范宣讲为主,学生机械模仿,主观能动性未得以充分调动,此种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主体地位,训练效果不佳。第二,教师与学生互动缺乏,学生运动热情低迷。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运动行为的发生主要借鉴于周围环境因素与教师的榜样作用。在体育训练教学中,基于师生地位悬殊特性,学生对于教师训练命令只是一味服从,虽有质疑,却因害怕受到批评不敢提出自己观点,使得师生互动氛围僵硬,教学过程枯燥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抗拒,热情下降,直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学体育训练教学创新策略

2.1革新教学观念,明确训练目标

顺应体育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推陈出新,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体育训练不仅仅是放松学习压力的方式,也是强化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大纲明确提出,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增强课堂“三基”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发挥体育训练的本质作用,基于实际学情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明确自身训练目标。以跳跃训练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明确训练预期目标和学生达成目标,将目标由易至难进行层级划分。基层目标主要为跳跃要领的学习,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跳跃运动的动作构成,准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必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慢播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动作细致之处,使学生掌握跳跃运动的精髓。中层目标以跳跃实训为主,通过分组的方式,逐一对小组学生展开跳跃训练指导,纠正学生跳跃动作的错误,逐步提高学生跳跃、奔跑结合能力。高级目标实现跳跃多样化,在完成基础的跳跃训练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礎上延伸教学成果,展开多样化的跳跃训练教学,比如单脚跳跃触碰悬挂物,双脚花样跳跃、障碍物阻拦跳跃等。

2.2开展趣味竞技,活跃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训练兴趣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基于小学体育训练枯燥乏味教学现状,创设一些趣味性的竞技活动,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训练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助力训练效果的提升。同时,基于竞技本质特性,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促进其体育素养的提升,为素质教育理念的实现增砖添瓦。以跑步训练为例,传统跑步训练多以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排队绕跑为主要形式。这种训练模式,虽然也能够完成锻炼学生体魄的目的,但是枯燥循环的锻炼形式同样抑制了小学生活泼爱闹的天性,降低对体育课的期待性。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跑步训练融入游戏元素,展开趣味性的竞技教学,比如,组织障碍接力竞技游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自行安排小组成员接力顺序,并选出首棒和末棒。然后,教师利用教具设置障碍,阐述跨越障碍的规则,规范学生跑步动作。最后,在“开始”指令下达后,位于首位的成员携棒出发,跨越障碍,将接力棒交付于下一位小组成员,直至末棒成员交付完成视为游戏结束,教师最后根据每组用时和违章扣分情况择出比赛冠军。这样的竞技方式既完成了跑步训练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胜负欲,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参与意识,促进了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

2.3开展多元化训练模块,提升综合运动能力

体育训练主要包含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三大模块。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运动能力,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例如,针对力量训练模块,教师可以以挺举训练作为教学媒介,展开多样化的力量训练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挺举教具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情,选取较小负荷的挺举教具,保证学生训练安全。训练方式主要围绕负荷小、次数多的原则开展。针对速度模块训练时,可以设计百米冲刺训练项目,就起步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等环节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保证学生在安全、规范的动作下完成速度训练目标。针对耐力训练模块,教师可以组织俯卧撑、平板支撑等训练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耐力训练比赛,增强训练趣味性。在对学生进行三大模块训练时,教师还要重视训练恢复环节,及时帮助学生缓解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体育训练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学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师应基于素质教育要求,针对当下教学现状展开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反思,不断创新体育训练教学策略,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促进训练目标的达成,提升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其适应未来嘈杂的社会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清发,陈春.浅析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有效方法[J].知识文库,2021(02):67-68.

[2]路静.以人为本提升小学体育训练质量的实践探究[J].体育风尚,2021(01):171-172.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