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2022-01-13王培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
关键词:心动图心室左室

王培燊

(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广东 江门 52903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已经超过1700 万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比超过一半,若能够给予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有关,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对其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均是常用的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方法,且研究显示,心电图aVR 导联ST 段升高、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室壁运动异常均可判断其左前降支近段病变情况,且与心电图相比,二维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效能更高[2]。为分析两者的诊断价值,本文将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分别应用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在我院治疗的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等症状;(2)在入院0.5h 内完成检查;(3)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4)临床资料完整;(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2)严重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患者;(3)既往接受冠脉血管重建患者;(4)合并肺部疾病患者等。其中,男性43 例,女性27例,年龄62~83 岁,平均(72.03±6.82)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2h,平均(6.10±1.68)h。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使用仪器:12 导联 CONTE8000 心电工作站(康泰医学系统),以TP 段为基线,ST 段移位于J 点后60ms 测量,对检测结果详细记录。超声心动图:使用仪器:SIEMENS ACUSON X300-PE 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探头频率2~4 MHz,进行多切面扫描,包括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尖短轴、二尖瓣短轴、乳头肌、二腔心、心尖四腔等,必要时,应对心尖左室长轴、剑突右室长轴扫描,观察心室、心率等指标,测量室壁厚度、心肌回声强度、血流指标。

1.3 评价标准

(1)分析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包括广泛前壁、前间壁、前壁、下壁、右心室等。(2)分析两者的并发症检出情况,包括左室壁血栓、左心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数据利用SPSS 22.0 处理,采取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检出情况对比

在不同梗死部分检出率方面,心电图检查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检出方面: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97.14%,明显高于心电图的80.00%,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检出情况对比[n(%)]

2.2 并发症检出情况对比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为11.43%,明显高于心电图对并发症1.43%的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检出情况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主要表现为持久、剧烈胸骨后疼痛,且经休息、使用硝酸酯类后无法得到缓解,血清心肌酶活性异常升高,心电图发生进行性改变,且可能伴有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50% 以上的患者起病前 1 周或1 ~ 2 天可出现前驱症状,早期诊断及干预可降低临床病死率。据调查显示,美国年新增心肌梗死患病人数约为150 万,我国年新增患病人数约为50 万,现有病患在200 万以上[3]。从整体上看,典型症状、肌钙蛋白升高、ST 段抬高、病理性Q 波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在临床诊断方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同时,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能造成肾脏功能损伤,动静脉瘘风险较高。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可影响局部室壁运动,并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因此,借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技术能够判断其病变情况。研究发现,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目前已知的包括年龄、ST段变异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肌酐、心肌标志物等,且与未并发乳头及心室壁破裂患者相比,并发乳头及心室壁破裂患者的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4]。因此,早期诊断患者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应用最广泛、最便捷的手段,以往有研究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即可见心电图下壁ST 段压低,且可见aVRST 段抬高[5]。通过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绘制心电活动变化图形,可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且操作简单、经济性高。二维超声心动图同样为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技术,可显示左心室功能下降、心室壁运动异常情况,有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对左前降支近段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74.7%,特异度为89.0%[6]。但在临床诊断时,发现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均显示正常,因此单纯应用心电图诊断特异度不足。同时,部分疾病的心电图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相似性,例如肺栓塞、心包炎等,因此可能造成误诊。而应用超声心动图后,能够更好地观察心脏形态、功能改变,从血流情况上看,可见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显示为节段性分布,可作为判断梗死部位及责任血管的依据。因此,有学者指出,与心电图相比,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部位的检出率更高,更具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不仅能够反映心脏内部结构、功能状态,同时可显示血流速度、方向、性质,有利于观察大血管结构以及病变情况,对心肌胞坏死、水肿患者,检查时可见心肌回声降低,有不稳定心内膜回声,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心肌回声变强、变薄。此外,超声心动图检查还能够获取室壁薄厚程度、室壁运动信息,也能够提高其诊断准确度。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见心室壁节段性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衰竭症状,且室壁厚度变薄[7-8]。由此可见,心电图主要是以电生理表现为依据,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主要是利用心肌局部缺血引起的室壁结构改变进行诊断,从诊断方法上看,后者更具优势。以往有研究对比了常规心电图与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终检出率为91.6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9.44%[9]。在本次研究中,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97.14%,明显高于心电图的80.00%,差异明显(P<0.05),可见二维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能力更强。同时,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为11.4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后1.43%的并发症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方面,二维超声心动图也更具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合并不同类型并发症对其预后影响有所不同,而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对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并发症类型的检出,便于预测不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同时结合检查结果尽早实施治疗干预,显示出了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综合诊断与预后预测方面的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复杂,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表现为神经素系统激活及力学超载。通过进行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心脏形态学及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等,可了解其心室重构程度,评估其预后。同时,心源性死亡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左室射血分数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强的超声心动图判断心源性猝死及全因死亡预测因素,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与心电图相比,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部位、并发症的诊断能力更强,提示对怀疑为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患者诊治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心动图心室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