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术式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妊娠率的影响研究

2022-01-13武绍川丁晓静楚光华刘晨通信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
关键词:电切手术过程息肉

武绍川,丁晓静,楚光华,刘晨(通信作者*)

(1.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陕西 西安 710061)

0 引言

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子宫局部的内膜过度生长,患者在发病之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不孕、月经量增多以及不规则的阴道流血等,进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文章就具体探讨了在针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同术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给患者妊娠率所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接诊的126 例被确诊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电切组患者中,28 例患者存在生育史,14 例患者不存在生育史,患者年龄21~39 岁,患者平均(33.5±2.7)岁。冷刀组患者中,27 例患者存在生育史,15例患者不存在生育史,患者年龄22~40 岁,平均(33.8±2.6)岁。刨削组患者中,30 例患者存在生育史,12 例患者不具有生育史,患者年龄21~38 岁,平均(33.7±2.4)岁。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具有生育的意愿,同时自身患有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以及卵巢囊肿等方面疾病的患者没有包含在本次研究范畴之内。

1.2 方法

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在月经结束之后3~7d 进行手术。

电切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在手术前1d 需要常规对其实施宫颈管置管以及宫颈扩张的相关操作,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宫颈进行软化处理,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为卡前列甲酯栓以及米索前列醇。手术过程中选择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在消毒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常规为患者进行消毒巾铺置,并且常规帮助患者导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患者的膨宮压,通常情况下患者的膨宮压需要控制在13~13.5kPa,同时对患者的宫颈进行扩张处理,将患者的宫颈扩张至10~12mm,之后沿着患者的宫颈口将宫腔镜置入其中,全方位探查患者的子宫内膜情况,明确患者息肉的大小、数量以及位置,对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进行环形切除,并且将切除的子宫内膜息肉送检[1]。在切除子宫息肉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将患者的浅层内膜切除。

冷刀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患者实施膨宫处理,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为生理盐水,在结束相关工作之后,需要先进行宫腔镜的置入,探查患者的宫颈管、宫底、宫腔以及输卵管开口,在确定了患者的息肉根蒂位置、息肉大小以及数量之后,在宫腔镜直视的状态之下使用冷刀贴紧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下方位置,完整地将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之后常规对切除的子宫息肉内膜进行送检[2]。

刨削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膨宫处理,膨宫处理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手术过程中,需要设置好患者的膨宫压力,通常情况下,患者的膨宫压力设置在90~110mmHg,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为高清宫腔镜主机以及全套的IBS 刨削系统,IBS 刨削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刨削刀头、镜鞘、6° 广角镜,镜鞘的外径为8mm,机器在旋转的过程中,旋切的转速为每分钟3000~3500r,吸引泵的流量在每分钟200mL。患者先将自己的体位调整至膀胱截石位,在患者结束麻醉之后,需要扩张患者的宫颈,使用的工具为扩宫棒,刀头型号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息肉的位置以及息肉的大小,与操作手件进行连接,在置入镜体切割的过程中,需要先使得刨削头的窗口贴近患者的息肉表面,后脚踩踏旋切启动,切的过程中吸引,一直到达息肉的根部位置,确保患者的息肉位置能够逐渐缩减并且被吸出,直到患者的息肉位置被清理干净为止,并且将息肉吸引到患者的体外[3]。结束手术后,需要常规将切除的息肉送检。

1.3 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

其次,对比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 个月的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

表1 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表2 对比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 个月的妊娠率 [n(%)]

3 讨论

所谓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指的是患者子宫内膜间质以及腺体受到血管过度生长的影响突入到患者子宫腔的内部,这种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宫腔内疾病,本质上属于一种良性病变[4]。临床上在针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电切法、冷刀法以及刨削法,在以往对患者的治疗中,电切法的治疗方式最为常见,但是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相关的手术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身体,手术过程中,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相对较少,而在患者的术后恢复方面,其整体的月经复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长,手术后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周期,进而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以及生活[5]。

冷刀法属于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通过对患者使用宫腔镜冷刀技术,这种治疗方法不会给患者的宫腔带来热损伤以及电损伤,并且能够很好地保护患者的子宫内膜,由于电设备的应用相对较少,使得手术的效率得到提升,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小,患者手术结束之后的恢复速度也整体高于电切法治疗。

而相比于冷刀法来说,IBS 宫腔刨削系统则是对于普通冷刀法的进一步升级,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在对患者宫腔内病变组织进行清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抽吸切除组织并将其排出体外,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大幅度提升,同时切割的效率也相对更高,刀头在实际进行旋切的过程中,最大的速率可达到每分钟5000 转,尤其是在针对患者的多发息肉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的时间,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手术对宫颈带来的损伤,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手术后的妊娠率。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在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电切组患者相对较少,而刨削组患者与冷刀组患者相对较高,而在手术时间方面,刨削组患者相对于更少,冷刀组以及电切组患者相对更高。月经复潮时间方面,刨削组患者最早,其次为冷刀组,最后为电切组。治疗后6 个月妊娠率最高的为刨削组,其次为冷刀组,最后为电切组。由此可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电切法由于对患者身体的损伤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相对较晚,妊娠率相对较低,从治疗结果的角度来讲,临床上以及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冷刀法与刨削法各有优势,刨削法在手术时间、术后的月经复潮时间以及妊娠率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针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同的手术方法所能够收到的手术效果以及对患者妊娠率产生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此种疾病的治疗刨削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次为冷刀法,非特殊情况之下不推荐电切法的使用。

猜你喜欢

电切手术过程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