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炎支原体组织分布和血清学转化规律及防控建议
2022-01-13王炳增
王炳增,张 军
(法国诗华动物保健公司,北京 100102)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原发病原。这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的疾病,还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该病原体在全世界猪群中广泛存在。因其能够造成饲料转化率和猪只日增重的下降,所以受到全世界养猪从业者的关注和重视。
任何阶段、任何日龄的猪只对此都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常见于低胎龄的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其中包括免疫过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母猪。另外,产仔数低的母猪或者后备母猪抗体水平较低,排出肺炎支原体数量比经产母猪多。2006年,在法国和斯洛文尼亚已有肺炎支原体在野猪和家猪间进行水平传播的报到。在同一猪场内,猪肺炎支原体可以在不同圈舍间之间通过空气传播。2017年,张益鸣证实,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距离可达9 km以上。除此以外,通过器械、用具和人员的间接接触也能传播该病。
一直以来,猪肺炎支原体都被业内认为是一种单纯感染猪肺部的病原,仅能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较弱的体液免疫反应。而根据白方方等试验验证,以7~15日龄的健康易感猪为试验对象,猪肺炎支原体Js强毒株攻毒28 d后,剖检可见典型的猪喘气病病变,经过猪肺炎支原体P36巢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肺、肝、脾、腹股沟淋巴结和支气管检出率为100%,心组织检出率为83.3%,而肾和脑组织未检测到。表明猪肺炎支原体能够定植于宿主的肺部以外器官,然而,除了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组织肺组织和支气管外,其他检测到病原的组织未见任何异常。也有可能虽然猪肺炎支原体能定植于猪只内部器官,但未必能使其病变。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从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脑组织中分离到了该病原。这种结果的差异或许是感染猪检测的时间间隔不同造成的(图1)。
图1 不同周龄猪群肺炎支原体ELISA阳性抗体水平分布曲线图
根据吴忻等调查的山西省的7个200头左右基础母猪规模的猪场母猪群血清阳性率100%,得出结论:2周龄仔猪由于初乳中母源抗体的影响,抗体阳性率68.5%,以后逐渐下降,5周龄为13%。由于环境阳性和母猪的排菌,猪群感染头数随着周龄逐渐增加,13周龄阳性率为69%。另外,有试验表明,易感猪在感染猪肺炎支原体3周后,才能够通过ELISA检测到循环抗体。说明仔猪或许从3周龄左右开始,逐步被感染。
在另一个有趣的试验中,研究者用<1μm的放射性粒子通过雾化吸入狗的肺内,大部分粒子沉积在肺腹侧部分,这与重力作用引起粒子沉积的理论一致,但是7 d后粒子分布发生了改变,更多粒子出现在背侧,证明依赖重力作用的淋巴清除是有效的。而肺炎支原体的大小在0.2~1μm之间,与该试验的颗粒大小相近。淋巴对于肺炎支原体应该也有清除作用。这与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过程也十分相符,感染会从支气管到细支气管上皮细胞一直到肺泡上皮细胞。结合白方方等的试验和临床上的经验,可以推测,猪只在感染猪肺炎支原体之后,肺炎支原体或许是通过肺淋巴液进入猪的淋巴循环,继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猪体其他内部器官。
就像吴忻等调查的类似规模的猪场,大部分自繁自养模式的母猪群体都存在肺炎支原体的循环感染,导致仔猪通过初乳就可以获得特异性母源抗体,而母源抗体主要是循环抗体,虽然不能有效阻止肺炎支原体的定植和增殖,但是可以与进入血液循环的肺炎支原体相结合,从而导致哺乳仔猪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下降。所以,在自繁自养单点式猪场中,仔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时间可能比3周龄还要早。
综上所述,对于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应该从猪场的选址以及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建场应该选择合适的地址,可以采用PIC公司的千点评分进行评估。猪舍应尽可能安排充足的后备舍,使一胎母猪能够单独饲养或者单线饲养。选取合适的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多点式饲养,建设相对应的猪舍数量,从而避免肺炎支原体的低日龄感染。根据感染时间,可以安排在2~4周龄之间,免疫1次肺炎支原体疫苗。
对于已经投产的猪场,尽可能转为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生产方式。低胎龄的母猪在进产房前需要予以药物预防。可以采取7日龄以内喷鼻免疫肺炎支原体活疫苗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肺炎支原体的早期感染,后期根据猪群的感染压力再决定是否追加免疫1次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