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临床防控措施
2022-01-13陈芳洲杨华威严育林赵祖凯
陈芳洲,杨华威,严育林,赵祖凯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344)
1 猪流行性腹泻临床流行特点
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很多,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 丁 型 冠 状 病 毒(PDCoV)、猪轮状病毒(RV)等。造成临床猪只腹泻的病原性因素较多,近年来伴随着常规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有很多腹泻相关病毒的检出,且广泛存在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目前我国和美国的TGEV的临床检出率已经非常低了,PDCoV和RV在临床保持着一定的检出率,且RV的检出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二者对临床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RV变异性非常大,近来有不同类型猪轮状病毒被检出,在猪RV中检出与人源轮状病毒类似的基因,其对猪只健康和人类公共卫生的潜在影响需要持续跟踪关注。PEDV是临床主要检测到的病毒性腹泻相关病原(70%~80%),且对临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猪只肠道疾病,新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接近100%,给养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上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为主要特征。
PED季节流行性不显著,但季节变换和寒冷季节可能是PED高发时间点。PED的水平传播以粪口途径为主,人员、物资(特别是饲料)、车辆等都可以传播病毒,PEDV感染猪只也会出现病毒血症,甚至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其垂直传播以乳口传播为主,也有从脐带血中检出PEDV的报道。
PEDV作为RNA病毒,临床毒株核苷酸序列变异性较大,但整体来说按照其S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主要分为两个基因大群。2010年变异的PEDV毒株造成了全国PED的大暴发。基于经典毒株的腹泻疫苗只能部分保护变异PEDV毒株的感染。当前变异PEDV占临床检出的绝大部分,而检出的经典PEDV毒株大部分为免疫经典毒株之后的疫苗排毒。
PEDV增殖迅速,可在猪只肠道组织中大量繁殖和排毒,同时,PEDV的感染阈值低,如果不及时处置,会引起疫情的暴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肠道排毒时间一般是2~3周,但带毒时间较长,可达100~200 d,甚至终生带毒,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再次排毒,同时PEDV环境耐受性较强,特别在粪便中可长期存活,加之传播途径多样,PED在临床呈现反复发生的特点。PED对5日龄以内的仔猪往往是致命的,7日龄以上仔猪感染后死亡率为30%~70%不等,对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和母猪等往往呈现一过性腹泻,但是会带毒,且造成散毒,其中产房分娩前,妊娠母猪带毒对其仔猪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2 PED防控三角
PED的防控三角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组成。
2.1 传染源
隐性带毒和发病猪只,带毒粪便等都是PED的传染源。对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外防输入。做好引种监测和隔离。2)内防交叉。及时处置异常发病猪群,对低日龄仔猪进行处死淘汰。3)做好入群前监测。特别是对驯化后备猪只安全方可入群,将带毒和不带毒猪群进行分群饲养管理。4)做好猪舍进猪前的洗消和静置,及时清理产房粪便。
2.2 传播途径
2.2.1 传播途径
(1)外部传入。主要由人、车、物、猪只和生物媒介等传播,空气传播也会造成发病。在当前高生物安全要求的背景下,引种环节、车辆带毒、饲料带入是最值得关注和重点防控的点。
(2)内部传播。猪只间的接触传播(例如粪口途径)、猪只的垂直传播(例如乳口途径、脐带血带毒)是重要的路径,同时污染的工具、带毒的粪便、接种疫苗时的交叉操作、雨靴、媒介生物,甚至返饲等都是猪场内部传播的重要路径。
2.2.2 控制要点
(1)外防输入。做好人、车、物等的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引种、场间转群的检测,做好生物媒介的防控(例如,挡鼠板、防鸟网、密闭猪舍等),有条件的场可以采用空气过滤系统。
(2)内防交叉。猪场实行单元格管理,减少交叉;加强后备入群、母猪上产床、异常腹泻猪只的检测和监测;严格管理好疫苗免疫和谨慎负责任的进行返饲操作;淘汰带毒无价值猪只、严格执行后备猪驯化,上产床前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和体表驱虫,做好产房粪便管理;做好猪群生产节律管理,做到全进全出。
2.3 易感动物
当猪只本身健康度差,则会产生免疫抑制,后备猪没有做好驯化和免疫,低日龄的猪只最容易发病。
要求提升猪只的基础免疫能力,做好防寒保暖,严格执行环境控制,产房提前进行升温预热;适当做好保健和治疗,提升猪群整体的健康度;做好后备猪的驯化,执行好免疫程序,并做好免疫检查;提升产房管理,特别是初乳管理和弱仔的护理。
3 PED的防控风险点和对策
早在1971年就有关于PED的报道,但是我国猪场目前对PED的防控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系统性问题,特别是在2010年左右,变异PEDV毒株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猪群的免疫平衡,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伴随基于变异PEDV毒株对症免疫的策略,我国猪群PED整体稳定,但是不同猪场仍时有发生,部分场线的临床损失依然非常大。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主要有重控不重防、不重视后备猪的驯化、免疫程序的问题、重免疫而不重管理、临床疫情处置敏感性不够,导致反应和决策缓慢等。表1为规模化猪场临床中,PED的主要风险点和应对措施。
表1 规模化猪场临床中PED的主要风险点和应对措施
4 PED临床防控实操
在临床实践中,疾病的预防优先于治疗。在临床中大家更关注疾病的控制,而且控制方面存在短视,想以治疗挽救尽量损失小的处置疫情,但结果可能刚刚相反,发生“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给猪场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PED的预防是第一位的,PED的处置需要早发现、早鉴别、早期严格处置,防止病毒扩散。
4.1 PED预防基础
PED预防基础如表2所示。
表2 PED的防控基础
4.2 PED的临床控制
疾病处置的原则是“早快严小”,PED发生迅速,传播快,影响范围大,早发现、早鉴别、早期严处置,防止扩散尤为重要。PED的临床防控如表3所示。
4.3 PED的净化思考
参考猪蓝耳病的猪群分类,PED也可以分为抗原抗体双阴性群体、暂时阴性群体、阳性稳定、阳性不稳定等类型;明确猪群状况后,按照猪群的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检测监测、免疫、疫情处置等措施。
在一个场区净化PED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PED区域净化,甚至PED国家净化还没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因此,要求猪场具备相对较好的生物安全条件,否则非常容易转阳发病;在对生物安全风险排除,特别是非洲猪瘟风险的基础上,场区净化中有限返饲和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净化PED。
疾病的净化不仅是个技术工作,更是一个经济决策,因此需要系统化的猪场定位,根据健康管理和生产经营情况决定对应的净化策略。
疾病的防重于治,因此,生产管理、免疫保健等对于猪群健康非常重要。此外,还需要提升PEDV的检测和监测能力,提前发现免疫问题,将疫情扼杀在萌芽,同时提升疫情处置能力,缩短发病到稳定生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