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谈

2022-01-12汪婷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密州江城子苏轼

汪婷婷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性学习和关联多种方法,在沟通和交流的环境支持下,实现新旧知识融合,最终解决复杂问题。

就语文学科而言,深度学习依靠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在对文本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拓宽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指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的体验。

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新授课教学中践行深度学习呢?笔者以执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为例,结合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借助该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力争体现深度学习的相关目标要求,最终生成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流程。

一、以读写激趣,实现个性表达

这是本课深度学习的前提。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差异、知识储备的多寡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思维、激发探究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谈到苏轼,学生们并不陌生,小学就学过他的《题西林壁》。在初中阶段,统编教材中共收录了他五篇作品,包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四首词和《记承天寺夜游》一篇散文。因为熟知苏轼,所以不少同学一谈到苏轼,不是屡次贬谪的人生经历,就是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思维定势让他们不愿再去细读苏轼的词,进而忽视了苏轼诗文共性中的个性,忽视了单篇诗词的内在价值,所以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教师需要运用智慧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此,本课在正式上课前设计了以下两个学习任务:

1.观看介绍苏轼的微视频,再次梳理苏轼人生沉浮经历,尤其关注苏轼与密州的渊源,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此外结合书下注释及微视频中对“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三处用典的解说,初步理解词的内容。

2.写一段观后感——《我眼中的苏轼》,不少于300字。

第一项任务侧重于提供支架,以微视频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苏词,方便学生“知人论世”,同时对本词较难的三处用典手法的解说,有助于学生对该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第二项任务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认知积淀,凭借对视频和文本的理解对苏轼这一人物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正式授课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薄弱点和突破点,形成有价值的课堂研究资源,也为后面层进式阅读实践打下基础。

二、以读写助推,探析文本深处

深度学习要求课堂中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全局,由主问题统摄、贯穿全课,问题的设计要能体现指向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實性,要能体现思维的深度性,要在有梯度的问题引领下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上课伊始,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读,采用以读写一体化为主的层级任务方式。

任务一:假如你就是苏轼,请为我们描绘当时的打猎场面。要求:请根据诗歌内容适当增加想象和联想并写下来。(150字以内)

这个任务首先是检查学生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因为书下注释已经非常详尽,为了锻炼学生思维,任务增加了“想象和联想”这一要求。这种以写促读的方式更灵活、生动,而老师也可以在描绘中找到学生对该词理解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探究苏轼“为何而狂”奠定基础。

任务二:请结合本词内容圈点勾画体现苏轼之“狂”的语句并做批注分析。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深入理解苏轼的重要前提。做批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沉静下来,以读悟写,也可以让师生、生生在批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回归文本,自选内容批注。其实出猎场面中的“行为之狂”在词中多处可以找到,批注也相对容易些。如“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千骑”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苏轼借“千骑”是为了表现队伍之浩荡,更彰显他豪气勃发的狂心。

在分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时,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和周汝昌等所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对“报”的解读有所不同。对这两种理解的探讨可以加深对苏轼之“狂”的理解,将学习引向深处。

除了上阙中苏轼的行为之狂,通过对下阙批注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他的“爱国之狂”。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中“开张”二字表明词人胸襟之开阔,胆气之豪壮,“又何妨”是他不服老的进取心态的表现,句尾的感叹号中传递的是他满满的英雄豪气。

总之,这两个任务都采用了读写一体化的方式,无论是以写促读的场面描写,还是以读悟写的批注分析,都充分考虑了学情,学生在层层推进中,加深了对本词学习的情感体验。

三、以读写促思,培养批判精神

元认知强调的是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大力发展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元认知,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观点,在讨论探究中使思维呈现螺旋式进升。

在解读苏轼之“狂”后,有学生大胆质疑“苏轼既然那么爱国,就不应该空谈‘少年狂’,为什么不积极主动上书请求任用,而是空盼朝廷派人来呢?他被贬为地方官后,不应该好好管理政事吗?怎么还有闲情逸致打猎呢?”学生在讨论中勾连写作背景,感受到了“老夫”“聊”“尚”等字背后,蕴藏的是深深的无奈。然而面对现实,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努力改善民生民计,此次狩猎是在为百姓祈雨之后,其最终目的还是造福百姓,所以这样的“狂”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在逆境中仍渴望为国效力之“狂”。

讨论到此,教师再次布置写的任务,以读带写:“基于对苏轼人物形象的理解,请为他写一句或一段墓志铭。”教师其后提供了聂耳和贝多芬墓志铭范例,引导学生可以从苏轼人生经历、人物形象、诗词精神内涵等方面,以高度凝练的语句概括苏轼其人,对他盖棺定论。

四、以读写反馈,提升核心素养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课后反馈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它与苏轼的另外两首词《望江南·超然台作》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放在一起比读,感受苏轼在人生境遇变化下思想的转变,完成“我读懂的‘苏轼精神’”的研究报告。 《望江南·超然台作》写于苏轼被贬密州的第二年,面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尴尬境遇,词人却在“新茶”“趁年华”中走向了自我安慰和舒解,展现出一种超然精神。《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于《望江南·超然台作》后六年,一场来势汹汹的大雨让词人始料未及,却丝毫未影响他的心境,“莫听”“吟啸”“谁怕”等词展现了一种不惧坎坷,坦坦荡荡的旷达精神。

苏轼洒脱的个人气质、旷达的人生态度历来为世人推崇。采用读写一体化的方式细读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掌握这首词的核心知识点,同时与读写一体化的课后反馈形式勾连一类,从人生境遇角度把握他不同时期的诗词内容,创设解读新途径,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建立信息之间联系的能力,有助于形成更宏观的阅读视野。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密州江城子苏轼
江城子·春潮不息
密州在哪
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从善如流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