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2021-01-15余坚坚
余坚坚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作为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苏轼具有永恒的魅力,郑和平、王宪明、侯桂运三位先生的新著《苏轼密州诗文编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 年)就是最新研究成果。这部新书颇有新意,这些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录苏轼密州诗文作品最多。在此书出版之前,《苏轼密州作品赏析》和《苏轼在密州》是同类著作中的力作,但前者仅仅收录作品70 题88 篇,所收作品太少;后者则收录了编者认为苏轼在密州的全部诗文以及他离开密州后所写的跟密州相关的所有诗文。《苏轼在密州》共收录诗75题 126 首,文 43 题 58 篇,词 18 首,另附苏轼离开密州后提及密州的诗文19 题28 篇,总共155 题230 篇。苏轼在密州仅两年时间,创作出如此多的诗文,已是洋洋大观。但在《苏轼密州诗文编年》中,收录了苏轼在密州所写诗文以及不在密州时涉及到密州的诗文共252 题359 篇,篇目增加了63%,篇数增加了56%,这一成绩确实令人惊叹。如此众多的新增作品,能够从更多方面显示出苏轼跟密州更密切更深入的关系。
第二,所收作品以编年排序。《苏轼在密州》将收录的诗文按照体裁排列,依次是诗、文、词及附作,《苏轼密州作品赏析》也是按照诗、词、文排列的,而《苏轼密州诗文编年》按照作品的写作时间来排列。这两种排序各有特长:按照体裁排列,能够突出显示苏轼在密州每类文学体裁的整体面貌和特点;按照编年排列,则显得脉络清晰,能够细致而丰富地表现苏轼在密州时的言行举止和心路历程。例如苏轼在熙宁八年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词代表作,写了苏轼在密州出猎的情景和感触,是词史名篇;但这首词如果跟写作时间相同、也都具有军旅风格的七律《祭常山回小猎》同时观赏,就能从另一角度了解苏轼这次出猎,并对苏轼此时的思想有更深刻的审视。这首诗中有一些信息跟词作可以互证,例如“弄风骄马跑空立”对应词作中的“千骑卷平冈”,“趁兔苍鹰掠地飞”对应词中的“右擎苍”。但诗中也有一些信息为词中所无,例如“黄茅冈下出长围”点出出猎地点,“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的情景描写也为词中所无。除此之外,此诗尾联“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则是词作最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直接表白版。一诗一词,在同一页中前后相接,可以方便对照参看。但在《苏轼在密州》中,这一诗一词相隔甚远,就没有这一效果。除此之外,《苏轼密州诗文编年》在这两首诗后还添加了一首《常山赠刘鎡》,从诗中的“刘侯年少日,骏马拊便面。援弓雁自落,不待白羽贯”来看,这位刘鎡可能是随苏轼出猎的将领,是位神射手。这就使苏轼的密州出猎又增添了新的人物和情节。
第三,对全部诗文作品都有富有特色的简介。《苏轼在密州》的体例,是在每一篇作品的正文之后,对正文中的重点字词加以注释,此外诗歌部分在注释后略有集评,词作部分在注释前有说明。《苏轼密州作品赏析》是由正文、注释、译文、简析四部分组成。而《苏轼密州诗文编年》仅对每一篇作品在正文之后作了特色简介。这些简介,其内容上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介绍此作品的写作时间,以此应和书名中的“编年”;二是介绍此作跟密州的关系,以此应和书名中的“密州”;三是重点阐发苏轼写作此作品时的社会人事环境与其思想感情的关系,以此解读苏轼在密州的心路历程。除此之外,对于作品的艺术特色、文学史价值等也随笔触及,其中多有精确而不乏新意的解析。简介的语言很有特色,虽简练却隽永有味:或一语破的,或妙语连珠;令读者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例如苏轼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简介,以“此词作于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点明写作时间,以“悼念去世十年的元配王弗”点出主题,以“用词写悼亡苏轼为首创”点出其词史地位,以“其朴实无华,真挚感人”概括词作特点,“亦后来难继”指出其成就之高——全部简介仅仅47 字,言简而意赅,非高手不能为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千古绝唱,自古解析者比比就是,似乎难出新意。但本书简介先是以“恢弘超迈”来总体概括,此后以“作者俯仰天人,周旋身世,以理遣情,‘格高千古’”对词作进行了多角度介绍,层次分明,语句整饬,文辞精美,令读者余香满口。特别是简介认为词作下片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应该是“苏轼想象在齐州的苏辙正思念密州的自己,如杜甫《月夜》之‘倩女离魂’笔法”,则是独出新说,虽令人惊异不已,却不得不佩服这一新说不仅合理,而且使得词境更为丰富和宏阔。此处以“倩女离魂”概括杜甫《月夜》的诗境,已令人赞赏不已,后文中则将《春江花月夜》跟这首《水调歌头》对比,论述时代精神对作者“精微的影响”,引导读者深入体会此词意境。简介中此类精彩解析比比皆是,读者可以细细品味。
第四,编著者追随苏轼在密州活动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锁链,纠正了学界对于苏轼密州期间一些作品创作时间的判断失误——或提出了新的观点。如《光禄庵二首》诗与《答陈履常二首》信札,是写给同一人的,但由于密州期间苏轼尚未与后来成为赵明诚、李清照姨丈的陈师道(字履常)订交,而陈师道的乡前辈、苏轼的学长、因反对新法罢官闲居的颜复(字长道),与在密州的苏轼却多有往还,从而推断这四篇作品是写给颜复的,“光禄庵”是颜复为纪念祖先颜延之(南朝庙堂文章大手笔、曾官光禄大夫)自名其居。联系到颜复与陈师道的关系,及陈师道对苏轼的景仰,陈师道从颜复手里收集、宝藏苏试墨迹,是可能的。而第一次编辑苏轼密州作品《超然集》的陈师仲,又是陈师道的兄长,他从陈师道手里获取这些作品并置于乃弟名下,也是合理的。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前郑和平先生的长《序》,全面、细致、深入地论述了苏轼跟密州的关系。《苏轼在密州》收录了郑先生的长文《苏轼与密州文化》,文章列出了几个小标题,论述了苏轼与密州文学、苏轼与密州名胜、苏轼与密州佛教、东坡乐府与“东州乐府”、苏轼与密州金石书法等方面的关系,在密州文化背景上展现了一个立体的苏轼,颇为学界称道。而近八千字的长文《〈苏轼密州诗文编年〉序》,则在《苏轼与密州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多年来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这篇长文没再列小标题分别论述,浩博晓畅,纯以气行。涉及对苏轼的评价、黄老之学、汉学、宋学、古琴、书法、佛学、川蜀文化与密州文化、天师道、苏氏《易》学、苏轼诗文与密州文学、翰林情结等诸多方面,内容更丰富多彩。论述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由灵活却主题统一。这个统一的主题,分而言之是密州对苏轼的影响和苏轼对密州的影响,合而言之是苏轼与密州的关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苏轼的景仰之情、对乡邦文化的自豪感以及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文章中有很多中肯而令人信服的论述,例如在评论“有些人由于太喜欢苏轼,于是苏轼所赞者皆誉之,所斥者皆毁之”这一“不正常的现象”时,引用了苏轼本人对王安石的矛盾评价来证明这一做法的不可取,就非常中肯。文章说书中收入了苏轼三百多篇有关密州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少,但这些作品远非全部,因为根据苏轼本人作品中透露出的信息,可知他曾有论京东蝗灾的上书、写给朋友征集超然台诗文的信、跟苏辙的来往信件、跟驸马王诜的书信等,但这些文献现在全都丧失。此处附带论及苏轼在密州提及的“近出帝子家”的“碧香酒”就是驸马王侁所送的官酒,这个论述也令人信服。
以上仅是笔者初读《苏轼密州诗文编年》的粗浅感想,虽然也发现本书几处编排、校对疏忽,但整体看来,瑕不掩瑜,这部特色鲜明的著作不仅是苏轼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密州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