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式阅读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益探索
2022-01-12文|黄莉
文|黄 莉
很多教师对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如果把“窄式阅读法”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非连续性文本”“窄式阅读法”的概念内涵
1.“窄式阅读法”
“窄式阅读法”是指通过阅读同一主题、同一风格或同一位作家的多篇(部)作品,达到提高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方法。
“窄式阅读法”与精读法、泛读法的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都不相同,是集中精力大量阅读同一类型作品。“窄式阅读法”的优点是能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困难,并快速进入阅读状态。这是因为同一主题或同一风格的阅读材料,在表达方式和词汇使用方面会不断地被重复,如说明书、统计表,读者大量阅读此类作品后,就能很容易抓住文本的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
2.“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较强的连续性文本(如散文、故事、小说等)而言的阅读材料,如说明书、统计图表、广告牌、目录、广告等,主要有“纯文字类”“图文类”“图表类”三种形式。
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特点:一是篇幅较小,但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如目录、说明书;二是直观简明,易于比较,如各种统计表、数据分析表;三是文意比较分散、以间断性呈现,如说明书。
二、“窄式阅读法”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优越性分析
1.以最小时间投入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篇幅比较短小,内容直观简明,并且同类型文本的表达方式非常相似,有利于教师利用“窄式阅读法”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与训练,能以最小的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需一两节课就能让学生掌握同类型文本的阅读要领。
2.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
利用“窄式阅读法”进行集中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细致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并一连推出多篇同类型文本让学生“实战演练”。由于同类型文本的表达方式、词汇使用非常相似,学生很容易进入阅读状态,并领会文本主要内容。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含量大,且文本内容以跳跃式、间断性呈现,如果学生阅读时粗心大意,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理解。利用“窄式阅读法”能让学生迅速抓住文本核心内容,并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不仅能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高度的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与缜密思考的好习惯。
三、“窄式阅读法”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索
非连续性文本有较强的实用性,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学会阅读产品说明书,能让学生迅速掌握一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学会看路牌,能让学生很快找到乘车路线;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能让学生正确掌握服药方法……
下面以药品说明书为例,谈谈非连续性文本的“窄式阅读”指导方法。
1.范例引路
药品说明书的生活实用价值不言而喻,用错药、吃错药后果极其严重,轻则伤身,重则丧命。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获取信息的诀窍。
(1)浏览全文,了解大概内容。
浏览全文是让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本的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图中的文本主要项目有11项:药品名称、主要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这些信息对使用者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明确了药品的主要功能、适用人群、保质期、是否是正规药品,能帮助使用者大大缩小筛选药品的范围。
(2)定位阅读,提取重要信息。
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说明书的结构与内容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定位阅读,提取文本中包含的重要信息。
药品适用年龄与适用症状。本药品名称“小儿感冒颗粒”,主要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粘,咽喉肿痛;流感”等较重的风热感冒(或流感)症状,轻微的风热型感冒和风寒型感冒不适用此药。
药品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小儿各年龄段的用法用量。用法:开水冲服,每日2 次;用量:一岁内每次6g,一岁至三岁每次6~12g,四岁至七岁每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每次24g。列举了六个注意事项(不宜同时服滋补药物、不适用于风寒感冒等)。
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用法用量”一栏时难以抓住主要信息而导致理解错误。上图中把药品用法(开水冲服)和服用次数(一日2 次)分别放在首部与尾部,教师在指导时让学生可以首尾皆顾,同时抓取这两个信息,然后仔细阅读每个年龄段的服用剂量,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教师告诫学生服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指示的服用剂量、服用次数与服用方法。因为药品的适用症状与用法用量,是药厂或科研部门经过大量的实验与改进得出的数据,确保适用症状以及推荐剂量对人体无害或药物副作用最小,擅自更改剂量有可能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药物中毒,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循,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症状就不要擅自服药;服用药物后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都要去医院就医。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药品的“批准文号”“有效期”“贮藏”等主要信息,学会鉴别药品的真伪,提醒学生应在药品有效期内服用并严格按说明书上的“贮藏”要求保存药品。
2.及时运用
在学生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学会如何阅读、如何获取信息后,教师就要围绕文本出示问题让学生解答,一是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让学生及时运用、内化积累。
如围绕上图的药品说明书可以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1)下列哪种情况适合服用“小儿感冒颗粒”?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小儿发烧39℃;过敏体质者。
(2)为什么说“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至少说出三点原因)
(3)为什么说“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至少说出两点原因)
先让学生根据上面问题自主阅读说明书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集中讲解。讲解时主要从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项、性状、贮藏”等方面入手。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3.拓展迁移
在学生掌握了例文的阅读方法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列举一系列其他类型药品的说明书(每篇文本都设附加问题),让学生按刚学的方法阅读操练。操练时让学生先自主思考与解答,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每篇文本的问题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讲解与示范。这样一轮集中训练下来,学生大都掌握了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方法,一看到同类型文本就能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并且解答问题时正确率都很高。
运用“窄式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切不可有“揠苗助长”的心理,一次推出多种类型文本,这样学生很容易混淆,产生囫囵吞枣的现象。如果每次训练只选择同主题或同类型的文本,学生通过集中训练就能很快掌握阅读要领,既省时又省力,并且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