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胸壁神经阻滞在尿毒症患者肘上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有效性分析
2022-01-11韩其琴张晓平
韩其琴 张晓平
摘 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采取动静脉瘘成形术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胸壁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动静脉瘘成形术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成分析组与普通组,每组46例。分析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胸壁神经阻滞,普通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动脉血管内径、静脉血管内径、术后内瘘血管6 h血流量、麻醉后10 min(T1)、手术30 min(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 分析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的动脉血管内径、静脉血管内径、术后内瘘血管6 h血流量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T1、T2、T3、T4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取锁骨上臂丛神经与胸壁神经复合阻滞效果显著,可实现有效镇痛,麻醉效果显著。
关键词:超声引导;上臂丛神经阻滞;胸壁神经阻滯;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133-02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临床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保障血管通路通畅是血液透析维持的前提。肘上动静脉瘘属于患者的生命线,能够帮助患者维持所需血流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3]。肘上动静脉瘘能够通过动静脉瘘成形术为患者实现手臂上静脉端与动脉端吻合,保证血液透析过程中血量充足,便于血管穿刺,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及胸壁神经阻滞属于动静脉瘘成形术的主要麻醉方式,能够在超声引导下利用超声成像实现周围神经阻滞分辨,并直接将穿刺针穿入靶神经周围,有效降低穿刺次数。本研究旨在探讨费县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采取锁骨上臂丛神经与胸壁神经复合阻滞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动静脉瘘成形术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成分析组与普通组,每组46例。普通组患者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70.84±3.3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2±0.45)年。分析组患者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70.75±3.48)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7±0.4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尿毒症疾病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语言功能、听觉功能欠缺者。
1.3 方法
普通组患者实施超声仪(生产企业:飞利浦,型号:Sparq)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叮嘱患者术前禁食水,进入手术室后应为患者进行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指标观察,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使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对患者的手术位置进行详细核对,为其进行锁骨上周围皮肤消毒,并铺设无菌铺巾,为其进行超声探头、耦合剂涂抹并在表面实施无菌护套保护,设置线性探头10~13 MHz,并将探头放于患者锁骨上窝部位,锁骨、探头长轴保持平行,并实施冠状斜位切面扫描,应用由外向内的平面点进针,超声引导下首先需要实施神经深部、第1肋间麻药局部注射,随后利用超声实施多点注射,共计注射罗哌卡因(0.33%)30 mL。
分析组患者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与胸壁神经复合阻滞。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与普通组患者相同。胸壁神经阻滞方法:保持平卧体位,核对患者手术位置后,对腋窝、锁骨下周围皮肤消毒,并实施铺巾,在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并套上无菌护套,调节线性探头频率为10~13 MHz,将探头放在患者的锁骨下1/3处,并维持探头、锁骨长轴垂直,为患者进行矢状面、斜位切面扫描,首先进行锁骨下腋动静脉、肌肉辨别,将探头向外侧移动,并将其维持在患者第3肋骨中心,对胸小肌外侧缘进行检查,从前锯肌保持平面进针,将针尖朝向外侧,在胸大肌、胸小肌之间,前锯肌筋膜、胸小肌之间均实施罗哌卡因(0.25%)10 mL注射,手术、麻醉医生保持同组操作。
1.4 观察指标
研究指标:麻醉效果、动脉血管内径、静脉血管内径、术后内瘘血管6 h血流量、麻醉后10 min(T1)、手术30 min(T2)、术后6 h(T3)、术后12 h (T4)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
麻醉效果:显效为术中未产生疼痛,患者全程保持安静,能够配合手术操作;有效为术中产生轻度疼痛,患者能够安静配合手术操作;无效为患者存在明显疼痛。麻醉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
分析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MAP指标对比
分析组患者T1、T2、T3、T4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对比
分析组患者T1、T2、T3、T4心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动脉血管内径、静脉血管内径、术后内瘘血管6 h血流量对比
分析组动脉血管内径、静脉血管内径、术后内瘘血管6 h血流量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肘上动静脉瘘成形术为临床中相对常见的治疗方式,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比较充裕,难以引发狭窄及栓塞,臂丛神经各分支均分布在上肢,利用超聲能够实现可视化功能,臂丛神经阻滞中实施超声引导可有效显示端点部位、麻药扩散,具备良好的麻醉效果[5]。
本研究显示,分析组患者的动脉血管内径、静脉血管内径、麻醉效果、术后内瘘血管6 h血流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均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臂丛神经阻滞在肘上动静脉瘘成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使患者手术时间有效缩短,血管内径明显扩张,术后血管的血流量增加。对于肘上动静脉瘘成形术患者经过超声引导下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无法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主要由于臂丛神经的锁骨部位相对集中,一定程度上会对药物扩散产生阻碍,产生阻滞不完全情况。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会产生上臂内侧阻滞,由于患者上臂内侧皮肤一般为肋间臂神经支配,容易导致阻滞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胸壁神经阻滞会在超声辅助下有效实施特异性神经阻滞,具备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使手术风险、麻醉风险下降,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满足临床淋巴结清扫的麻醉需要。相关研究发现,维持通路通畅能够确保透析效果,动静脉瘘成形术的直径大小会对手术是否顺利带来直接影响。因此,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胸壁神经阻滞复合麻醉后,能够实现疼痛刺激传导抑制,使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为手术患者实现有效镇痛。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实施上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胸壁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娬斌,沈良兰,沈燕,等.TnI、hs-CRP、NT-proBNP在诊断尿毒症患者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16): 1232-1236.
[2]苏海静.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9,4(21):82-84.
[3]张立丰,马保新.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胸壁神经阻滞在尿毒症患者肘上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19,54(8):906-908.
[4]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血液透析充分性协作组.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4):2748-2753.
[5]沈以松.超声检查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后中的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