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11高小凤鹿秀娟蒋丹张莉
高小凤 鹿秀娟 蒋丹 张莉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在体外循环下开展,而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逐渐增多,与体外循环下相比较,此手术方式避免了术中心脏血流阻断,显著减轻对患者心肌及肾脏等的损害程度,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效果满意[1-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属于精细手术,不仅要求术者要具备丰富手术经验[3],同时需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与患者生命安全有着重要联系,确保手术安全性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目标。精细化理念源于企业管理,近年来精细化理念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注重护理过程的细致化以及规范化,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及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4]。刘茜等[5]研究指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探讨了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20年1—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条件: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均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伴有神经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或者COPD等疾病;存在严重瓣膜疾病或者心律失常;术中接受体外循环辅助;二次开胸手术;单支病变;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禁忌证者。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3.14±6.05岁;NYHA分级:Ⅱ级8例,Ⅲ级31例,Ⅳ级1例;BMI 27.42±3.41;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2.72±6.67岁;NYHA分级:Ⅱ级11例,Ⅲ级28例,Ⅳ级1例;BMI 26.81±3.85;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1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实施。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做好术前访视,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术前仔细核对基本信息以及手术所需要的药物及器械;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做好手术记录,清点器械,观察患者情况,使患者安返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精细化护理: ①术前访视。术前1 d,由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进行术前访视,根据冠心病特点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准备要求,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指导服务及护理宣教,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做好患者专科化健康教育,使术前访视更加细致及规范化;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使患者以乐观心态接受手术。②心理支持。在进行手术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巡回护士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分析,对于担心自身预后问题的患者,耐心讲解该术式的优势及可以取得的效果,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情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担忧;同时,指导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术前共同讨论病情:术前巡回护士以及器械护士共同参与术前讨论,共同讨论病例,充分了解手术方案以及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同时了解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制定预防性措施;器械护士要详细了解手术步骤及所需要的器械,掌握器械使用方式,同时了解各医师的操作特点,以提高配合默契程度。
(2)术中精细化护理: ①器械管理。术前30 min,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进行器械及辅料包清点,仔细检查器械的功能,注意查看辅料包有无过期,备齐手术所需要的各项器械及辅料包。②心理支持。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躯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内心感受,积极主动鼓励患者,使其可以积极面对手术。③术中保暖。加强术中保暖,室温保持22 ~25 ℃;非手术部位不要裸露,加盖毯子;术中输入温液体(36.7~37.2 ℃);手术结束后,温水(37 ℃)冲洗胸腔。④限制性补液。做好患者输液管理,采取限制性补液措施,控制补液总量,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将平均动脉压波动控制为40~50 mmHg,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提高患者血压。⑤完善护理人员操作流程。不断完善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洗手护士等护理人员操作流程,将各项操作精细化及标准化,以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顺利进行。
(3)术后精细化护理: ①物品清点。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对手术物品进行清点,整理好器械,做好交接以及登记工作。②转移护理。巡回护士协助患者转移至ICU,在转过程中注意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或者脱落,并做好患者保暖工作。③术后回访。术后2~3 d,由巡回护士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感受,并做好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2)患者术前30 min、术后 30 min时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
(3)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于术前、术毕、术后1 d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水平。
(4)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负性情绪: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估[6],SAS与SDS均包含20个条目,以0~4分对每个条目进行计分,满分为80分,分值越大说明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5)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室不良事件包括手术延误、错误用药、器械数目不符、漏查抢救药物以及异物遗留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术前30 min时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时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 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术后1 d时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 (ng/mI)
2.5 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无手术延误、器械数目不符或者异物遗留等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异物遗留,2例器械数目不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368,P=0.124)。
3 讨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一种替代方法,由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对心肌损伤轻,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术式[7-8]。但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优质的手术室护理,良好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护理配合对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常规护理是以护理人员为主的护理模式,使得护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精细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各项护理操作细节化、流程化,从而确保每项护理操作顺利进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研究证实,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10]。本研究中,虽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略低于对照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可以减少手术风险。
临床上维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保障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11]。本研究中,术后30 min时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可以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生理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同时,其原因可能为通过术前及术中心理支持,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心态接受手术,避免了心理因素对血压、心率等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有效保暖等措施,可维持体温稳定,避免体温异常变化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而可以维持患者血压及心率稳定[12]。李林[13]的研究亦指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改善心理状态,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有研究指出[14-15],手术引起的免疫抑制、炎症反应以及应激反应等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延迟的常见原因。临床中,IL-6是重要促炎因子之一,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释放,在机体防御机制以及炎性反应中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同时也是机体受到的损伤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1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毕时两组患者血清IL-6均明显高于术前,说明在手术、麻醉等影响下,患者IL-6水平呈现升高趋势,说明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观察组术毕、术后1 d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可以显著降低IL-6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其原因可能为通过实施限制性补液、术中保暖等术中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组织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和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