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细胞介素-26水平、肝功能相关指标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2022-01-11周汉义熊振芳朱建光
周汉义,熊振芳,朱建光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北 咸宁 437100)
慢性丙型肝炎(CHC)主要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多数患者感染病毒后无明显症状或无任何症状,80%的患者可进展为慢性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增加治疗难度[1-3]。众多研究显示,与健康人相比,CHC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升高,CRP能够反映体内的炎症状态,白细胞介素-26(interleukin-26,IL-26)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诱导骨髓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其基因表达与功能对T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中过表达[4-6],但IL-26在CHC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CHC患者血清IL-26和肝功能相关四项指标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CHC中的作用,以期为CHC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CHC相关诊断标准[7],均经临床确诊为CHC;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协议书;③患者均进行HCV基因分型,且接受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及肝癌等其他肝病者;②近半年接受免疫抑制剂、抗病毒、免疫增强药物的者;③合并严重心、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合并自身免疫病者;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者;⑥妊娠期妇女;⑦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8~2019年于本院就诊的CHC患者140例,其中高病毒载量(HCV-RNA>4×105IU/mL)CHC患者68例(高病毒组),低病毒载量(HCV-RNA≤4×105IU/mL)CHC患者72例(低病毒组)。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的55例患者为不良预后组,未发生进展的85例患者为非不良预后组。不良预后组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9.32±6.4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18.21±5.22)kg/m2;平均病程为(4.64±1.22)年。非不良预后组男46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49.82±6.7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19.64±5.95)kg/m2;平均病程为(4.35±1.14)年。另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40例为对照组,男78例,女62例,平均年龄为(49.26±6.1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19.15±5.23)kg/m2。
本研究经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1.3 治疗方法
所有CHC患者均给予免疫调节药物、抗炎保肝、抗纤维化治疗等常规改善肝功能,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DAA治疗,治疗方案为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或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治疗药物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治疗时间为12周。
1.4 研究方法
CHC患者于入院次日,健康人群于体检时抽取静脉血10mL,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AU5800)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26水平,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ml058070)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病毒载量CHC患者血清各生化指标比较
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CHC患者血清IL-26、CRP以及TBIL、ALT、AST水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病毒载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毒载量CHC患者血清生化水平比较
2.2 不良预后组与非不良预后组一般资料比较
不良预后组与非不良预后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预后组与非不良预后组一般资料比较
2.3 不良预后组与非不良预后组肝功能指标及CRP、IL-26水平比较
不良预后组血清IL-26、CRP及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不良预后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预后组与非不良预后组各指标比较
2.4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C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
以血清TBIL、ALT、AST、CRP及IL-26水平为自变量,以CHC患者是否发生不良预后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ALT、AST及IL-26水平均是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
3 讨 论
CHC主要是由于机体中存在一定细胞免疫缺陷,感染HCV后引起的免疫学应答所致。近年来,较多研究认为丙型肝炎的转归及进展与细胞因子存在一定联系,明确CHC的发生、疾病进展中细胞因子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患者病情程度,进而对症治疗,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发生风险,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8-9]。
CHC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健康正常人,肝功能出现异常。谢梅等[10]研究指出,HCV感染后患者ALT、TBIL及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会随着疾病的进展发生异常改变。柳静文[11]研究表明,CHC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CHC患者CRP以及TBIL、ALT、AST水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病毒载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组,且不良预后组血清CRP、TBIL、ALT及AS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不良预后组,此结果表明CHC患者肝功能及炎症指标水平发生异常,且其水平变化可能与患者病毒载量及预后相关。
目前临床研究认为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宿主免疫的损伤作用关系密切,丙型肝炎患者机体中存在一定的细胞免疫缺陷,IL-26属于IL-10家族,是一种新型的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与多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并可参与慢性炎性疾病的发生,在免疫调节、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12-13]。关于IL-26在HCV感染中的表达已有相关报道,柳静文等[11]研究表明IL-26表达水平在HCV感染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在CHC患者中更是表达明显,其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呈明显相关,参与HCV感染炎症损伤过程。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论一致,表明血清IL-26水平与病毒载量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可初步作为监测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参考依据,但其中具体联系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高水平与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血清水平是影响CH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血清IL-26与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关联,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大,故其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病毒感染的发展机制中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检测其水平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综上,本研究认为CHC患者血清IL-26水平升高,与疾病进展及患者预后可能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以作为今后评估CHC患者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而且血清CRP、ALT、AST水平均是影响CH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