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门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2-01-11赵旺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住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

赵旺兰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湖北 咸宁 437100)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引起RV肠炎。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1]。为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在RV肠炎患儿中的运用效果,我科在积极治疗患儿的同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科门诊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例,依照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月至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月至3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对照组由预检分诊护士引导就诊,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由专科护士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饮食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鼓励患儿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适当增加喂养频次;不增加新的辅食,避免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以及高糖、高脂食物。呕吐频繁者暂禁食,好转后可继续饮食。

1.2.2 脱水预防

指导家长给患儿多饮水以防止脱水。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或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及口服补液盐(ORS)或米汤来补充水分。

1.2.3 口服药物的护理

叮嘱家长将益生菌混入牛奶或稀饭内让患儿服用以提高依从性。餐前半小时服用蒙脱石混悬液,3次/d。每次解稀便后口服50~100mL ORS防止脱水。

1.2.4 卫生宣教

告知家长注意手卫生,喂奶前和换尿布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保持患儿臀部干燥清洁,预防尿布性皮炎。

1.2.5 心理护理

护士积极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家长的恐惧、焦虑情绪,安抚患儿的抵触心理,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

1.2.6 随访追踪

两组患儿均登记家长联系电话,同时告知我科门诊号码,随时进行电话互访,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程、费用及转住院治疗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程、费用和转住院治疗比例结果见表1。可见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儿病程、费用和转住院治疗比例

3 讨 论

RV肠炎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称为秋季腹泻[3]。近年来随着轮状病毒疫苗在国内的大量应用,RV肠炎的严重程度在逐渐降低。有文献报道[4],80%以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需要住院治疗。杨艳丽等[5]提出,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需要护理干预来配合临床治疗,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帮助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提高临床疗效。

门诊护理干预中强调继续饮食是基于RV肠炎患儿摄入量减少、丢失增多而提出的,同时也可为肠黏膜的修复提供能量,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向家长反复强调口服足够的液体来预防脱水,可以促进腹泻时水分的吸收,减少腹泻次数;益生菌口服后在体内可形成微生态保护屏障,蒙脱石可以吸收毒素,保护肠黏膜免受破坏,正确口服对缩短病程有重要的意义;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从而减少复发可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病程、总费用及转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系统、专业的门诊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增强家长对RV肠炎的防控知识,改善患儿的护理质量,缩短病程,减少轮状病毒肠炎的复发风险,降低住院率。

总之,通过门诊护理干预,向家长讲解RV肠炎的病因、病程、转归及预防等知识,着重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个性化地指导每一位患儿及家长让其积极配合诊治,减少治疗费用,降低了住院率,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心理护理对部队伤病员住院治疗的影响
康复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干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