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1-11任明明

品牌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植入式河南倡议

文/任明明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首次提倡、国家推行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深远的意义。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覆盖率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搭建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契合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同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高精尖人才队伍和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改革优化人才人事管理制度,我国人才发展要从重规模、重素质、重数量向重水平、重能力、重贡献转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加快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才发展制度。构建人才资源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是回应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需求,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课题,形成一支与世界强国相匹配的高精尖人才队伍。

二、河南高校国际教育及人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更加深入。推行实施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高等教育承担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其培养人才方向的正确性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高校的国际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合作的国家范围大幅度增加,河南高校国际教育的合作方式有所增加,合作专业领域向多元化发展,高校教师对外交流机会增加,师资力量有所提升。但由于高职院校小语种合作办学实践起步晚,缺乏经验,目前河南高校国际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河南部分高校国际教育合作国家范围广度较小,国际教育整体呈现不均衡状态

河南大部分高校合作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65个国家,合作的国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契合度不高。

(二)河南高校合作主体单一

河南高校的对外合作以校际合作为主。通过查阅资料,河南高校国际教育的培养模式有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联合培养,或国内、国外分开培养,或者到国外交流访问、开讲座等几种形式,缺少政府、企业、社会人士的参与,以学校教师教学为主,学校培育的人才专业比较单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三)部分高校对外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形式单一

图1 “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图例

河南高校国际教育多数以国内N年+国外N年为主,河南高校合作模式有“2+2”模式,即国内2年国外2年,合作主体仅限于校际,缺乏政府的引导和顶层设计。

(四)专业设置方面,各高校专业设置整体布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河南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专业趋同,专业重合度大,对外合作专业整体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大多是理科技术类专业,有计算机技术、机械、土木、材料、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护理、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技术类专业,以工科居多。

(五)河南高校小语种师资力量薄弱

河南高校在师资方面,留学教师以欧洲或者马来西亚国家居多,小语种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目前,从事小语种教学的教师有较好的语言水平,但不懂专业知识,很难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大多数情况下专业课被当作外语课来上,不能传授专业课知识。小语种中外合作办学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从高职院校小语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来看,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学生外语基础差、专业知识薄弱等严重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基于河南省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突破国际人才固有模式,打破短板,提出“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

“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政府以项目的形式,把高校、企业、社会纳入一个组织体系,根据企业对外合作项目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动态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以学校为核心,以学校为培养主体,主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家、企业的需求为指导方向制定培养目标,以国家合作的项目为载体,成立人才培养项目,政府引导、统筹管理,高校、企业、社会实施教育、设计培养方案,以高校、企业、社会为培养主体共同参与培养人才过程,受政府的指导和调控,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结构模式。“项目植入式”培养模式是一种根据国家战略制定的特殊化培养模式,独立于一般普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一个模块,模式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动态性。

(二)“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1.构建国际化人才服务平台

政府作为教育的引领者,牵头构建和培育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化的人才服务平台。政府构建网络化、开放式、一体化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一方面,人才服务平台可以为政府提供国内企业对外合作项目信息,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促进信息互通,为高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和依据。另一方面,人才服务平台可以汇集高素质的国际性人才,进而建立人才库,有利于企业、高校与人才有效对接。

2.构建“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组织结构体系

政府根据“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十四五”规划草案及《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等地方性国家战略,站在发展河南的制高点,统筹管理规划河南高校,按照合作国家语种进行分类设立项目。把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纳入一个组织结构中,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分类分批设立项目,植入不同高校,以高校为培养人才基地,以政府为组织者,牵头社会各界专业人士、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调整专业结构整体布局、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结合合作国家、合作项目和高校特色,成立教育项目,把项目分门别类植入有相应专业实力的不同高校,政府牵头,高校、企业、社会各界联合培养,由政、校、企、社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各高校各自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国家的对外合作项目分工协作培养人才,共同促进国家战略的实现。

3.构建“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应根据企业所合作的领域、高校的专业特色以及专业优势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一种路径是政府结合河南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河南自贸区的建设作用,和河南高校合作,在高校建立实验室、试验区作为实践基地,培养经贸类、电子商务、法律等相关需求人才。吸引归国留学人才、相关专业人才,甚至打破高校之间的界限,弥补高校国际化教师短缺的短板,联合有相关资源的高校,协同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校、企、社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种路径,让国际教育项目走出国门,根据项目特点,在项目所合作国家建立人才培养项目基地,发挥世界孔子学院的资源作用,对学生以留学、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充分发挥项目式培养的灵活性,打破学校培养人才的壁垒,引入企业,根据企业对外贸易项目人才需求,以高校以基地,以项目为核心培养人才,辐射到高校其他专业领域,营造高校国际化文化氛围,以项目为窗口,引导高校教师深入项目,全面了解项目合作国家所涉及的专业技术及外语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综合性,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

4.优化高校专业结构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对外交流的领域涉及比较广泛,对外合作需要各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国际教育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做好对外合作教育要打好组合拳,改变重理科、轻文科的局面,平衡各专业的建设的同时,又要满足远期发展。通过搜集河南各高校资料,根据国家的对外发展形势,鉴于河南高校专业的整体态势调整专业结构,向稀缺的国际教育专业倾斜,促进河南高校整体专业结构的均衡发展,需要增加“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国别语+经贸、国际贸易、法律、会计”等专业,扩大对外交流,扩展对外合作国家,促进纵深发展,增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促进教育全面发展。

5.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

“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就业面向国际化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涉及65个国家,由于不同国家语言、文化、法律不同,中国不同企业所合作的国家、专业技术领域也不同,对企业及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同,所以,不同的项目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项目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单位根据项目所合作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文化、法律及技术和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开设相应的课程。

猜你喜欢

植入式河南倡议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Happy Afternoon Tea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我国植入式广告立法监管的主要问题与完善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