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服装产业的“供需”发展研究
2022-01-10史浩雨
孙 莹,史浩雨,郭 琪
(德州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作为企业家而言,要站在中国的视角,放眼世界,提高对市场的把控力,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逐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把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以创新技术、高质量供给引领和满足需求。[1]我国服装行业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进行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服装行业以及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不足,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针对国内提出相应建议,为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际发展情况
欧洲服装企业位于高端的开发和设计位置,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在外贸出口方面,欧美国家的进口、出口商获利最高。欧美日等服装行业发达的国家在其服装产业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产业链各个环节也更加细化和专业化,在研发和应用新型纺织品环节,以研发为先导,控制着国际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向[2]。
1.2 国内服装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市场潜力大,整个行业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国内服装产业仍存在着问题,如,服装产业发展不均衡,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设计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缺乏大量的市场调研结果,缺乏驾驭市场和分析市场的专业性人才。
2 国内服装产业的供需情况
作为服装生产、消费大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的服装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无法替代的一部分, 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服装市场需求陡然下降,出口大幅下降,致使国内服装业低迷。[5]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在服装产业上的运用,电商行业向成熟阶段的快速发展促使服装产业线上销售的提高,尽管2020年国内服装产业整体的销售额处于下降状态,但服饰产品在线上的销售额仍然保持上涨的趋势[3]。
2.1 服装行业销量总观
2020年国内的消费品零售额为391981亿元,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19668亿元,同比下降了3.9%。其中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8824亿元,与2019年相比较减少了954.1亿元,同比下降 8.1%(如图1)。
图1 2017-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 服装企业收益及行业利润剖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围爆发后的恢复阶段下,国内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进而稳步地推进复工复产,积极地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整个服装行业基本保持了平稳恢复的局势。2020年国内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126.83亿元,累计下降12.35%。
图2显示,2020年国内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利润为640.44亿元,较上年减少232.39亿元,同比下降21.3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8%,比2019年下降0.59个百分点。尽管行业效益降幅有所减缓,但总体而言,在内外市场需求低谷、成本提升等多重压力下,国内服装产业利润仍呈负增长的状态。
图2 2017-2020服装行业利润总额及利润率
3 服装供给侧与需求侧问题分析
3.1 供给侧视角分析
3.1.1 服装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国内服装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且现有的服装品牌没有有效的转化为高端品牌并开发国际市场。国内各地服装原料资源和经济水平不均衡,南方地区服装业比较发达,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落后。[6]同时,我国在服装设计方面也存在不足,专业设计人才短缺,培养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我国少有走在世界设计前列的尖端人才,难以成为服装时尚强国。
3.1.2 经管模式过时,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如今,国内很多企业仍采用老旧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没有根据当前市场和产品创新选择合适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缺乏战略意识、风险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同时,企业不善于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这也就导致了企业在面对外来企业的竞争时没有什么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3.1.3 对市场需求一知半解,供给方向不明确
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消费者消费心理和需求掌握不完全,导致企业扩张比较无目标性[4]。服装市场缺少详细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创新产品和有企业特色的产品被忽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市场供需矛盾。国内企业没有紧跟国际流行趋势,研发智能服装和功能性服装,从而致使自己的服装品牌不能够满足消费者。
3.2 需求侧视角
3.2.1 对消费群体需求和消费意愿挖掘不足
企业对消费群体需求挖掘不足,导致不能洞悉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及消费意愿,管理者盲目的投资服装生产,没有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生产的服装产品不具有企业风格和中国特色,产品过于商业化、经济化,服装偏于大众化、同质化,因此企业的经济化效益得不到提升。
3.2.2 服饰产品开发相对单一
国内服装品牌产品的开发相对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明确的需求进行研发,各个品牌基本只针对某一个年龄段。且服装产品尚未构成清晰的定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服装时尚的接受度和接受意愿不同,同时对于服装配饰的选择则少之又少,缺乏对服装的搭配性。
4 服装产业供给与需求“双侧”发展对策
4.1 供给侧不足建议
4.1.1 服装技术与风格创新
我国服装产业应该学会借鉴国外优质服装品牌生产和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发展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业。服装产业要构成独特的供应链,研发部门要根据时代和潮流的发展,注重研发原创性原料和纹样以及智能、功能性服装。[10]要遵从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道路,进行供给侧改革,抓住扩大内需这一政策,通过技术和风格的创新,使品牌被大众所熟知所接受,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效应。
4.1.2 引进管理型人才,进行管理模式改善
我国服装企业管理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品牌相比还相对落后。因此,应该引进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以团队为核心,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管理模式。企业应该定期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深入企业教学,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培养符合需求的专业模范人才。管理者要抓住O2O销售管理模式,运用科技为企业开辟出一条销售新道路[8]。同时,企业应顺应国家人才引进计划,改进企业待遇,留住专业型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进,使其运用专业的知识协助企业进行管理模式改革。
4.1.3 深入市场,并做出相对反应
深入市场首先要做到对目标市场和企业定位有充分的了解,进而对目标市场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和消费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解,其次了解目标市场的供需情况和竞争对手状况,最后要明确客户现阶段对本品牌的消费情绪[9]。企业应深入市场调研,积极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依据调研结果进行详细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做出针对性的计划和解决措施。
4.2 需求侧改进建议
4.2.1 发掘消费者对服装的深层追求
企业要着重挖掘消费者对服装的深度追求,明确洞悉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和意愿,使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穿着体验感。针对不同客户巧妙运用不同的策略,坚持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想客户之所想,来赢得消费者的满意和忠诚。在产品开发方面,应以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为基准,发掘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意义的服装。
4.2.2 以消费者需要偏好为核心开发多元化产品
服装产品的开发应该满足市场上各类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需要偏好为核心开发多元化产品,并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云端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互联网、智能工具的优势,开发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的服饰产品,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配饰,使消费者可以自行搭配[7],让消费者获得更舒适的、更有性价比的消费体验,成为品牌的一大特色,进而获得更有效的经济效益和品牌营销,使得服装产业稳步的向前发展。